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农村真实模样,百姓日常生活有多艰辛?为何不去城市里打工?

发布于 2021-10-16 19:49

说起朝鲜这个神秘的国度,对于外界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当地农村。

然而朝鲜不支持自由行,来这边旅行的游客,参观路线都是被提前规划好的,相比那些远不如国内宏伟壮阔的高楼大厦,更让游客好奇的是朝鲜农村的真实样貌。

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农村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最为繁华的主要城市。

朝鲜农村建设虽然简陋,但胜在环境十分优美,远远望去大多都是低矮的瓦房,他们相拥而抱坐落在一起,通往村里的主干道还是原生态的土路构成。

尤其在雨后更是泥泞不堪,好在没有汽车的碾压路面还算平整,只有一道道自行车行驶过的车辙清晰可见。

道路两旁都是绿茵茵的玉米地和稻田,一条条用于灌溉稻田的小溪和沟渠纵横交错,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光是看一眼这环境就令人心醉。

呼吸着弥散在空气中的泥土芬芳,便能感受到最原始的生态气息,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甚至连电线杆都很少见到,犹如一处世外桃源般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百姓对于陌生人的到来还是比较警惕的,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驻足张望,并且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什么,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恐慌,我们决定在村口唯一的小卖部里买了点当地水果请大家吃。

说是小卖铺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售货亭,大妈看着我们手中的RMB两眼直放光,看得出来她是认识这种货币的,但还是遗憾的对我们摆了摆手,示意不能卖给我们,就在我们疑惑之时,远处走来了两位身着军装的朝鲜男性,这让我们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因为网上有很多传言说朝鲜不允许私自拍照,如果违反规定是十分危险的行为,运气好会被遣送回去,运气不好还可能被就地关押,这可把我们吓得够呛。

好在他们能听懂中文,通过简单交流后,得知他俩是这个村子生产队的管理人员,需要检查一下我们的相机和身份,确认了我们是去平壤旅游的中国人便没有多做为难。

还友好的和我们握了握手,我们也连忙识趣的递上了两盒从国内带来的香烟,两位管理员见到瞬间眉开眼笑,高兴的邀请我们一同参观他们的村子。

这个村子并不算大,总共居住着几十户人家,房屋的建设很简陋,都是统一的独栋瓦房,看上去年久失修颤颤巍巍,房前屋后有一小块自留地,用篱笆简单的围了起来成为了院落,用于种植蔬菜和瓜果,也是农村百姓主要的食物来源。

虽然对于游客来说这里环境十分优美惬意,但对于当地农村的百姓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辛的。

因为村子土地面积较小,还达不到合作农场的生产力,这个村庄的水电暖供应都不是很普及,每到夜晚总是漆黑一片,很多居民还在使用煤油灯和蜡烛照明。

电力不足导致家用电器和娱乐方式也比较匮乏,生产队里唯一可见的电器是台老旧的电视机,这也是当地百姓唯一的娱乐方式。听说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这里观看电视节目,颇有我们80年代时的韵味。

农忙的时候基本没时间娱乐,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的村子里显得格外寂静,只有蟋蟀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

除此之外,取暖和做饭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朝鲜的冬季非常严寒,农村里根本没有集中供暖。

他们主要取暖方式还是靠火炉或者土炕,所以经常能见到当地妇女们背着柴火,或者用手推车拉着煤炭和蜂窝煤赶路。

这也是她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

由于没有通自来水,不少百姓厨房里都建有一个大大的蓄水池,看着这个像浴缸一样的水池,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洗澡时用的。

直到发现管理员用水瓢舀了一勺水放进锅里,煮沸了请我们喝水,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水池相当于我们以前的水缸,是储存日常饮用水所用。

这些水都是当地百姓辛辛苦苦一桶桶从河边挑来的,朝鲜农村河流众多,很多都是从山上流下的活水,烧开后是完全可以饮用的。

当地百姓洗衣做饭也全都指望着这些河流,不过有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也会在自家院落里打一口压水井,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抽取地下水,也省去了劳累的挑水过程。

因为没有机械代替,这里的农活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日常劳动量还是很大的,男性负责挖沟、翻土、修理房屋、砍柴等体力劳动。

女性则负责种植、除草、保存食物、洗衣做饭等较为细致的活,除此之外她们还会把自家种植剩余的瓜果蔬菜运输到小镇上去贩卖,换取一定的钱来改善生活,总体生活方式还是很辛苦的。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农村的条件那么艰苦,为什么年轻人不去城市里打工呢?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朝鲜不同地区的百姓无法任意前往其他城市,除非是有工作上的需要或者参加活动,当地才会给开具通行证。

另一方面是朝鲜的工作都由国家分配,不存在私人的雇佣关系,就算来到城市里也找不到工作。

所以朝鲜人基本不会背井离乡去大城市里打拼,一般在哪里出生就在哪里工作,当然这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比如考上大学或者成为劳动模范,都是有机会去大城市里定居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