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如何给孩子适合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呢?
发布于 2021-10-18 12:46
有梦、有剧、有欢乐——给孩子的美妙童年加点料!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了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不需要当作“必修课”吧?
或许还有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学业压力大,花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会不会用错了劲,甚至影响正常学习?
其实,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培养,利于学业提升,而且能够聚焦人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传统文化之于学习
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孩子增强语言能力。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的文字、文言、文章。这样既学到“语”又学到“文”,两者融合为一体,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为孩子今后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愈发得到重视,在中高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不仅在语文学科有所体现,在英语科目考试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也越来越多,涉及古文诗词、传统节日、古建筑等。
■ 2021重庆中考语文B卷作文二选一,题目一为“礼”。
■ 2020吉林长春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我家的中国味儿”,以小家的概述体现国家,以家庭为视角来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
■ 2021高考英语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将一个中国的节日用英语发布在外国网站上,介绍给外国友人,然后询问他们有没有喜欢的节日。
■ 2021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语法填空语篇以游客在西安古城墙骑行的角度,介绍城墙景物和文化。
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也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021年2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等育人目标,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传统文化之于品性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时间长河的源头。只要中国人仍然使用汉字,那么中国人便无法背弃中国文化的根源。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着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和权利。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宜在孩童时期便开始。因为这个时期也是儿童习性养成的阶段,学习传统文化,让孩子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有助于形成良好品德。除收获知识外,更可贵的是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童心赤诚,人性向善,引导孩童的心灵发展犹如培育树苗幼芽,这就意味着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教育?
01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传统节日、节气入手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传统节日、节气的由来、习俗等,并陪孩子做一些活动来感受传统节日、节气的氛围。例如,一起剪窗花、写春联、包水饺、包粽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
从生活行为习惯入手
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保持孝顺父母、长者先幼者后等礼仪习惯,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孩子要从日常琐碎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会待人接物、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等为人处世原则,养成良好品行。
从文化熏陶入手
家长可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名人故居、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02
与孩子共同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可常与孩子共读经典书籍,同诵古诗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孩子在诵读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领略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寓学于乐,逐渐提高孩子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03
鼓励孩子参加传统文化活动
家长可鼓励孩子参加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同伴互动、师生互动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输入更多精神养料。
当然,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儿童的知识积累不断深厚。这些传承下来的智慧将孩童带入古文和古诗词的世界,让其积累文言字词,感受古人的交流语境,从而慢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联通,广阔其心境,涵养其气质,深厚其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找到适合儿童的,才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本届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中,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将结合亲近母语二十年来的研究和探索,为本届论坛做主题演讲——“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邀请了著名吟诵研究学者徐健顺老师做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的主题演讲。
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理念,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在徐冬梅老师的主持下,论坛将邀请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朱爱朝、余耀、孔晓艳、冷玉斌等老师参与对谈。这些优秀实践者,也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中国文化微课堂。
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的师生,还将为大家在线带来开幕情景剧:《儿童的一天》,展现母语和孩子们的生命互动,表达中国文化带给孩子们的精神滋养。
*本文图均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演出门票、儿童图书,进店即享优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