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近3年房地产楼市的调控政策

发布于 2021-10-17 10:43

自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以来,楼市调控不断推陈出新。从2016年以需求端引导为主的调控逻辑,到2019年的供需两端发力,再到2021年的侧供给端,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实施“两集中”供地,确保供给端健康平稳发展。

与此同时,中央约谈和督导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成都、西安、南昌共13个城市,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由此可见,全国房地产楼市不论是从调控次数,还是调控逻辑和调控管控上看,中央调控态度明确,决心依旧,魄力十足。预计2021年下半年,“房住不炒”的政策仍然坚持不变,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主基调依然从严从紧,其目的为楼市“降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确保全国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对近3年(2018年-2019年,其实对下一年工作安排,即2019年-2021年)做一个简单对比:

1、共性部分:

①都提到房住不炒;

②都提到了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③都提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不同部分: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从这个部署的内容里,通过对比近几年房产调控政策可以看出重点工作和政策导向,我们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一、调控政策越来越利于房地产楼市需求侧

 

1、房住不炒必须坚持

 

有人没房,也有人有很多套房,而且由于此前一些人尝到了买房甜头,对房子情有独钟,买房似乎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疑会放大需求,推升房价。只有坚持抑制炒房需求,才能有利于住房需求回归正常,如此,目前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抑制炒房行为的措施还将在2021年得以保持,个别热点城市不排除得到进一步加强。

 

2、对刚需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首次提出“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什么叫民生福祉呢?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那就是美满幸福的生活状态。满足刚需的住房需求将是2021年楼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各城市对住房市场的调控来看,对刚需就非常有针对性。比如说,针对热点楼盘,即便是摇号,也把无房家庭排在最优先级,给他们先摇,剩下的才给有房家庭摇,像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热点城市都是采取这样做法,这样能确保刚需买房的政策大概率还会保持下去,并继续优化,让刚需买到房。

 

除了能买到,另一个就是购房成本,这主要是从房贷利率角度。据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5.24%,相比二套房利率有5.7%左右的差距,其实按照我们20-30年房贷周期算的话,这也是一个不小的福利,后面不排除有更多的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刚需购房。

 

当然,对刚需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能够确保房价平稳,否则,如果房价上涨快了,其他的措施都没太大意义了,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目标就是对刚需进行“保驾护航”,意味着2021年的楼市将以平稳为主,刚需不用太担心。

 

3、采取一切措施发展租赁市场

 

我们“宁愿咬牙买房,不愿租房”的原因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我们的租赁市场还不完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我们又知道,随着房价增长,发展租赁市场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如何让租房人后顾无忧,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于发展租赁市场,此前也有提过,但像这次“大篇幅”来阐述租赁的,还是第一次,提到的各种措施,都是为发展租赁市场扫除障碍。比如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地建租赁房,土地供应向租赁用地倾斜(目前很多城市在土地出让中安排一定比例建设租赁房),以增加租赁房源供应。

 

还比如通过完善长租制度建设,以消除经常搬家的烦恼,实际上,针对租赁市场中的一些乱象,住建部前不久还发布了《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包括一些不符合建筑标准、健康标准的房子等等,都被列入“禁止”行列,此外,租赁价格调控、让租房跟买房享有同等权利也被一并被提及。总体看来,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在为发展租赁市场护航,决心很大。

 

可以畅想,作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大租赁时代真的到来了,未来不一定非要挤买房这座独木桥,租房也能实现我们的居住目标。

 

4、不可回避的还是要说说房价这一话题

 

这一敏感字样虽然没有被提及,但一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算是诠释了所有,自然也包括房价,“平稳”二字仍旧是2021年楼市的主基调。

 

主要是如何理解“平稳”的意思?有人说,房价不涨或者微涨,其实就是跌了,毕竟有资金成本在里面,也有说上下幅度不能超过5%,因为有地方在楼市调控时有设过限制。近期又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观点,那就是把房价纳入CPI,有专家认为可能释放了一种信号。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说,建议把房价纳入CPI,我们知道,目前的CPI虽然包含了衣食住行文娱等项目,但这个“住”虽包括租金价格,却没包含房价变化,所以,他认为租金占比太小,不能反映出真实的CPI。我们还知道,CPI价格指数很敏感,受到国家严格管控,一旦把房价纳入进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平稳”二字,房价涨跌幅度还会明显吗?无论怎么说,这可能是未来楼市调控的一个新看点。

 

 

三、房地产楼市调控将呈现三个新趋势

 

1、房地产去金融化,去杠杆化

 

郭树清曾经说过,房地产金融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最大的灰犀牛,因此楼市调控一直都在做到一件事情就是去金融化,而这个趋势在未来会更明显。具体来看,在进入2021年之后,不仅是“三条红线”要求开发商降低自身负债,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资金也受到限制,购房者再也不能借用高杠杆买房。

这些动作都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政策在去金融化,去杠杆。万科董事长郁亮曾经说过,房地产未来会回归普通行业,其实就是因为政策在去金融化,要让房地产从金融业转向制造业。只要还在坚持“房住不炒”,那么房子身上的金融属性就会被削弱。

 

2、因城施策,政策会出现差异

 

由于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基础存在差距,所以在楼市调控之后,各个城市的房价走势都不一样,有上涨的,也有下跌的。“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这才是官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期望,这就要求楼市必须要保持整体的稳定。

所以各个城市的政策肯定会有所区别,房价上涨的城市就要出台政策限制房价上涨,例如现在不少热点城市都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而那些房价下跌的城市,就要出台政策限制跌幅,比如说一些三四线城市进行了限跌。所以只要各个城市之间的房价走势存在差异,那么这些城市的调控政策也会存在差距,因城施策并不是一句空话。

 

3、信贷会逐渐放松,维护刚需利益

 

央行在前段时间的两次会议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要维护刚需购房者的利益,其实就释放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接下来的调控政策可能会放松信贷。因为在这一轮楼市调控中,国家不断收紧信贷政策,房贷利率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就让刚需购房者的利益受到影响。其实在最近一段时间,为了不让刚需被“误伤”,不少城市的信贷都出现了放松,例如广州和佛山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就出现下跌。

 

 

三、总结:

 

2021年楼市基调已经定下,从政策导向看,起码或有两类人从中受益。一类是刚需购房群体,在相对平稳的市场下,努力工作,好好赚钱,不用担心楼市大起大落,有经济能力随时可以买。另一类则是租房群体,各种租房障碍逐渐扫除,相关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暂时买不起,或者不想买,可以选择租房,如果不考虑资产价格变化的话,未来“租购”或并没什么两样。

 

铭航观察
思维洞察与分享,传递正能量。
12篇原创内容

本文内容来自楼盘网、安居客、专聊房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