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幼•幼小衔接】怎样防止“小学化”倾向危害幼儿
发布于 2021-10-17 05:11
认识“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危害
曾报道过一个“神童” 的故事: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杰瑞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据了解,小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9点才回家。
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反而认为其他同学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级时,杰瑞的成绩却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渐渐地,他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
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学过这些知识而在成绩上比别的孩子优秀,认为我什么都会,产生骄傲的心里,也会让孩子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不良习惯。等上了二年级,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糟糕。
由此可见, 在幼儿阶段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不但不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反而会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产生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幼儿阶段, 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任务,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让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甚至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读拼音、学汉字,显然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园孩子应该学什么?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7/4_16344216278658.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7/4_16344199463008.png)
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是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7/4_16344226252118.png)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7/4_16344263636368.png)
学习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7/4_16344201940118.png)
社交能力
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舒兰市幼儿园为幼儿开展了丰富的课程与活动,远离小学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德育系列活动
区域活动
室外彩绘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像一座高高的大楼,那么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大楼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健、扎实,大楼才能坚实稳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遵循孩子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总策划:王丽华
总编审:吕 晶
编 辑: 韩 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