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投平台梳理:13个地级市经济、财政、债务全景
发布于 2021-10-16 20:06
江苏城投平台梳理(上)
摘要
■江苏位于长三角,与4省相邻,产业结构为“三二一”。2019-2020年江苏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江苏2020年人均GDP、GDP规模均处全国上游水平。江苏为“三二一”产业结构,三产中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江苏形成了以电子、电气、机械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年江苏财政自给率处全国上游水平、公开负债率不高。2020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9.0亿元,同增2.9%。税收收入占比81.8%,财政自给率为66.2%,排名全国第5位。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227.7亿元,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16.8%,排名全国30位。
■江苏积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江苏省2020年预算执行报告中提到,“规范重大数据变动报批程序,依法合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稳妥做好存量债务周转接续。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并加强结果运用”。
■江苏经济省会集聚效应相对较弱,苏州经济体量遥遥领先、省会南京排名第二。(1)苏州2020年GDP为20,170.5亿元,南京为14818亿元,苏州较南京高出36.1%;无锡、南通均在万亿以上,镇江、淮安、连云港、宿迁规模较小,均在5000亿以下,其余城市基本在5000-10000亿之间。(2)GDP增速差异不大,南通为4.7%,南京、常州、宿迁在4.5%-4.7%之间,其余均在3%-4%之间。(3)无锡人均GDP最高,2020年达到16.6万元;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宿迁低于10万元。
■13个下辖市州财政实力差距较大,苏州领先。苏州综合财力(不考虑转移支付)超过4000亿元,南京、无锡超2000亿,淮安、宿迁、连云港在500亿左右,其余在600-2000亿之间。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苏州市,为101.7%,其次为南京、无锡、常州,超80%,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均在50%以下,其余在50%-70%间。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来看,省会南京债务规模较大,南京2020年末债务余额2818.5亿元,扬州、泰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在1000亿以下,其余均在1000-2000亿之间;从负债率来看,镇江最高,为37.1%,其次为宿迁、盐城,分别为24.3%、23%,其余均低于20%。
■江苏城投地级发债较多,全省、县级市均有发债主体,城投债余额26072.4亿元。其中省会南京的城投平台数量和金额相对集中。存续债金额较高的主体主要有苏交通、南京地铁、常州城建、扬子国投等,截至2021年7月27日存续债规模各有821.1亿、475.2亿、396.8亿、320.0亿。从评级分布看,AA平台占主导,占8.6%,AAA、AA+平台各占7.8%、27.3%。江苏城投债2021H2-2022H1为第一个到期小高峰,到期占存量的23.6%;其次为2024H1,占存量的15.3%。
■风险提示:城投融资政策调整超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等
正文
1江苏省概况
1.1. 区位
江苏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东临黄海,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省会为南京市。省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74.8万人。江苏跨江滨海,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江苏省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优势产业包括工程机械、电子等。
1.2. 经济和产业
江苏近两年GDP增速高于全国。2018-2020年江苏省GDP为9.3万亿、10.0万亿、10.3万亿,实际增速为6.7%、6.1%、3.7%,2018年略低于全国,2019、2020年增速高于全国。
产业结构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升高,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比较高。2020年江苏三产结构为4.4∶43.1∶52.5。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较高,为21.3%,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占比分别为15.8%、14.7%,住宿餐饮业占比则较低,仅3%[1]。
横向对比来看,江苏人均GDP、GDP规模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2020年人均GDP为121,231.0元,排名全国第3位,相当于全国的167.3%;2020年GDP规模排名全国第2位。
江苏已经形成了以电子、电气、机械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二者同比分别为7.7%、11%,分别占规上工业总值的46.5%、37.8%。
1.3. 地方财政实力
江苏2020年财政自给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2020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9.0亿元,同增2.9%。其中,税收收入7413.9亿元,占比81.8%;政府基金性收入11359.4亿元,同增22.8%;国有资本运营收入235.4亿元,基本持平2019年。2020年江苏省财政自给率为66.2%,排名全国5位。
1.4. 政府债务情况
江苏公开负债率处全国较低水平。截至2020年末,江苏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227.7亿元,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16.8%,排名全国(从高到低)第30位;窄口径债务率(政府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190.2%,处于全国(从高到低)第27位。
1.5. 隐性债务化解情况
江苏省积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省2020年预算执行报告中提到,2020年本省“积极‘平衡好财政、防范好风险’,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超额完成,高成本债务逐笔“削峰”,存量债务有序周转接续,法定债务风险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1年应继续“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规范重大数据变动报批程序,依法合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稳妥做好存量债务周转接续。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并加强结果运用。强化检查监督,严防新增隐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各类平台经营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潜在风险。”
