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含精选作文金题及范文)

发布于 2021-01-22 18:38

高考倒计时136天

下邳语文往期高考素材链接:

01.高考专题素材‖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绝佳作文素材

02.时文素材‖ “全职太太”新闻事件,热点评论都在这!

03.时文素材‖ 盐城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作文“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相关素材

04.20201017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05.20201024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06.读写一体化训练‖20201017《新闻周刊》观后感(学生练笔)

07.读写一体化训练‖《新闻1+1》宁波,“97秒”的温情背后(学生微时评)

08.高考专题素材‖ 2021届高考作文备考素材——“美育”专题

09.时文素材‖ 无锡、泰州、连云港市期中作文题及连云港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作文“博士后当辅警”时评素材

10.时文素材‖ 徐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作文“倍速播放”时评素材

11.时文素材‖ 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作文“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时评素材

12.高考专题素材‖ 高考热点素材,十九届五中全会考点分析

13.句子格言素材‖2021高考备考作文素材——句子格言(23)

14.20201031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15.20201107新闻周刊特别节目——“进”享未来

16.20201114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17.高考专题素材‖ 如皋、丹阳联考高三期中测试作文“美育”专题素材

18.作文素材‖盘点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你知道几个?手把手教你把最热点的词写进作文里!

19.作文素材‖警惕以丑为乐的“审丑”风气,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

20.作文素材‖20201121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1.作文素材‖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2.作文素材‖后浪话题系列素材

23.作文素材‖嫦娥五号,问天探月,航天人物+写作角度——2021高考语文命题热点!

24.作文素材‖20201205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6.时文素材‖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火遍全球?高中学生能从她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7.作文素材‖20201212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8.时文素材‖江苏2021届高三第二次百校大联考辩论词作文素材——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成绩

29.高考人物素材‖中国“阿甘”——陆鸿,完美逆袭!

30.作文素材‖20201219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31.高考人物素材‖红土高原一枝梅——时代楷模张桂梅

32.作文备考‖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之网络热语

33.时文素材‖江苏如皋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打工人

34.作文素材‖20201226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35.时文素材‖2021高考备考热点素材——教育惩戒权

36.作文素材‖2020年高考热点十大新闻分析满分语言

37.作文素材‖重庆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测试作文素材——生命尊严

38.作文素材‖20210109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39.作文素材‖ 2021年1月第一周新闻时评

40.作文素材‖泰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作文素材——科技时代的需求与困扰

41.作文素材‖20210116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42.作文素材‖2020年10大社会热点与7个文化事件素材

43.作文素材‖2021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德育


主题阐释
大型原创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用观众喜欢的综艺方式,以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为标尺,对新中国的文艺经典进行再一次梳理,对文艺经典中的英雄们进行再一次礼赞:干惊天动地事的隐姓埋名人,收藏起耀眼的光芒,隐忍着俗世的情感。其实,他们都曾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平凡而普通,而正是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无私奉献,才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故事里的一个个名字——勤劳勇敢的普通中国人的名字,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名字,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一切的共产党员的名字——是不会褪色、不会沉寂的。把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就如同一个个火种,汇聚成一把火炬,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是讲述故事的人也是书写故事的人,用奋斗把自己的故事写好讲好,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主角,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
文化之于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舆论的作用十分关键。从国内来看,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从国际来看,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提升我国软实力,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良好外部环境,并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当前,我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也越来越发现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有很多误解、误判,甚至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看法。讲好中国故事,告诉西方世界中国的真实情况,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制度,是我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把中国的发展过程阐释好、解释清楚,把中国自身的特点讲出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有效交流,需要形成和运用一种新型全球观。第一,客观理解和看待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不是对立或同化这样简单的二元关系,而是共同发展、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过分吹捧或者追随西方模式的做法并不可取,我国学者在国际交流中应有学术自信。第二,清楚了解和认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当前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上建立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我国和周边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支撑。



名人名言
1.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余秋雨
2.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们,文化是极其实在的东西。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漱溟
3.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4.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5.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6.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平语近人:
(1)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3)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5)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6)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7)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8)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9)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精选素材

