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视角的抗登陆作战(二)
发布于 2021-10-17 18:17
上一篇我们探讨了台湾地区陆军在滩头反击阶段的可能战术动作,这里更正一个点,那就是关于台湾投入反击的主力坦克,目前台湾北部六军团的两个装甲旅主要装备的坦克似乎是M48H勇虎而不是M60A3TTS,不过这两种坦克作战性能接近,且无论如何未来都会被替换成M1A2T,所以对我们的分析没有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我军进入内陆后,在城市攻坚作战中台湾陆军可能使用的战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滩头反击作战中,台湾陆军的机械化步兵旅、装甲旅、炮兵指挥部、空中骑兵旅这些具备高机动和相对强大火力的单位会被我军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在进入城市攻坚作战前,这些部队很可能已经十分残破了,只能在补充步兵兵力后组成几个小型战斗群,在城市中作为有限的机动防御力量。在城市战中,步兵是十分关键的有生力量,依托城市复杂的地形,步兵实际上获得了装甲兵更加灵活的机动能力。只有在强有力的步兵部队的配合下,装甲部队才能发挥自身的火力和防御力优势,守卫城市关键节点或者发起反冲击。
在台北地区,台湾陆军部署有相当规模的宪兵部队和海军陆战一个旅,他们重武器虽然配属不多且老旧,但是作为轻步兵训练度相对较高,而且单兵和班组武器较为先进。类似于毒刺和标枪这一类的单兵防空和反坦克武器在城市战中还是可以对我军部队造成一定的威胁,只要使用他们的人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而不是台湾的教招预备役。
标枪导弹
毒刺导弹
所以,台湾陆军在城市防御中很可能使用的战术,是以海军陆战队和宪兵部队配合残破的机械化步兵以及坦克兵组建小型战斗群,部署在城市中的交通枢纽,随时准备向我军发起反冲击。从海滩一线撤回的步兵旅和预备役部队在外线保持防御圈的完整,同时承受直接的炮火打击,掩护和配合这些小型战斗群对我军造成一定杀伤。台军很可能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在便于隐藏的大楼内部署海军陆战队的反坦克和防空小组,对我装甲部队和低空支援的直升机进行打击,消减我进攻部队的重装备优势,然后在我攻击前锋受挫的情况下,利用残存的坦克从侧翼攻击我后方步兵和支援单位,在攻击动作得手后再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快速撤回。这种短促突击,来回拉锯的战法可以高效使用台湾军队仅存的重装备和城市防守中的内线优势,对我军造成一定的麻烦。
台湾海军陆战队一直被认为是台湾境内最有战斗力的步兵单位
至于说台湾那些名嘴吹嘘的“全民巷战”嘛,个人表示非常怀疑,可能会有极端台独分子参加预备役或者志愿军,但是数量不会太多。而且在现代高科技作战条件下,缺乏训练的志愿兵在正规作战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是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大不了解放后城市一段时间由武警管制,专门对付这种非正规手段)
针对这种战法,我军同样可以采取灵活的战术来应对。首先,我军合成营近年来已经强化了多兵种协同战术能力,在进攻中要求步、装、炮、工等几个兵种能够密切协同,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掩护。在城市进攻中,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一线步兵参与,因为城市战逐街逐楼的争夺中步兵力量会不断被稀释,没有步兵掩护,重装备的生存能力其实是非常低的。我军海军陆战队在完成抢滩任务后,应该派出精干的步兵分队配合陆军装甲兵对城市进行攻击,这样陆军机械化步兵可以解放出来专心跟进坦克部队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我军可以在战役开始时使用陆航旅和空军空降旅夺占台北附近的机场,一旦机场被我军控制,大量装备猛士和08车族的轻型和中型合成化旅可以直接快速加入战场,直接增加我步兵部队规模,海上运输则可解放出来专门运输重装备,提高我后勤和兵力投入效率。
我国是少数几个保留大规模空降能力的军事强国之一
同样的,开战前后,我军东部战区可集中集团军特战旅和战区特种作战力量渗透进台北市区,抢占关键区域和交通枢纽,将台湾军队的防御体系割裂,甚至直接斩首对方高级军政官员。(特种作战规模越大难度越高,最终将渗透规模定在何种程度那就是参联部的专业而不是我们军迷可以猜测的了)
类似于我军特战旅或者美军游骑兵部队这样的精锐的轻步兵更适合城市作战
城市战是相对于滩头作战更加特殊的一环,城市战直接关系到战后台湾建设和战争进程。我军很可能在开战后两到三天即完成巩固滩头阵地的作战目标并向内陆推进,但是如果城市战的时间过长,就会为台湾局势产生巨大的变数。为此,我军还是应在第一时间就以精确制导火力打击对方有生力量,使其能够进入城市作战的兵力尽可能降到最低,这才是破解台军收缩进内陆给我军造成更多伤亡的上上之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