2江苏省下辖市州概念
本部分分析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2.1. 江苏 13 个下辖市州经济发展情况
江苏省会集聚效应相对不明显,苏州经济体量遥遥领先,省会南京排名第二。从 GDP 规模 来看,排名第一的苏州 2020 年 GDP 为 20,170.5 亿元,南京为 14818 亿元,苏州较南京高 出 36.1%,二者仍有一定差距;无锡、南通相对较强,均在万亿以上。镇江、淮安、连云港 及宿迁规模较小,在 5000 亿以下。其余各市差异不大,在 5000-10000 亿之间。
从 GDP 增速看,2020 年江苏下辖市州 GDP 增速均在 3%-5%之间,南通增速最大,为 4.7%;南京、常州、宿迁 GDP 增速均在 4.5%-4.7%之间,连云港增速较低,为 3%,其余城市增 速在 3.2%-3.7%之间。
江苏下辖市人均 GDP 差距较大,其中无锡 2020 年人均 GDP 为 165777.5 元,位居第一。其次为南京、苏州、常州市,分别为 159,081.3、158,220.7、147,880.9 元,盐城、淮安、 徐州、连云港、宿迁人均 GDP 较低,低于 10 万元。
2.2. 江苏 13 下辖市州财政实力比较
江苏省各下辖市财政实力差距较大。其中,苏州市财政实力最强,2020年综合财力(由于转移支付数据披露不全,不考虑转移支付)超过4000亿元;其次是南京和无锡,综合财力均超过2000亿;淮安、宿迁、连云港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综合财力在500亿左右,其余城市基本在600-2000亿之间。
江苏省各地级市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苏州市,为101.7%,其次为南京、无锡和常州,财政自给率分别为93.3%,88.5%和84.7%,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财政自给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余城市基本分布在50%-70%之间。13个下辖市中,苏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为2303.0亿元,其次为南京、无锡,分别为1637.7亿、1075.7亿,淮安、连云港、宿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少,均在300亿以下,其余各市基本在300-700亿之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苏州税收占比最高,为87.1%,其次是宿迁、南京、常州、无锡以及南通市,税收占比均在80%以上。泰州、盐城税收占比相对较低,为75.2%、75.1%,其余城市均在76%-80%之间。
2.3. 江苏13下辖市州债务水平
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看,省会南京债务规模较大,南京市2020年债务余额达2818.5亿元(不考虑隐性债务,下同);其次为南通、镇江及苏州,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684.2亿、1566.3亿、1532.4亿;扬州、泰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债务规模较小,均在1000亿以下,其余各市债务余额在1000-1500亿之间。
从负债率来看(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镇江负债率最高,为 37.1%,其次为宿迁、 盐城,分别为 24.3%、23.0%;苏州负债率较低,仅 7.6%,其余各市基本在 10%-20%之间。
3
江苏城投发债情况概览
江苏下辖13市州均有发债城投主体,其中南京市发债主体最多,为93家,其次为苏州、南通、盐城、无锡和常州,分别有73家、64家、48家、47家和45家,其余各市均在15-39家之间。截止2021年7月27日,江苏城投平台存续债券共计4140支,余额26072.4亿,共涉及498个发债主体。存续债金额较高的主体主要有苏交通、南京地铁、常州城建、扬子国投和南京江北新区,截至2021年7月27日存续债规模各有821.1亿、475.2亿、396.8亿、320.0亿和270.0亿元。
从平台层级来看,江苏省区县级城投平台较多,省级发债平台共 5 家,债券余额为 943.6 亿, 占比 3.6%;市级平台 150 家,债券余额为 10608.8 亿,占比 40.4%;区县级平台 343 家, 债券余额为 14722.3 亿,占比 56.0%。
从主要城市发债情况看,省会南京城投平台数量和金额相对集中,其余各市城投平台数量和 金额分布较分散,南京市城投平台以区县级为主,发债金额合计 5669.6 亿元;苏州城投平 台也以区县级为主,发债金额合计 3330.9 亿;南通、常州、无锡城投平台以区县级为主、 市级为辅,发债金额在 2000-3000 亿之间;泰州、盐城、徐州、淮安、镇江、扬州城投平台 多以市级为主,发债金额在 1000-2000 亿之间;连云港、宿迁发债金额相对较小,在 1000 亿以下。
从评级分布看,江苏 AA 平台数量较多,共 292 家,占比 58.6%;AAA、AA+平台各有 39 家、136 家,占比为 7.8%、27.3%,AA-、A+分别有 4 家、1 家。
从江苏省城投债的到期规模分布情况来看,2021H2-2022H1 为第一个到期小高峰,到期金 额为 6205.6 亿,占总量的 23.6%;其次为 2024H1,到期金额为 4023.1 亿,占存量的 15.3%。
江苏城投平台梳理(下)——苏南篇
摘要
■南京是江苏发债城投最集中的城市。(1)从区域经济来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14.4%,省内排名第二。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7553元,相当于全国的1.5倍。财政自给率省内领先,2020年为93.3%,排名第二。公开负债率较高,负债率为19%、排名第四;窄口径债务率为172.1%、排名第11。(2)南京城投平台较多,本文选取存续债余额在200亿以上的5家主体进行分析,包括南京地铁、扬子国投、江北产投、南京市河西国资集团、溧水经开。业务方面,南京地铁负责南京市地铁投资及运营,扬子国投、江北产投负责江北新区基建开发,南京河西国资委集团负责河西新城基建开发,溧水经开负责溧水经开区基建开发。政府支持方面,南京地铁近年获政府补助金额较高、获得一定金额的债务置换。债务结构方面,南京河西国资集团短债占比偏高,披露数据的3家平台均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为主。担保方面,溧水经开对外担保规模相对较大,其余4家则较低。
■苏州经济财政水平省内领先,城投债规模省内仅次于南京。(1)从区域经济来看,苏州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19.6%,省内排名第一。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6元,相当于全国的1.6倍。苏州财政自给率省内领先,2020年为101.7%,排名第一。公开负债率较低,负债率为7.6%、窄口径债务率为66.5%,排名第13。(2)苏州城投平台较多,本文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00亿以上的6家主体进行分析,包括吴中经发、苏高新集团、昆山国创、吴江城投、张家港直属、相城城建。业务方面,吴中经发负责吴中经开区基建开发、土地整理,苏高新负责苏州高新区基建及公共事业运营,昆山国创负责昆山开发区的基建及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张家港直属负责张家港市的土地整理、基建开发,吴江城投负责吴江区土地整理,相城城建负责相城区基建开发及公用事业运营。政府支持方面,张家港直属、吴江城投政府补助逐年增长且规模较大,其余相对较少。债务结构方面,吴中经发、昆山国创短债占比相对偏高,6家城投平台非标占比均较低。担保方面,吴中经发对外担保比率较低。