      四川绵阳90后姑娘李子柒制作的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衣食住行展开的从手工阿胶、桂花酿酒到文房四宝、手工造纸等系列视频走红。有网友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展现的生活太过理想化,也有网友认为其体现的是中国落后的生活。对此,有媒体评论:李子柒的视频内容体现了中国文化交流的自信,是一种生活的新方式;也有媒体评论,每一个新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喜欢与否是双向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他人无需苛责;还有媒体评论,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成功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
小角度:少时家贫、励志青年、祖孙亲情、田园生活、蕙质兰心;
大发现:中国饮食、城乡两侧、东西对照、中国故事、文化自信。
考点1:田园牧歌也是文化输出——中国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考点2: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从《江南style》到“李子柒”,民间自 发的文化输出更贴合互联网。
考点3:李子柒是一个生活镜像而非“文化英雄”----不用痴迷或捧杀,让李子柒做李子柒就好。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文化输出”,也引发热议。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大凡了解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并没有像李子柒视频描述的那样唯美、典雅,但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观、自然采摘的食材、古朴简单的炊具、传统繁复的工序、充满仪式感的手作……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
      对李子柒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而进行非议的人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无疑,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有传统农村。农村生活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沿海地区的新农村,也有西部的偏远农村;有的在工业化浪潮中跨入城镇行列,与城市生活差距不断缩小,有的远离尘嚣,依然保持着农耕传统。李子柒所呈现的,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面貌美丽动人、中国精神气象万千,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李子柒”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大型歌舞集锦《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他们的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激情身心合一,他们的狂欢与生俱来,这一切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
      很多文化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抓住本国传统文化精髓,创造了依托传统又超越传统的鲜明建筑个性,因此他设计的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等才能成为经典。《明朝那些事儿》大胆突破经典史书的固有套路,用生动幽默的文字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个性十足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其成功正在于在继承中迎接传统文化领域的创新与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当我们挖掘出隐藏在传统中的民族DNA,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众时,传统文化就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如此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才能拥有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信。

          02.600岁的故宫正年轻——用传统文化怎样讲好故事?
      如何焕发传统文化的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之声”传播得更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数字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正悄悄改变着这个世界。让传统文化搭载着数字化的翅膀,将古老的文化宝藏带向未来的时空,故宫可谓引领时尚。当故宫文物以数字的方式传递到人们面前,古老的文明也随之被科技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创新表达传统IP,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时代故宫的“逆生长”, 正是以数字化科技唤醒了古老的历史的真实体现。
       咻!手机前的你瞬时化身为宫廷建造大师,骑凤仙人、宫廷御猫陪伴你左右,太和殿屋檐上的那10只脊兽也组成“紫禁城建造小分队”,收集材料、建筑构件、搭建宫殿,故宫一起造起来。铜缸、嘉量、日晷、金柱……玩家还可以在收集文物的过程中,探索文物背后更多有趣的历史事件。
      在近日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故宫:口袋宫匠》的功能游戏正式上线。10大宫殿场景、50多种室内外陈设,都是经过故宫专家精心挑选和严格审核的,玩家不仅可以自己练就“云造故宫”精湛技艺,还能约战好友切磋一番。有网友感叹“古人的建造智慧”,更有不少人被挠到痒处,“想去故宫修文物”。故宫建筑文化,借助轻科技,完成一次轻传播。
