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早知道 | 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吗

发布于 2021-10-17 18:07

无糖食品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其国民接受度越来越高。除了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的人之外,如今许多健康人群出于健康的目的,也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的摄入,选择低糖食品或者无糖食品。那么,哪些食品是无糖食品,“无糖”是真的不含糖吗?

并非完全不含糖

无糖食品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市场。所谓无糖,可以理解为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等多元糖醇和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简单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其作用是使食物既有糖的味感,又没有简单糖的高能量,更有益健康。

无糖食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很快有了一席之地。它的走红,其实不难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肥胖症患者、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他们对于无糖食品有着刚需。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为自己和家人、朋友选择无糖食品,更为健康。

对于既想吃甜食,又想减肥,还想养生的人来说,“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酸奶”“无糖奶茶”等一系列食品,的确是个好选择。

但是在选择之前,我们也不要想当然,产品包装上的“无糖”或许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无糖”。

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食品,且需使用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无糖食品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食品中的糖是不可能完全去除的,因此,无糖食品中的“无糖”只意味着其中的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怎样选择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的关键在于不添加蔗糖。但消费者不能因为标记“无糖”,就随意摄入。有些无糖食品被食用后,依然存在升血糖、高热量等问题。比如,无糖饼干、无糖蛋糕的原料是淀粉,且在制作过程添加了牛奶、鸡蛋和大量油脂。人食用之后,其中的淀粉和油脂会逐步代谢转化成小分子的葡萄糖,血糖自然会随之升高。此外,奶茶杯上的“无糖”只能代表它没有额外加糖,但组成奶茶的各种配料本身就含有糖分。

那么,如何选择无糖食品呢?

1.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相对而言,正规厂家制作规范,投料也比较准。

2.看配料表,不仅要看有无蔗糖含量,还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如前所述,无糖糕点是用淀粉做成的,而淀粉本质就是糖,在人体内可分解为葡萄糖。

3.有的食品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但配料表上标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还有的标注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均是糖类。大家要注意甄别,不要被商家的文字游戏所误导。

总之,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标签上注明的内容,搞清楚营养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优先选择添加糖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及功能性低聚糖的食物,尽量少选含有“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甜味剂的产品。

延伸阅读

甜味剂,是一种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按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甜味剂和高甜度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甜味剂对人体是否安全

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批准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正规厂家生产的添加甜味剂的食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是部分高倍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的食用安全性在国际上仍有争议,建议尽量减少摄入。

近来比较火的“0卡糖”食品,其实就是添加了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甜味剂。根据国家标准,脂肪和糖每100毫升含量低于或等于0.5克,即可标注“零脂”“零糖”,每100毫升饮料能量低于或等于17千焦(4卡)即可标注“零卡”。所以即便是“0糖0脂0卡”饮料,也不等于完全不含糖、没有热量。

总之,任何甜味剂都需适度食用,防止摄入过量。大量摄入甜味剂有可能造成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改变,引起腹胀或腹泻。成人的免疫力较好,问题不大,而对于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来说,加了甜味剂的饮料是不能喝的,否则很可能引起严重的腹泻。另外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食用含有甜味剂的食物可以引起小鼠葡萄糖耐受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还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甚至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症。


往期推荐



健康早知道 | 想不“累坏肾” 饮食有讲究
健康早知道 | 想长寿,养好背
健康早知道 | 天始冷 这样养生更“有效”
健康早知道 | 秋季进补, 要补而不峻、防燥不腻
健康早知道 |“秋冻”,这4个部位要捂好!你做对了吗?

END

如果你觉得本篇文章有用,请转发让更多人看见!

安徽名医来了
以《名医来了》节目为依托,宣传报道安徽医学界各学科带头人以及团队的故事、专业知识服务观众、传递健康养生理念。

喜欢就送我一朵小红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