■常州城投债余额超2000亿,规模较大。(1)从区域经济来看,常州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7.6%,省内排名第五。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0529元。财政自给率较高,2020年为84.7%,排名第四。公开负债率较低,负债率为15.6%、窄口径债务率为197.9%,排名第10。(2)常州城投债规模较大,本文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00亿以上的6家主体进行分析,常州城建、武进经发、常高新、金坛国发、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滨湖建设。业务方面,常州城建负责常州市基建开发及公用事业运营,武进经发负责武进区基建开发及国有资产运营,常高新负责高新区基建开发,金坛国发负责金坛开发区安置房代建及土地整理,常州交通产业集团负责常州市交通基建,滨湖建设负责武进高新区基建开发及安置房建设。政府支持方面,武进经发、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政府补助金额较高。债务结构方面,常州交通产业集团短债占比偏高,金坛国发、武进经发非标融资占比相对偏高,其余3家则较低。担保方面,武进经发、常高新、滨湖建设对外担保相对偏大。
■无锡城投债余额超2000亿,规模较大。(1)从区域经济来看,无锡是苏锡常核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12%,省内排名第三。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714元。无锡财政自给率较高,2020年为88.5%,排名第三。公开负债率较低,负债率为11.5%、窄口径债务率为132.1%,排名第12。(2)无锡城投债规模较大,本文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50亿以上的3家主体进行分析,太湖新城、江阴公有、宜兴城投。业务方面,太湖新城负责无锡经开区城市基建及土地整理,江阴公有负责江阴市供水工程及园区建设,宜兴城投负责宜兴市基建开发。政府支持方面,宜兴城投获政府补助金额较高,其余2家较少。债务结构方面,宜兴城投短债占比相对偏高,江阴公有非标占比较低,太湖新城、宜兴城投以债券融资为主。担保方面,江阴公有对外担保比率相对较大。
■镇江城投债余额超1000亿,规模较大。(1)从区域经济来看,镇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经济实力省内偏弱,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4%,省内排名第十。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2元。镇江财政自给率较高,2020年为62.5%,排名第五。公开负债率较高,负债率为39.6%、窄口径债务率为502.4%,排名第1。(2)镇江城投债规模较大,本文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00亿以上的4家主体进行分析,镇江城建、瀚瑞控股、镇江交通产业集团、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业务方面,镇江城建负责镇江市基建开发及公共事业运营,瀚瑞控股负责镇江新区基建开发,镇江交通产业集团负责镇江市公路交通建设,镇江国投负责产业投资及公有资产经营。政府支持方面,镇江城建政府补助金额相对较高。债务结构方面,4家平台短债占比处在35%-55%之间,均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为主。担保方面,瀚瑞控股对外担保比例相对较高。
■风险提示:城投融资政策调整超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等。
正文
1南京市城投平台梳理
1.1. 南京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是江苏省的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地处长江下游,面积6587.0平方千米,建城区823.0面积平方千米,下辖11区。截至2020年12月常住人口931.5万,城镇化率86.8%。南京为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2020年GDP14818.0亿,省内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十。
南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较高。2019-2020年,南京市GDP总值为14030.2亿、14818.0亿,GDP实际增速为7.8%、4.6%,高于全国水平,省内排名第二。南京第三产业占比较高,2020年三产占比为2.0:35.2:62.8。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53.0元,居省内第二,为全国的1.5倍。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高,财政自给率较高。2019-2020年,南京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0亿、1637.7亿,同比增长7.5%、3.6%,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6.9%、85.2%。201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95.3%、93.3%,排名省内第二位;2020年土地财政依赖度为(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52.8%。
债务规模省内居前,公开负债率偏高。截至2020年末,南京市政府债务限额3010.9亿,政府债务余额2818.5亿。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19.0%,排名省内第4位;窄口径债务率(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为172.1%,排名省内第11位。
1.2. 城投平台比较分析
1.2.1. 城投平台业务分工
南京地铁是南京地铁投资建设及运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为地铁运营和租赁业务,2020年收入分别为16亿、3.2亿,占比分别为76.1%、15.4%。
扬子国投主要负责江北新区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销售。南京江北新区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扬子国投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25.2亿、23.5亿,占比分别为29.4%、27.4%。
江北产投是南京高新区的城市建设开发主体。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7年南京将高新区整合并入江北新区。江北产投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保障房销售、土地开发,2020年收入分别为23.5亿、9.8亿,占比分别为45.8%、19.1%。
南京市河西国资委集团主要负责河西新城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营业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为主,2020年收入分别为14.4亿、14.1亿,占比分别为36.8%、36%。
溧水经开主要负责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溧水经济开发区为江苏省首批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溧水经开的主要营业收入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15.3亿、2.4亿,占比分别为82.9%、13%。
1.2.2. 城投平台股权结构
南京地铁实控人为南京市国资委。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5年国开基金入股。截至2021年8月,公司由南京市国资委持股92.82%、国开基金持股7.18%。
扬子国投实控人为南京市政府。公司2014年由南京市国资委出资成立,2016年出资人变更为江北新区管委会。截至2021年8月,控股股东为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持股比例为100%。