      600岁的故宫,一改严肃、古板的面孔,借助科技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网红。“故宫猫”吸粉无数、“朕已阅”胶带纸热卖、各色口红手慢无……如今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是一个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亲民的超级大IP。《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更多“文化的相遇”得到成全,《上新了,故宫》让沉睡的文物通过独特的方式得以激活……古老故宫的典雅丰富和深沉力量无法遮蔽,它就这样一脚踏进人们的心里。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既是“说话”就有对象,古老文物穿越时空要诉说的对象,自然就是我们今人和后人。复盘故宫的网红进阶路,不难发现它确实“投其所好”——为年轻一代投以更多心思,比如写“萌萌哒”的段子,比如上综艺,再比如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多款游戏。不过,这种“投其所好”,建立在对年轻人接收心里与消费习惯的严肃研究之上,它瞄准的不仅是眼前的经济收益,更意在通过年轻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而这也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不绝更坚实的支撑。
     《子曰诗云》让人在“连字成诗”的娱乐中感受传统诗词之美;《尼山萨满》用代码建构出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文化世界;《榫接卯和》让人有机会几乎零距离欣赏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更多兼具娱乐功能和正向社会价值的产品先后出现,科技的助力,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类有趣、有味、有料的创意产品,创新了文化的表达和传播的方式,让情感实现联通,让文化完成抵达。
      在数字故宫发布会上,故宫新“掌门”王旭东说,走进数字时代,置身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法想象,没有了科技支撑的故宫,如何将壮美“交给下一个600年”。
  03.戏剧创新演绎,解码中国精神
    “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1990年,50集电视剧《渴望》横空出世,在全国引发轰动,大街小巷飘荡着《渴望》的歌声,刘慧芳这个无私大爱的平凡人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她的命运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12月8日,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九期将《渴望》搬上舞台,再度引发热议。
    “创新演绎,能变的是手段和技术,不能变的是思想内容和文艺精神。”
       到人多的地方去,用艺术精品和经典力量去感动和影响更多的人,是一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坚守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展现审美风范。
       用艺术手法挖掘故事、诠释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近些年,从信笺上的《见字如面》到文物里的《国家宝藏》,从古文里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人物中的《故事里的中国》,文化综艺正在打开一个新空间,让古往今来的情感流淌出来,让绵延不绝的中国精神汇进时代。故纸堆里的经典,只有经常温习才能永葆鲜活;故事里的面孔,只有走进人的内心才能立体可感。艺术,正在通过故事拓宽人们的精神世界。
          04.“活化石”讲述经典故事——一部好作品是时代的窗口
      歌剧《白毛女》的主要编剧——95岁高龄的贺敬之表示:“《白毛女》是延安鲁艺老一辈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之所以能够在今天的舞台上屹立不倒、常演常新,我想,就是因为不忘初心。”
      节目所带来的情感穿透力、历史厚重感给观众以精神的濡染和熏陶。作为节目主持人,董卿把这些亲历者称为“活化石”,她说:“很多人的名字贯穿了几代人的成长,他们的故事在历史的坐标上刻下深沉的印记,他们是真实历史的见证者。”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86岁的袁霞、苏采青,《白毛女》中年过九旬的郭兰英、贺敬之、孟于,《烈火中永生》中105岁的马识途,《焦裕禄》中77岁的“焦桐”守护人魏善民,《横空出世》里88岁的“最美奋斗者”胡仁宇……通过这些已年过古稀的老人的讲述,观众得以重回历史现场,感受真实的温度。
      岁月回首,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里,有像孙少平一样逐梦而行的少年,也有扎根土地艰苦朴素的百姓;盐碱地里,“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带着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沙斗,把泡桐树种在地上,把精神植入人们心中;林海雪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被再次演绎时,以杨子荣为代表的“孤胆英雄”注定不孤单……故事里有人物,人物身上是精神。这些在节目中被演绎、被讲述的人物和故事,致敬的是英雄楷模、礼赞的是伟大人民、铸就的是不朽精神。
      “干惊天动地事的隐姓埋名人,收藏起耀眼的光芒,隐忍着俗世的情感。”节目的戏剧总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在围读会上,经常被这些人和故事感动得几欲落泪。她说,每一个伟大的人,其实都曾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平凡而普通,而正是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奉献,才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琤



