金融热点解读第11期——利率市场化

发布于 2021-10-14 09:51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为了促进以制造业、服务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增长,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今年8月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实现货币市场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并轨的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实际利率的下行,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此次货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能否真正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对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LPR的计算方法目前是由18家银行共同报价产生,计算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最后算术平均得出,每月20日重新报价计算,可以简单解读为,这是一个市场化利率的意思。所以,这个LPR利率取决于一个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过程,并不是说利息一定会降,相反市场化定价,这个利率既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提高。

一、我国利率制度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以及降低储蓄成本,都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利率管制。政府部门通过金融资产的配置,严格控制重点企业的资金成本,并且对于银行金融体系的管控非常严格,以此来压低利率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利率管制的弊端也在不断凸显出来,主要就是因为利率管制导致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不能够反映资金的真正供给需求,削弱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利率管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利率管制导致利率无法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这就导致银行系统对于资金配置效果受到影响,效率比较低,而且还会导致信贷市场以及同业拆借等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受到严重的扭曲。第二,缺少市场经济确定的利率,就会使得宏观调控当局难以获得非常准确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从而降低了政府部门很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第三,利率管制导致银行业对于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不愿意满足,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只能够通过地下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导致利率双轨制度出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利率与汇率预期、汇率风险、中美利差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由于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述因素对利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建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双向信息传导关系,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使得汇率和利率成为真正调节我国经济的重要杠杆。

二、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

1.美国利率自由化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进程。1933年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发生后,美国央行颁布了管制存款利率上限的“Q条例”,结束了此前的利率自由化。但在20世纪60年代银行推出产品货币市场账户(NOW账户)以应对资金流失后,美国央行又被迫开始推进进利率自由化:首先是70年代取消利率不同额度CDs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颁布《吸收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依次对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取消了存款利率管制,并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最后于1986年废除了“Q条例”,实现了全面的利率的自由化。

2.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1978年开始,日本先后放开了银行拆借利率、银行间票据市场利率和CD利率;1985年又降低了CD的发行门槛,放开了定期存款和流动存款的利率限制,降贷款的利率水平由此前的法定改为由平均融资利率确定;1991年日本央行暂停了对利率的窗口指导;1993年又对小额定期存款实行了利率自由化改革;最后,1994年又对流动性存款实行了利率自由化改革,至此,日本实现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四、利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

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  

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小企业转变传统的融资理念。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学会灵活使用各种融资工具,降低自身的风险,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拥有自主定价权,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从而覆盖中小企业较高的风险,银行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从而调动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的积极性。总体上利率市场化会引导资金更有效合理的流向实体经济,实质上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2.加速银行升级

它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因为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推行不同的贷款组合方式,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为合理、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利率市场化,资产定价将更加透明,商业银行利息差有利于竞争,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

3.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率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水平高低反映了资金的稀缺程度。当一国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交易主体决定,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对居民的投资、消费决策及一国的汇率、总产出水平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利率政策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动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市场化后,各大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将以更快的速度,面临更大的压力来对利率市场化进行反映,因此,利率市场化大大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率。

4.倒逼实体经济走内涵式道路

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1.资产泡沫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中实体经济很容易出现资产泡沫的风险,当一般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不能够满足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高额利息之后,资金就非常容易流入到房地产以及证券股票等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

2.经济波动的风险

一旦利率市场化之后,就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多重影响,实际利率水平很容易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3.不良贷款风险

由于信息对称问题的存在,所以融资利率的提升不一定就意味着银行收益增加。由于高利率的条件下会存在借款人违约率上升的情况,导致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更高,所以说银行收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的企业就会因为筹资利率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银行就可能倾向于向利率更高的项目提供贷款,但是这样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不良贷款发生的风险,一旦经济衰退,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例一定会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4.资产负债管理风险

如果是利率管制情况下,资产负债应该是可预期的曲线,但是利率市场化体系建立之后,就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是面临增大的风险,不仅面临着传统的信用风险,而且利率风险也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