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全国标杆城市!

发布于 2021-10-14 10:01

掌上盛京V
沈阳热点资讯一网打尽。
3篇原创内容

12日上午,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介绍了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在国家上半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沈阳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成绩被评定为优异,在80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9位,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是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之一。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99.6万户,同比增长9.1%;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96个,同比增长40.6%。
近年来,沈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全市上下倾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只提交一次材料”等改革举措已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新名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打造办事方便的政务环境。推动“线上办”,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主线,聚合服务能力、强化数据驱动、深度流程再造,为企业群众提供统一的线上政务服务门户,全市累计办件量2583万件,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到98.9%、实际网办率达到91.4%、即办事项占比达到74.3%。推进“掌上办”,将办理频次高、所需材料少的民生相关服务向政务服务移动端集中,新增“公积金提取”“不动产过户”等174项高频应用,在全省率先实现移动端快捷“教育缴费”,缴纳总金额超1.5亿元。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聚焦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提供自由组合、按需可选的集成套餐服务,已有“入学”“新生儿”“开美发店”等362件“一件事”上线运行。推广“一窗办”,打造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全市综合窗口占比达到85%;791个社区政务服务站点升级为政务服务驿站,实现城区全覆盖,便民服务“就近办”。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改革,通过“带方案出让”、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手段,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工业类35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全国领先。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39项、优化审批服务406项,总体审批时限由345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开展“万人进万企”“一联三帮”活动,全市10473名干部联系帮扶16617家企业,将惠企政策“三直一快”(直送、直办、直达、快办)送到企业,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产业链、融资、人才用工等方面问题1268个,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二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沈阳完善营商法规体系,提高司法审判质效,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成集约送达中心,深化“分调裁审”改革;设立“知识产权仲裁工作站”,率先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刑民行三审合一”办案模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已提供法律援助5590件,解答涉企法律咨询5800件;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制定了包含76项检查事项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全年检查计划下降60.9%,检查企业数量下降47.6%。
三是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要素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3.12万户,减免税额11.34亿元,政策惠及面达100%;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户数2779户,同比增长35%;加计扣除额75.7亿元,同比增长16%。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国首推招投标“信用保函”试点企业清单政策,企业使用“信用保函”即可代替投标保证金和电子保函,释放流动资金15亿元;创新打造惠企资金“免申直达”场景,累计拨付各类涉企补助资金22.2亿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新增开通沈阳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道,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322列,位列东北第一。
四是打造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沈阳促进产业创新,优化创新平台,实施人才新政3.0,“园区集合贷”首笔业务在沈阳国际软件园落地,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85亿元,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8000家;促进人才、技术、项目、团队“带土移植”,累计为60个团队提供1.4亿元资助,带动项目投资38.4亿元;围绕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高技能技工评审,职称与职业技能“贯通互评”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下一步,沈阳将注重数字赋能,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法治建设,优化城市环境。聚焦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提升在线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成本洼地、激发创新活力、争创开放优势;着力在规范执法司法、树牢诚信形象、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法律服务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擦亮法治沈阳、信用环境的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使沈阳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来源:人民日报 北斗融媒 东北新闻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