思想火花
1.新闻工作者当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中国故事。
2.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
3.说好中国故事,从历史而起,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将充满底气;说好中国故事,从现实而兴,一个脚踏实地的民族必将攻坚克难;说好中国故事,从未来而望,一个心怀梦想的民族必将乘风破浪。
4.共商共建共享,讲好大国担当;累土不辍耕耘,讲好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着眼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提高中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
5.找准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与国外受众的表述习惯与精神需求的契合点,创新中国故事的对外话语表述方式。
6.小切口,贴地气,深挖掘,以最具生活气息与亲和力的题材切入最具温度的讲述。
7.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唱腔和气韵传唱灿烂文化,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坚守平凡工作岗位,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担当和坚守讲述中国故事。
8.讲好中国故事,让科技强国强军;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铭记历史之殇。
9.文化自信,不仅是为我们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当此世界科技、文化高度交融的时代,把我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作家推介给其他国家,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一举措,展现出当代中国以博大的胸襟拥抱世界的姿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共生,共建繁荣。



精选金题
【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新时代领路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立意分析。材料引用新时代领路人金句“讲好中国故事”,目的是让世界了解并理解中国。不能把“讲好中国故事”理解为“讲中国故事”,“讲好”强调的不是“讲”,而是“好”。中国故事仅为“讲好”的支撑素材,故事背后的“道”、讲故事的态度和方式才是讲好“故事”的要素。如果一味大讲特讲大美中华、中国风云人物、华夏民族的英勇事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凡成就等,则只能视为基本立意。
2.讲述主体。“讲好中国故事”为一动宾短语,看似了省略主语,但材料已经暗示了讲述的主体为“我们”,因此可以从青年学生的个体身份讲,可以从青年学生的群体身份讲,也可以从某一工作岗位出发讲,还可以从某一领域出发讲等。考生还需清楚,讲述的对象是“世界”,考生要能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
3.标题要求。试题要求考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表明所写文章为一篇命题作文,考生不得改动题目。
4.立意角度。尽管材料对立意的方向限定比较严格,但是立意的角度还是较为开放的。可以落脚在为什么得讲好,也可以落脚在怎样才能讲好上。“好”可以是全面,可以是准确,可以是客观,可以是生动,也可以是理性,还可以是辩证等;可以从讲述者的态度、原则、方式、平台、工具等角度切入讲述;可以从宏观层面讲,也可以从微观层面讲;可以以自信而骄傲的磅礴之气讲,也可以以有理有节的坚定之气或温文儒雅的温和之气讲。但应注意的是,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讲述中国故事。
【解题】
此题从价值观和思维两个层面对考生进行考查。
“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的是家国认同感。我们首先应该心有中国故事,其次是讲出故事,最为关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的良好形象,让世界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从逻辑层面审视,界定概念是写好此文的重中之重。“讲好中国故事”绝不能理解为“讲中国故事”,其落脚点应在“讲好”二字上。如“怎样讲好华为故事”,要底气十足、自信满满地讲,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递其奋进史、创新史。
【佳作赏析】
 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领路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年来,中国以华夏之泱泱,一直坚守大国担当,书写着精彩华章,力图与世界各国交相辉映,共添天下风光。
      首先,中华人民携如掾巨笔,书万卷华章,为故事的讲述提供着素材话本、夯实着沃土根基。
      讲好中国故事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若没有中国的人、物、事做支撑,缺乏实实在在、令人敬佩的事例,那么无论用多少华丽词藻修饰,中国故事都是空洞乏味的,旁人甚至不屑闻之,又何谈“讲好”?因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前提是写好中国故事、演绎好中国佳话。
     “花香蝶自来”,讲好一个个引起人类共鸣的故事,听众自然愿意捧场。一如港珠澳大桥引来举世盛誉,一如中国“天眼”让世界惊叹,又如“嫦娥四号”聚焦国际目光……我们并未大张旗鼓、四处宣传,但它们却如长了翅膀般飞向世界各地,何也?因为这些故事真实而精彩!
      当然,趣味盎然的故事只是基础,而非全部。讲好故事,重心自然还应落在“讲”上,以生动形象、高超的讲述技巧,为中国故事再添一束光,再引一群人。
      《周易》中曾记载“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四时蕴藉,八极各辉,世间万物都会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壮大成形;相似又不同、共和而各异,中国与他国,亦复如斯。不同文化的交流就似一个个涟漪的碰撞交汇,相互影响、不断扩散而成就自我却又保持各自特色。尊重其个性,以世界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
      生动准确的叙述要根据听众的特点来安排。不同文明之间,有个性,我们要尊重;有共性,我们要发掘。当《朗读者》承载着中国价值、中国故事走出国门时,中德双方各诵《写给母亲》打开了两国人民的心门,中国故事传得动人、传得美妙!
      同时,用“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用“进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将高铁动车的名片撒向万水千山……讲好中国故事,大同之梦定能辉煌。新时代领路人也多次强调:“我们要营建世界人民的后花园。”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日益显得不切实际,一方面需要我们精心搭建,让世界人民愿意到此休憩玩乐、共谋发展;一方面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敞开胸怀,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当下仍有一些人不明内里甚至误解中国的情况,慎重思考如何将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讲好,展现中国爱好和平、互融天下的形象。
      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讲好中国故事,你若盛开,粉蝶自来;讲好中国故事,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泱泱中华,盛世华章,盼与世界共享!
【点评】
       作者犹如一位老者,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地讲述,颇富经验;又如一个智者,理性十足、层层深入地分析,极具思想。全篇采用层进式结构,从谱写中国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娓娓道来,逐层深入,纲举目张。同时,多处的例举、《周易》名句的解读为枯燥的说理增添亮色,也是同学们应该学习之处。