江北产投实控人为江北新区管委会。公司由南京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于1991年,2019年7月公司股东由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变更为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截至2021年8月,公司股权结构为南京扬子国投持股45.59%、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持股42.84%、南京江北工融金投一号债转股投资合伙企业持股6.81%、建信金融持股4.76%。
南京河西国资集团实控人为南京市国资委。公司2013年由南京市河西指挥部出资成立,2005年出资人调整为南京市国资委,2014年3月南京市国资委将60%股份划入南京市国有独资公司东南集团、40%股份划入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管委会。截至2021年8月,东南集团、南京市河西新城管委会分别持股60%、40%。
溧水经开实控人为溧水区人民政府。公司由溧水县人民政府出资成立于1993年,2019年3月公司性质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由溧水区国资委100%持股。
1.2.3. 城投平台外部支持
(1)资产注入
南京地铁截止2021年3月末注册资本为276.7亿,其中南京市国资委出资256.8亿、国开基金出资19.88亿;扬子国投2018-2020年分别获得江北新区管委会10亿、30亿、40亿增资,截止2020年10月公司实收资本为130.0亿,全部由江北新区管委会出资;江北产投2020-2021Q1共获得扬子国投3.4亿货币增资;南京河西国资集团截止2021年3月末实收资本为36.7亿,东南集团出资22.0亿、河西管委会出资14.68亿;溧水经开截止2021年3月末实收资本为15.0亿,全部来源于溧水区国资委。
(2)政府补助
披露的主体中,南京地铁获得政府补助金额较高。1)南京地铁2018-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亦逐年上升,分别为20.1亿、26.3亿、37.5亿;2)扬子国投2018-2020年获得分别为2.5亿、4.1亿和3.8亿;3)江北产投2018-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分别为1.6亿、3.2亿、2亿;4)南京河西国资集团获得政府支持相对较少,2018-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分别为0.08亿、0.03亿、0.12亿;5)溧水经开2018-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分别为4.8亿、4.5亿、3.6亿。
(3)政府债务置换
南京地铁于2018-2021Q1合计完成政府债务置换16.02亿,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政府债务余额4.1亿;其余城投平台暂未披露相关信息。
1.2.4. 城投平台债务结构
从期限结构来看,南京河西国资集团短债占比偏高。截至2021Q1,南京地铁、扬子国投、江北产投、南京河西国资集团、溧水经开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1419亿、1699.9亿(2020年末)、672亿、483.8亿、393.4亿,短债占比分别为21.1%、18%、18.5%、55.5%、20.9%。
从融资渠道看,披露数据的3家平台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为主。截至2021Q1,南京地铁、江北产投、溧水经开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68.6%、44.3%、41.9%,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22.8%、40.5%、46.2%,非标融资占比分别为8.6%、15.8%、12.2%,扬子国 投、南京河西国资集团未披露债务结构。
1.2.5. 城投平台担保情况
溧水经开对外担保规模相对较大,其余4家则较低。南京地铁、扬子国投、江北产投、南京河西国资集团、溧水经开对外担保规模分别为13.6亿、93.2亿、20.8亿、10亿、148.6亿,占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8%、11%、6%、3.2%、56.2%。
2苏州市城投平台梳理
2.1. 苏州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苏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苏州市地处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共设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7个综合保税区和1个保税港区。截至2020年11月,常住人口1274.8万人,为全省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城镇化率达81.7%。
经济体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为省内第一。2019-2020年,苏州市GDP为19235.8亿、20170.5亿,位居省内第一,GDP实际增速为5.6%、3.4%。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0966元,为省内第一,相当于全国的1.6倍。苏州产业结构为三二一,三产占比分别为1.0:46.5:52.5。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财政自给率省内领先。2019-2020年,苏州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1.8亿、2303.0亿,分别同比增长4.8%、3.7%;2019-2020年税收收入占比89.6%、87.1%。201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103.8%、101.7%,排名省内第一位;2019-2020年土地出让收入占综合财力(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预算上级补助))为42.4%、49.2%。
债务率处省内较低水平。截至2020年末,苏州市政府债务限额1808.2亿,政府债务余额1532.4亿。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7.6%,窄口径债务率(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为66.5%,均处省内较低水平。
2.2. 苏州市城投平台比较分析
苏州城投发债规模较大,截至2021-8-20市级城投债余额共724.8亿、区县级城投债余额共2501.6亿。本部分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00亿以上的6家主体进行分析,包括吴中经发、苏高新集团、昆山国创、吴江城投、张家港直属、相城城建。
2.2.1. 城投平台业务分工
吴中经发主要负责吴中经开区的基础设施代建、土地整理业务,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基础设施代建、安置房销售、园区项目建设,2020年收入分别为10.4亿、6.5亿、5.5亿,占比分别为32.2%、20.1%、17.1%。
苏高新集团负责苏州市高新区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事业运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销售、公用事业(主要为自来水销售及污水处理),2020年收入分别为94.8亿、11亿,占比分别为74.5%、8.7%。
昆山国创主要负责昆山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国有资产投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电子产品销售、房地产开发,2020年收入分别为42.6亿、2.7亿,占比分别为88.7%、5.7%。
