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很重要,有了平台之后怎么做,更重要

发布于 2021-10-16 19:58

【导读】秦国经过变法实力大增,魏国的国力则因连续战败而衰落,难以抵挡出关争雄的秦国。接下来各国如何联手对抗秦国呢?合纵连横的好戏上演了。苏秦合纵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原文】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

“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

【译文】当初,洛阳人苏秦向秦王进献兼并天下的计划,秦王却不采纳,苏秦于是离去,又游说燕文公道:“燕国之所以不遭受侵犯和掠夺,是因为南面有赵国做挡箭牌。

秦国要想攻打燕国,必须远涉千里之外,而赵国要攻打燕国,只需行军百里以内。现在您不担忧眼前的灾患,反倒顾虑千里之外,办事情没有比这更错的了。

我希望大王您能与赵国结为亲密友邦,两国一体,则燕国可以无忧无虑了。”燕文公听从苏秦的劝告,资助他车马,让他去游说赵肃侯。

【解析】苏秦很幸运,秦国不采纳兼并天下的计划,他去了国。燕文公觉得他的谋略合适,就给了他运作的机会。以至于后来六国相印,达到了一般人不可想象的高度。

所以说平台很重要,如果苏秦没有燕文公提供他需要的平台,他怎么都成功不起来。现在的苏秦是这样,以前的商鞅就更是这样。

秦孝公虽然发出了求贤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加官进爵、裂土封王。但是商鞅得到秦孝公青睐,也是一波三折的。他提出的百年可成强国的帝道治国,秦孝公不同意;五十年可成强国的王道治国,秦孝公也没有兴趣。

为什么呢?秦国自秦穆公称霸之后,国内便动乱不息,河西领土被魏国夺去。两百多年来,秦国一直被排斥参与中原事务。若是还不尽快改变现状,只怕再等一百年秦国就灭亡了。

再说就算有这个时间,谁还能忍受那么久的欺负?秦孝公需要秦国快速强大起来的谋划。否定了商鞅两次献计献策之后,秦孝公看中了商鞅“三年小成,五年强盛,十年强大的霸道治国,这才是与他不谋而合的强秦之道。

或许有人会说,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成就很大但下场很惨。你可不可以不讲这些人人皆知的成就,说一说他能不能避免秦孝公死后的车裂之刑?

这个问题提得好!

首先可以肯定,商鞅完全能够避免这种五马分尸的酷刑。因为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情社会,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商鞅只要把人情世故摸透了,与秦国的贵族搞好关系,就能够活得很好。

站在人情世故的立场,这个讲法是对的。倘若商鞅真这么做的话,他就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他跟秦孝公再也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要知道,秦孝公需要的是能够振兴秦国的商鞅。如果商鞅和阻碍变法的贵族势力打得火热,那秦国这个舞台还会有他这号角色吗?反过来说,商鞅不能在秦国的朝堂立足,那他在那些贵族眼里还存在结交的价值吗?

那种让商鞅既辅佐秦孝公又讨好贵族的想法,看起来两全其美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变法势必触碰贵族的利益。有利益冲突就必然有敌人,这才是他们双方最真实的关系。

商鞅和贵族各自拽着利益的一端,他们之间这个仇恨是永远都解不开的。对商鞅而言,哪怕是半途而废,都躲不开秦孝公死后的惨烈结局。所以,商鞅的后退妥协是毫无意义的

说完了上面那个问题,我们再来说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有了平台之后,如何才能够大有作为?这一点,商鞅是抓住了重点的。

商鞅明白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秦孝公,这个权力是用来变法的。秦孝公的目标远大,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帮助他强大秦国。商鞅树敌越多,说明变法越彻底,秦孝公就对他越信任。

有了秦孝公这个强有力的后盾,他就不怕得罪贵族权臣,谁阻碍变法就用新法的律条严惩。于是商鞅削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刺字。至此,秦国再也没有人敢对变法不满,也就没有人敢于阻扰秦国变得强大的速度。

我们八卦一下,当年与商鞅一起做公叔痤门客的人,资质和才华应该不全都是二流货色吧?除了商鞅有了秦国这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之外,其他那些在权力的铁幕外等候的人,还有谁在历史上名声大噪?

没有!每个人的回答肯定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又接着追问一句:如果商鞅对秦孝公首鼠两端,他还能青史留名吗?绝对不能!这两个回答足以说明:平台很重要,有了平台之后怎么做,更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