【2020百校联盟模拟卷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媒体 AsiaOne网站报道称,自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和2019年的《白蛇:缘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曾小卉表示,《哪吒》的成功表明,受中国神话启发的动画电影是一种新趋势。
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例如,今夏大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情境分析。认真分析材料,便可看出材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新加坡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一致认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中国动画电影一直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且是一种趋势。在这个真实情境基础上,材料延展出第二层含义:“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这说明命题者引导考生探讨的并不局限在动画电影与神话故事二者的关系上,而是要去探讨如何来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是影视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内容,这是考生写作的情境限制。脱离情境只谈传统文化的魅力则是跑题立意。
2.写作任务。考生的触动和思考一定要围绕上述材料,而不能凭空生发。要谈到材料对自己的触动并进行思考,这就需要考生从动画电影及其他影视作品的角度去思考究竟该如何来诠释传统文化魅力,或者说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该以何种形式面世、传承。考生写作时要围绕这一任务深入论证。
3.立意构思。如何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可谓见仁见智,通过何种形式诠释?为何要通过媒介来诠释传统文化魅力?如何找寻到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诠释、传播传统文化才能让观众感受其中的厚重与精妙?……总之考生立意角度是自由的,但立意时要抓住“如何诠释”这一关键词,不可丢弃关键词只谈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文化认同意识。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是一些背景事件叙述、举例,以此引出材料论述的观点、结论。考生需要抓住这些表示观点、结论性的关键语句,因为这些就是立意的方向。例如本则材料中的这些语句:“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审读这些语句就可得出作文的立意:“如何诠释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其魅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感受魅力也需“借式”。
2.讲好中国故事,诠释文化魅力。
3.在创新中诠释传统文化魅力。
4.诠释文化魅力 传播中国声音。
偏题立意:
1.注重传统,弘扬文化。(只抓住“传统文化”这一关键词,忽略了“诠释传统文化魅力”这一任务)
2.融入神话,成就动画。(片面理解材料,只抓住背景材料)
3.罔顾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脱离材料,由材料中所提及影视作品的反面题材来立意)
【范文展示】 
诠释文化魅力  传播中国声音
      电影《哪吒》从中国神话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荧屏热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收视新高。这些影视作品运营成功的同时,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可谓双赢。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媒介融合起来,以全新的形式“包装”文化,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
      诠释文化魅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赋予其新形式,而非静守,否则传统文化只能是“听说”。就像莫高窟在很多人口中不过是几个山洞,清明上河图也不过是人们眼中的一幅巨幅画卷……优秀传统文化只能成为历史课本里一串模糊的插画。殊不知,那敦煌是无数能工巧匠穷极一生的心血,七百洞窟,三千彩塑,这一切都值得人们膜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都城繁荣的见证,是画家张择端苦心经营的国之珍宝。其实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走进人们心里,文化不能自我抬高姿态,文化首先要被大量的人看见,要有大量的人参与,要由大量的人继续去丰满、去热爱,这样它们才能更有生命力。
      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包装”时,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
      我们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赋予文化以新意与活力、情感与温度,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实现对话、促成理解、建构共识,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意义、价值观等获得广泛共鸣。就像中国古典诗词,若非专业,人们恐难与之靠近。但如此文化,束之高阁,实为可惜。传统文化只有重新焕发魅力,进入寻常百姓家,被大多数人看见,才能成为力量之源、精神支撑。于是我们看到了用心之作《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经典古诗词配上流行乐,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方式复古,耐人寻味,让人们眼前一亮,心中一喜。曾经深奥难懂的诗词变成了人们口中吟唱的天籁之声,诗词变了样,却被更多的人听见、看见。
       传统文化只有“鲜活”起来,与时代融合,才会焕发新的魅力。
       201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发现,台北故宫推出了一款印有“朕知道了”字样的纸胶带,作为纪念品售卖,并意外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北京故宫开启了故宫文创之路。每一个创意的背后,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典与现代之美的碰撞,当然这一切不也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其魅力的诠释?文化被人们看见,传统散发魅力,这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意、担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应有的姿态,如此方可传播中国声音,让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以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然而新时期我们应如何诠释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破值得我们深思。
【2021广东佛山顺德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

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解读一:

【选材特点】

该作文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仿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的味道,如“从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或人物”。不过,虽然说这种任务设定的形式趋于一致,但情境设置还是大有不同的。该选题着眼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上,与当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主旋律同频共振,因此,考生尤其需要把视野投放到现如今的中国改革大潮中去,并从中发现、挖掘、分享优秀的中国故事。另外,命题者还有意地把考生置身于现实场景中,让考生参与一档电视节目的录制。这种任务设计可以说相当符合当下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也正是高考作文革新之路的一大探索,而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也有所体现。

共鸣,本义是指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进而含有因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而引起相同感情的行为。在此,要把“共鸣”融入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中来。大可以联想今年发生的大事,如“抗击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香港国安法颁布与实施”“袁隆平新稻双季亩产超3000斤”等等,不一而足。