张家港直属主要负责张家港市的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房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22.2亿、13亿,占比分别为42.4%、24.9%。
吴江城投是吴江区土地整理开发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基础设施代建、土地整理,2020年收入分别为10.1亿、8.2亿,占比分别为42.5%、34.7%。
相城城建主要负责相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用事业运营,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房屋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11.7亿、7.1亿,占比分别为43.5%、26.4%。
2.2.2. 城投平台股权结构
吴中经发实控人为吴中经开区管委会。公司成立于1991年,2019年3月更名为江苏省吴中经济技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由吴中经开区管委会100%持股。
苏高新集团实控人为虎丘区人民政府。公司1992年由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出资成立;2018年公司由全面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出资人变更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政府);2020年末江苏省财政厅入股,股权结构变更为苏州市虎丘人民政府持股比例90%、江苏省财政厅10%。
昆山国创实控人为昆山市国资办。公司1992年由昆山三方工贸公司出资成立;2000年公司划归为昆山开发区管委会;2014年公司股东变更为昆山市国资办。截至2020年末,公司由昆山市国资办100%持股。
张家港直属实控人为张家港市公有资产管委会。公司成立于1998年,截至2021年7月,张家港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股97.5%、张家港市长江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2.5%。
吴江城投实控人为吴江区国资委。公司1991年由吴县计划委员会出资成立,2003年公司股东变更为吴中经开区管委会,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由吴中经开区管委会100%持股。
相城城建实控人为相城区人民政府。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相城区交通局、相城区建设局各出资0.1亿;2006年相城区国资办、苏州信托入股;2008年相城区交通局、建设局将全部股权转让给相城区国资办;2010年相城交建入股,相城区国资办转让部分股权给苏州市高铁新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苏州信托将全部股权转让给相城区国资委;2017年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城交建、相城国资委将全部股权转让给相城区国资办;2018年相城城建、相城国资、相城国投入股;2019年相城建设、相城国资将全部股权转让给相城国投。截至2021年8月,公司由相城国投100%持股。
2.2.3. 城投平台外部支持
(1)资产注入
吴中经发截至2021年8月末注册资本为50亿,全部由吴中经开区出资;苏高新集团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77.98亿,虎丘区政府、江苏省财政厅分别出资70.2亿、7.8亿;昆山国创2020年获得昆山市国资办4.6亿增资,截至2020年末公司注册资本21.9亿,全部由昆山市国资办出资;张家港直属截至2021年7月注册资本为16.46亿,张家港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张家港市长江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6亿、0.4亿;吴江城投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为33.26亿,全部由吴江区国资办出资;相城城建2021年获得相城国投8.46亿,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为74.47亿,全部由相城国投出资。
(2)政府补助
张家港直属、吴江城投政府补助规模较大,其余相对较少。1)吴中经发获得的政府支持较为稳定,2018年-2020年分别为0.2亿、0.4亿、0.3亿;2)苏高新集团2018年-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分别为0.8亿、0.9亿、1.3亿;3)张家港直属政府补贴逐年增长,2018年-2020年获得0.6亿、4.3亿、7.3亿。4)吴江城投2018-2020 年获得2.2亿、3.7亿和 5.8亿;5)昆山国创2018-2020 年获得0.7亿、2.2亿和 0.9亿;6)相城城建2018-2020 年获得1.3亿、0亿和 0.1亿。
(3)政府债务置换
吴中经发截至2021年8月,经过债务甄别确定的政府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政府债务已全部结清;昆山国创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认定属于地方政府债务的57亿债务已到期或提前偿还,公司无政府性债务;吴江城投截至2021年8月,1.5亿政府性债务已全部通过地方债进行置换;相城城建截至2021年8月,地方政府承担担保责任的债务余额为0.8亿、地方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3亿;苏高新集团、张家港直属暂未披露相关信息。
2.2.4. 城投平台债务结构
吴中经发、昆山国创短债占比偏高。截至2020年末,吴中经发、苏高新集团、昆山国创、张家港直属、吴江城投、相城城建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389.3亿、577亿、502.7亿、520.4亿、294.7亿、168亿,短债占比分别为41.7%、28.4%、39%、21.8%、29.9%、26.4%。
从融资渠道来看,非标融资占比均较低。吴中经发、苏高新集团、昆山国创、张家港直属、吴江城投、相城城建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49.2%、39.8%、63%、45.7%、63.5%、36.6%,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43.8%、54.4%、32.1%、52.4%、30.5%、61.7%,非标融资占比分别为7%、1.9%、4.9%、1.9%、6%、1.7%。
2.2.5. 城投平台担保情况
吴中经发对外担保比率较低。吴中经发、苏高新集团、昆山国创、张家港直属、吴江城投、相城城建对外担保规模分别为18.6亿、56.5亿、67.7亿、121.4亿、96.4亿、44.8亿,对外担保/净资产分别为8.6%、21.3%、25.9%、41.2%、31.4%、23.8%。
3常州市城投平台梳理
3.1. 常州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常州地处江苏南部,属长江下游平原,下辖5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常住人口为527.8万人,城镇化率为77.1%。常州市2020年GDP排全省第五、全国第二十六位。
