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腰斩究竟有多惨?死囚被行刑前,都要拿银钱贿赂刽子手

发布于 2021-10-17 12:35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比起现代法律,古代的法律虽然不够严苛,但是在刑罚方面却十分残忍,小罪流放、大罪问斩是古代法律的真实写照,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的时候,需要有残酷的刑罚来杀鸡儆猴。

除了那些残忍的酷刑外,古代最严重的刑罚当属腰斩,虽然同样的是问斩,但腰斩的残忍程度要上升好几个档次,以至于罪犯家人都要对刽子手行贿,期望他们能够罪犯一个痛快。

腰斩的出现

根据记载,腰斩起源于商朝的商纣王,在此之前并无腰斩的处理方式,而腰斩所使用的工具,正是大家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铡刀,事实上砍头并不需要铡刀,铡刀是专门腰斩服务的。

在执行腰斩的时候,会将罪犯整个人捆绑在一个专门的台子上,并将双手与双脚全部锁起来,防止罪犯乱动,待到准备好之后,刽子手直接拉下铡刀将犯人一刀两断。

在历史中,第一个被腰斩的名人就是汉景帝时期的晁错,他是一代忠君名臣,自幼励志报效国家,可遗憾的是他生错了时代。

当时汉朝各地的诸侯势力极其强大,甚至威胁到了汉景帝的位置,于是晁错便觐见皇帝,请求削藩,按照国家发展来说,这项措施没有问题,可当时的汉景帝并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可笑的一幕,各个诸侯王联合起来逼宫,要汉景帝杀掉晁错,这就是汉朝时期的八王之乱,当时的汉景帝无可奈何,只能杀掉晁错来为各个诸侯王泄愤,当时晁错被执行的就是残酷的腰斩。

可杀掉他就能平息八王之乱吗?对于八王来说,杀掉他只不过是泄愤而已,但这件事同样彻底惹怒了汉景帝,随后他派出周亚夫,彻底解决了八王之乱,将汉朝的权力全部收归中央。

可怕的腰斩

虽然同样属于问斩,为何腰斩会被列为酷刑,其原因在于腰斩的位置,在砍头的时候,无论是砍到哪里,只要将头砍下来,罪犯基本上都会当场死亡,但腰斩完全不同。

如果腰斩的位置比较靠上,那么罪犯会在腰斩结束后的几秒钟内死去,如果腰斩的位置靠下,那么罪犯并不会当场死亡,而是在剧烈的疼痛中被折磨而死。

在明朝时期,朱棣起兵登上了皇位,可是朱棣的皇位并不被所有人接受,尤其是文人方面,很多当世大儒都拒绝承认朱棣的皇位,其中方孝孺堪称所有人文人的代表。

方孝孺不仅不认可朱棣,还经常写文章骂他不是正统,作为皇帝,朱棣对于这件事当然不能接受,一开始,朱棣还好言相劝,只要方孝孺能够写一篇文章接受他,就会获得高官厚禄,可方孝孺依旧我行我素。

最后朱棣终于被激怒,下令将方孝孺诛十族,这是历史中最残忍的一次范围性治罪,在影视剧中,诛九族已经是最残酷的惩罚,而九族之外的第十族,其实指的就是方孝孺的学生。

至于方孝孺本人,则被朱棣下令腰斩,也正是这次腰斩,让所有人开始对这项刑罚感到恐惧,那么在腰斩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腰斩的方式

在罪犯被下令执行腰斩后,当地官员一般会允许罪犯家属前来看望,一方面是对犯人最后的仁慈,而另一方面则是给家属一个机会向刽子手行贿,为何这个时候不像官员行贿而是像刽子手行贿呢?这里面大有讲究。

对于刽子手来说,他们对于腰斩的把控很到位,如果他们想折磨犯人,可以两次腰斩才把犯人斩杀,而在第一次腰斩后,犯人虽然十分痛苦可在短时间是无法死亡的。

这就很像在战场上被炸弹肢体的士兵,排除病毒感染和大失血的情况下,士兵们普遍可以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存活等待救治。

同理,常年砍杀的刽子手,对于腰斩的位置十分精通,他们如果想让一个罪犯痛苦的存活下来,很容易做到,这件事虽然没有写进法律,但在民间属于不成文的规则,每一个罪犯的家人都会暗中行贿,希望刽子手可以给罪犯一个“痛快”。

但这件事到了方孝孺这里就变了,朱棣对方孝孺的惩罚是诛十族,因为方孝孺是罪魁祸首,所以方孝孺的刑罚被放在了最后,在方孝孺行刑的时候,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他的学生,全部都被杀,但刽子手并不清楚。

这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事情,当刽子手等待行贿的时候,这样一个大人物,竟然没有人来送钱,这可惹恼了刽子手,故意在行刑的时候将刀往下移动了两寸。

据说方孝孺被腰斩后,十分痛苦,在地上用自己的血写下了足足十二个“篡”字才痛苦的死去,要知道那时的文字是繁体字,写一个字的时间是现在的两倍,可见方孝孺当时在痛苦当中活了多长时间,最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血尽而亡。

不过在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据说当时有不少官员都交代过刽子手给方孝孺一个痛快,可当时负责行刑的是朱棣的亲信,他只需要一个眼神,刽子手就明白了朱棣的想法,所以故意让方孝孺在痛苦中死去,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因为腰斩实在是过于残忍,所以这个刑罚在清朝后期直接被废除,可当时依然保留着例如夹手、夹胸等十分残忍的折磨手段,面对贪官的时候,嫌疑人被屈打成招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随着封建社会的落寞,这类刑罚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残忍的刑罚,是古代掌权者暴政的一种表现,可乱世当用重典,这些刑罚也在无形中劝退了很多人的犯罪想法,让他们不会过于放肆。

尤其是在战乱时期,越残忍的刑罚才越有警示的效果,而到了和平时期,杀头也很少见,大部分的惩罚还是发配边关,帮助边关地区搞建设,例如清朝时期的宁古塔,就是流放的主要位置,宁古塔以及周边地区,全部都是依靠流放的罪犯才得以逐渐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