简单,无需过多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使用该词。如有同学遇到一道许久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轻声地慨叹道:“这道题真不简单啊。”但问题是,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把“简单”联系起来呢?或者说,中国事有哪些是简单的呢?不得不说,在三个备选的关键词中,这个是较难的。由此可见,该词简单,亦不简单。颇有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之意。

有希望,是三个词中唯一一个动宾词组,它的意思自然也很好理解,这跟“讲好中国故事”是最容易匹配的。同样,联系起近年来我们国家所做的大事,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正朝着一个充满了希望与期待的康庄大道前进。因此,该词在本文写作中应是最为容易的。不过要写的出彩或斩获高分则较为不易,毕竟选写该词的考生比例应该很高,就像今年全国卷作文选写鲍叔牙的占大多数那样。

总而言之,该作文题有物可写,但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要么是单纯把三个关键词拎出来讲,不顾节目主题和情境设置;要么是把“共鸣”替换成“共情”,把“简单”替换成“纯粹”,把“有希望”替换成“希望”,虽然意思相近,但终究有所不同;还有的把发言稿格式写成书信体,或者在文末加上落款,甚至干脆没有抬头称呼,有的几乎没有置身于电视节目的情境中。不容置喙,该作文题争议不少,考生不易写作,因此平均分普遍较低。

【命题立意】该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读二:

本题为 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高考卷的特点,稳定中有创新。

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一一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结合语境,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声音。既然要简单,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国元素最能体现中国精神,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是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发展的前景。

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一一“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是一位中国青年,在写作中 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 “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与担当。“你”参加了此次电视访谈节目,虽并非嘉宾, 但对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你”听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你”更被邀请 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 感触最深?”“感触”意味这发言过程中,需要有“你”的相关体验、感受与触动。因此,结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回答问题一一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

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

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现场观众。

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关键词中,对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

附录

三个核心关键词—“共鸣、简单、有希望”

1.共鸣

一个好的节目,是价值观和模式的总和。制作节目和收看节目的过程是价值观的传递过程。节目所请 的明星、所设置的节目环节……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价值观的方法。文化产品主要消费的不是明星。不是故事结构,而是“价值观的认同”。如何能够让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节目实现“价值观的认 同”?这是在节目中讲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简单

模式不是目的,模式是在电视工业化进程中,由从业人员总结的对于制作节目的经验总结,属于技术 层面的范畴。模式宝典代的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通常被用来控制节目的质量。在文化产品的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误区,重视壳(模式)和形(表达方式),而忽视了核(价值观),认为晦涩难懂、技巧繁杂,才能体现水平高。但实际上,这种复杂的文化产品是不利于传播的,那些真正经典且能够被人反复回味的,都是用观众熟悉的语言表现,使观众看得懂,甚至觉得很简单的。

3.有希望

述中国之伟业,传民族之希望

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高中学生,很高兴有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浅薄的感受。

对于主持人刚刚提到的问题,霎时间我也难以抉择,经过一番思量后,我发现“共鸣”主要是从目的或曰效果来谈的,就是说希望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让听众产生共鸣,由此得到感情上的升华和生活中的动力;“简单”是从方式或者途径来谈的,就是想要以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容易听懂并更有效地接受;“有希望”则是从内容来谈的,中国故事里满载有希望有温情有力量的事,就从今年发生的大事来看,便可管中窥豹。因此我对“有希望”一词感触最深。

先跟观众朋友们道歉,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大家一起回想年初我们共同经历的抗疫过程。是的,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让我们背负了太多沉重的负担,但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成长,走向强大。当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肆虐,感染人数与日俱增时,我们在国家意志的统筹引领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一致除病魔。结果总算让人可喜——凭着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我国率先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为了嘉奖对此有杰出贡献的功勋人物,国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会上,领导人明确指出“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当回顾这场荡气回肠的史诗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当下,国际形势格外严峻,我们正身处于波诡云谲的漩涡角逐中,但中国人民长志气,中华民族能崛起,国家社稷有希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勤勤恳恳肩负历史重任,认认真真讲好中国故事,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播华夏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而阔步前行。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将有希望欣赏到“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馨画面;聆听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江山丽景。

我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晚秋午后



需要资料交流分享,请添加小编微信

(微信438195903)

       

       

 

今天是【下邳语文】

与你一起走过的第504

愿你我的语文生活充满诗意

元月

22



江湖夜雨十年灯,桃李春风一杯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