常州GDP增速持续高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2019-2020年,常州市GDP总值为7400.9亿、7805.3亿,GDP实际增速分别为6.8%、4.5%,高于全国水平。常州市第三产业占比较高,2020年三产占比为2.1∶46.3∶51.6。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29.0元,位居省内第四。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高,财政自给率居省内上游。2019-2020年,常州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0亿、616.6亿,同比增长5.3%、4.5%,税收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5.0%、84.7%。201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90.2%、84.7%,排名省内第四位;2020年土地财政依赖度为(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预算上级补助))65.6%。
公开负债率处省内下游水平。截至2020年末,常州市政府债务限额1242.8亿,政府债务余额1220.0亿。2020年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15.6%、窄口径债务率(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为197.9%,排名均为省内第10位。
3.2. 常州市城投平台比较分析
3.2.1. 城投平台业务分工
常州城建是常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用事业运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燃气销售、自来水及燃气工程、自来水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16.7亿、4.4亿、4.3亿,占比分别为48.7%、12.9%、12.7%。
武进经发为武进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城市绿化建设、工业产品、房地产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12.5亿、11.6亿、9亿,占比分别为25.7%、23.8%、18.5%。
常高新主要负责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等业务,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商品房销售(主要为纺织服装)、商品销售、工程施工,2020年收入分别为66.4亿、26.4亿、26.3亿,占比分别为46.9%、18.7%、18.6%。
金坛国发主要负责金坛开发区的安置房代建及土地开发整理,营业收入主要来土地整理、安置房代建,2020年收入分别为30亿、13.8亿,占比分别为64%、29.3%。
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是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钢材化工销售、经营性业务,2020年收入分别为22.3亿、10.5亿,占比分别为60.3%、28.4%。
滨湖建设主要负责武进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及安置房建设,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贸易业务(主要为电脑等电子产品)、安置房及基础设施代建,2020年收入分别为8.3亿、3.6亿,占比分别为50.1%、21.6%。
3.1.2. 城投平台股权结构
常州城建实控人为常州市政府。公司2002年由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成立;2003年常州市政府以7家市政公司净资产出资入股,常州投资集团退出,常州市政府成唯一股东。截至2021年8月,由常州市政府100%持股。
武进经发实控人为武进区国资办。公司2007年由武进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出资成立,2010年划拨5%的股权给常州市武进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7月,武进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武进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出持股95%、5%。
常高新实控人为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公司成立于1992年,2021年将10%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苏省财政厅。截至2021年8月,常州市新北区政府、江苏省财政厅分别持股90%、10%。
金坛国发实控人为金坛区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司2010年成立,金坛经济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和金坛经济开发区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各持股50%;2013年两股东分别将各自持股股权份额的51%无偿划转给金坛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农发基金入股,金坛经济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和金坛经济开发区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将全部股份无偿转让给金坛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截至2021年3月,金坛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持股95.6%、农发基金持股4.4%。
常州交通产业集团实控人为常州市国资委。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常州市国资委100%持股。
滨湖建设实控人为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成立于2004年,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服务中心、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规费征收中心分别持股80%、20%;2012年公司出资人变更为武进高新区管委会;2012年10月股权全部划转至武进高新区管委会;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由武进高新区管委会100%持股。
3.2.3. 城投平台外部支持
(1)资产注入
常州城建截至2021年8月末实收资本余额为10.0亿,全部由常州市政府出资;武进经开截至2021年7月实收资本为10.0亿,常州市武进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常州市武进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出资9.5亿、0.5亿;常高新截至2021年3月末实收资本为10.05亿,新北区政府、江苏省财政厅分别出资9.045亿、1.005亿;金坛国发截至2021年注册资本52.3亿;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截至2021年3月末实收资本为20.0亿,全部由常州市国资委出资;滨湖建设截止2021年3月实收资本30亿,全部由武进高新区管委会出资。
(2)政府补助
武进经发、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政府补助金额较高。1)常州城建2018-2020年收到政府补贴6.2亿、4.8亿、4.9亿;2)武进经发近年来所获政府补助金额较为稳定,2018-2020年为9.4亿、9.1亿、9.8亿;3)常高新近三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逐渐减少,2018-2020年为2.8亿、0.9亿、0.4亿;4)常州交通产业集团近三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不断增加,2018-2020年为4.2亿、6.2亿、8.4亿;5)金坛国发2018-2020年收到补助1.6亿、2亿、1.9亿;6)滨湖建设2018-2019年政府补助分别为3.8亿、3亿。
(3)政府债务置换
6家城投平台均暂未披露相关信息。
3.2.4. 城投平台债务结构
常州交通产业投资集团短债占比相对较高。常州城建、武进经发、常高新、金坛国发、常州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滨湖建设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837.2亿、751.9亿、469.2亿、364.1亿、309.4亿、221.9亿,短债占比分别为32.8%、24.1%、36%、28.4%、47.4%、12.3%。
金坛国发、武进经发非标融资占比相对偏高,其余3家则较低。常州城建、武进经发、常高新、金坛国发、滨湖建设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37.6%、39.8%、54.6%、22%、39.7%,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55.2%、34.3%、43.3%、28.8%、57.4%,非标融资占比分别为7.2%、25.9%、2.1%、49.2%、2.9%。
3.2.5. 城投平台担保情况
武进经发、常高新、滨湖建设对外担保比例偏高。常州城建、武进经发、常高新、金坛国发、常州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滨湖建设对外担保规模分别为145.4亿、177.2亿、163.1亿、49亿、85.8亿、164.1亿,对外担保比率分别为29.7%、49.3%、57.4%、17.6%、27.6%、46.1%。
4无锡主要城投平台梳理
4.1. 无锡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地处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无锡总面积为4627.47平方千米,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0年11月,无锡常住人口为746.2万人,城镇化率82.79%。
近两年GDP增速高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2019-2020年,无锡市GDP总值为11852.3亿、12370.5亿,GDP实际增速为6.7%、3.7%,高于全国。无锡以第三产业为主,2020年三产占比为1.0:46.5:52.5。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714元,位居省内第三。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财政自给率居省内上游。2019-2020年,无锡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6.3亿、1075.7亿,分别同比增长2.4%、3.8%;2019-2020年税收收入占比84%、82.7%;201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92.7%、88.5%,排名省内第三位;2019-2020年土地出让收入占综合财力37%、48.7%。
公开负债率处省内下游水平。截至2020年末,无锡市政府债务限额1470.5亿、债务余额为1420.8亿。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11.5%、窄口径债务率(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为132.1%,处于省内下游水平。
4.2. 城投平台比较分析
无锡城投债规模较大,截至2021-8-20市级城投债余额共计804.3亿、区县级城投债共计1450.8亿。本部分选取存续债余额在150亿以上的3家城投平台,包括太湖新城、江阴公有、宜兴城投。
4.2.1. 城投平台业务分工
太糊新城主要负责无锡经开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工程代建及房产销售,2020年收入分别为10.6亿、9.2亿,占比分别为43.4%、37.5%。
江阴公有是江阴市供水工程及园区建设主体,营业收入主要为水务工程及园区建设,2020年收入分别为9.5亿、2.7亿,占比分别为56.5%、16.2%。
宜兴城投主要负责宜兴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水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2020年收入分别为4.7亿、4.6亿、4.6亿,占比分别为21.2%、20.8%、20.5%。
4.2.2. 城投平台股权结构
太湖新城实控人为无锡市国资委。公司2007年由无锡市房产管理局资产管理中心成立, 2007年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建设发展投资公司、无锡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入股,2008年无锡城发入股。截至2021年7月无锡城发持股31.2%、国寿(无锡)城市发展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5.5%、无锡市建设发展投资公司17.1%、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14.7%、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2%、无锡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4%。
江阴公有实际控制人为江阴市国资办。公司1993年由江阴市财政局出资成立,2011年将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江阴市国资办。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由江阴市国资办100%持股。
宜兴城投实控人为宜兴市国资办。公司2006年由宜兴市财政局出资成立,2019年将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宜兴市国资办。截至2020年末,公司由宜兴市国资办100%持股。
4.2.3. 城投平台外部支持
(1)资产注入
太湖新城截至2021年7月注册资本204.1亿,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寿(无锡)城市发展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无锡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63.7亿、52.1亿、34.8亿、30亿、16.6亿、6.9亿;江阴公有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3亿,全部由江阴市国资办出资;宜兴城投2021年获得宜兴市国资办0.7亿增资,截至2021年6月注册资本28.9亿,全部由宜兴市国资办出资。
(2)政府补助
披露数据的主体中,宜兴城投获政府补助金额较高。1)太湖新城2018-2020年收到政府补贴0.03亿、0.05亿、0.04亿;2)江阴公有2019-2020年收到1.97亿、0.3亿;3)宜兴城投2018-2020年获得财政补贴3.96亿、4.02亿、3.96亿。
(3)政府债务置换
3家城投平台均暂未披露相关信息。
4.2.4. 城投平台债务结构
宜兴城投短债占比偏高。太湖新城、江阴公有、宜兴城投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524.8亿、193.2亿、264.6亿,短期有息负债占比分别为26.9%、28.9%、38.5%。
江阴公有非标占比较低,太湖新城、宜兴城投以债券融资为主。太湖新城、江阴公有、宜兴城投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38.1%、32%、38.8%,债券融资占比为42.9%、62.9%、50.3%,非标融资占比分别为19%、5.2%、11%。
4.2.5. 城投平台担保情况
江阴公有对外担保比率相对较大。太湖新城、江阴公有、宜兴城投对外担保规模分别为60.8亿、44.9亿、58.6亿,对外担保/净资产分别为20.8%、50.8%、26.8%。
5
镇江主要城投平台梳理
5.1. 镇江市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镇江市地处江苏南部,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镇江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重要港口,总面积为3840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以及2个国家级园区、5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20年11月,镇江常驻人口321万人,城镇化率达73.4%。镇江市逐渐形成了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2020年GDP占全省的4%。
2020年GDP增速高于全国,人均收入处省内中上游水平。2019-2020年,镇江市GDP为4127.3亿、4220.1亿,GDP实际增速为5.8%、3.5%,2020年GDP增速高于全国。镇江二、三产业为主导产业,2020年三产占比为3.5:47.2:49.3。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2元,位居省内第五。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财政自给率较高。2019-2020年,镇江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9亿、311.7亿,分别同比增长1.8%、1.6%;2019-2020年税收收入占比77.9%、76.1%。201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65.8%、62.5%,排名省内第五位;2020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为55.6%。
公开负债率较高。截至2020年末,镇江市政府债务限额1671.3亿,政府债务余额1566.3亿。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不考虑隐债)为39.6%、窄口径债务率(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考虑隐债)为502.4%,排名均为省内第一位。
5.2. 镇江市城投平台比较分析
5.2.1. 城投平台业务分工
镇江城建主要负责镇江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事业运营,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化工产品、物流贸易,2020年收入分别为36.2亿、20.7亿,占比分别为43.3%、24.8%。
瀚瑞控股是镇江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运营主体,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贸易(主要为大宗建材、农产品等)、投资性房地产,2020年收入分别为37.6亿、17亿,占比分别为40.7%、18.4%。
镇江交通产业集团主要负责镇江市的公路交通建设,营业收入主要为物资销售、交通综合开发(主要为钢材贸易)、交通综合开发,2020年收入分别为42.6亿、24亿,占比分别为52.4%、29.5%。
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主要负责产业投资及公有资产经营,营业收入主要为物贸能源、汽车,2020年收入分别为30.5亿、26.7亿,占比分别为28.5%、25%。
5.2.2. 城投平台股权结构
镇江城建实控人为镇江市国资委。公司1994年由镇江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出资成立,2006年出资人变更为镇江市国资委,截至2021年8月公司由镇江市国资委100%持股。
瀚瑞控股实控人为镇江市国资委。公司1993年由镇江市大港经开区管委会出资成立;1998年大港经济开发区合并为镇江新区,公司划归于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由镇江市国资委100%持股。
镇江交通产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镇江市国资委。公司1992年由镇江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处出资成立,2001年出资人变更为镇江市交通局,截至2021年8月镇江市国资委持股55%、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5%。
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实控人为镇江市国资委。公司1996年由镇江市财政局出资成立,2006年出资人变更为镇江市国资委,截至2021年8月公司由镇江市国资委100%持股。
5.2.3. 城投平台外部支持
(1)资产注入
镇江城建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41亿,全部由镇江市国资委出资;瀚瑞控股截至2021年7月注册资本55亿,全部由镇江市国资委出资;镇江交通产业集团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10亿,镇江市国资委、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分别出资5.5亿、4.5亿;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截至2021年8月注册资本10亿,全部由镇江市国资委出资。
(2)政府补助
镇江城建政府补助金额相对较高。1)镇江城建2018-2020年收到8.9亿、8.8亿、8.4亿;2)瀚瑞控股近三年来政府补助逐年提升,2018-2020年收到2.9亿、4.9亿、5亿;3)镇江交通产业投资2019-2020年收到政府补助分别为3.1亿、4.2亿;4)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2018-2020年收到5.8亿、2亿、4.4亿。
(3)政府债务置换
镇江交通产业集团2018-2020年分别收到政府债务化解资金24.03亿、31.23亿、69.67亿,共计124.93亿;瀚瑞控股截至2021年8月仍处于政府债务化解阶段,具体金额未披露;镇江城建、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暂未披露相关信息。
5.2.4. 城投平台债务结构
4家平台短债占比处在35%-55%之间。截至2021-3-31,镇江城建、瀚瑞控股、镇江交通产业集团、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951.6亿、803.5亿、585.7亿、231.2亿,短债占比分别为36.4%、49.4%、39.3%、52.1%。
4家平台均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为主。截至2021-3-31,镇江城建、瀚瑞控股、镇江交通产业集团、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50.6%、29.1%、57.8%、31.4%,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36.5%、39.7%、21.6%、52.1%,非标融资占比分别为12.9%、31.2%、20.6%、16.6%。
5.2.5. 城投平台担保情况
瀚瑞控股对外担保比例相对较高。镇江城建、瀚瑞控股、镇江交通产业集团、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对外担保规模分别为254.5亿、444.9亿、259.9亿、91.8亿,对外担保比例分别为39.2%、78%、54%、36.9%。
债市研究开通了知识星球,旨在搭建一个债券知识学习和投融资业务(债券、融资租赁、信托和ABS)撮合平台。债市研究合作数十家券商、几十家信托公司,100多家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掌握最新政策,手握大量资金方资源,你才能运筹帷幄,欢迎老铁们加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