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 | “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必读!

发布于 2021-10-18 15:55

秋季开学后“双减”政策正式全面落地,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

大家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01
读懂“双减”改革的核心逻辑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说起。

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筛选人才,通过中高考这样的大型筛选选拔机制,选出谁去当科学家,谁去当医生,谁又去当蓝领,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最有力的。

在校外培训还不流行的年代,考得好的学生要么有着出色的天赋,要么足够自律,这两类学生都是国家值得投入有限资源的人。

但校外培训的出现,却起到了作弊的作用,影响了筛选的结果。因为校外培训的主要是做题套路和考试技巧,而不是学习能力。

这些本该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学习成果,却由辅导老师直接归纳总结教给学生,相当于走了捷径。

同时,校外培训还导致教育内卷加重,你去了大班的校外辅导,我就要报小班制辅导班,他就要去报清北名师的一对一辅导班。内卷之下,家长要付高昂的学费,才有可能遇到好老师。

当教育资源变成了根据家境来分配,那么富人就垄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内卷的结果有三个:

其一,让本该拼天赋拼自律的考核筛选变成了拼资本的游戏。

其二,大大增加了孩子的教育成本,普通工薪阶层无法负荷。

其三,中下层上升的空间会越来越窄。目前在中国有这样的趋势:985的大学生当中,农村学生越来越少。

教育变了味,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所以国家才插手干预。那么,叫停校外培训,就能够实现完全的公平吗?

这个也许很难,最后依旧会有人不惜血本一对一家教,持续向教育顶层靠近。但国家的意图很明显了,就是有意识地开始区分孩子将来的就业方向,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保证教育公平的初心不变,中高考和教育制度依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晋升通道,值得珍惜和保护。

02
“双减”政策下,一年级到高中的变化

那么“双减”政策下,跟学生切实相关的变化有哪些,我们大致整理了一年级到高中的变化,家长可对号入座,知道得越早,对孩子越好。

1
一年级考试不考纸质卷子,只口头测试;二年级开始采用卷子。
2
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不考英语,但中考和高考还是必须考英语。
3
小学全部取消月考和期中考试,只留期末考试,不进行全区范围内得统考,但初三是全市统考

初三以前禁止告知分数,你不知道孩子在全区什么水平。但这些道理,家长一定要懂:中考拼的是全市,高考拼的是全省,就业拼的是全国。在学校拼的是同龄人,在社会拼的是所有人。

不管有多少人考试,都有将近5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进不了大学,最后实现教育分流。现在吃得苦中苦,未来方为人上人。

03

“双减”政策,对家长有什么要求

“双减”政策是让家长放松,而不是让家长放养。

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但是家长的责任不容忽视,以下几点希望家长能做到:


家长小贴士
1

不管你多忙,拿出时间开始盯孩子学习,盯的不是分数,而是兴趣和成就感。

2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以前谁补课多谁厉害,以后谁的学习习惯好谁厉害。

3

引导孩子坚持运动。因为以后不管他做什么,都要拼身体。

4

引导孩子调整学习心态。归根结底要解决“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

5

家长多努力,孩子有出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未来真正的赢家,

是全家一起努力的学习型家庭

04

“双减”政策下,孩子要明白的一些现实

“双减”政策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减轻压力,而不是让孩子彻底放弃学习。以下内容可能很现实,但家长有必要知道,可能还要让孩子知道。


升学小贴士
1

在升学这条道路上,初中大概会淘汰60%的小学学霸,高中会淘汰20%的初中学霸,到了社会就会淘汰10%的书呆子

2

虽然家长不限制你交友,但在学习中与100分的人同行,你更有可能考到90分。要是天天跟考50分的人在一起,你能及格就不错了。

3

现在让你沉迷的手机、游戏,日后只会让你加倍的痛。有必要告诉你,你今天做的事将成为日后最深的遗憾。

4

读书再苦,也比不上父母为你扛的苦,所以你没有资格说自己累。最起码你每天在教室里,不晒太阳,父母却有可能在工地上蹲着。

5

对你最严的老师,可能才是爱你最深的老师。没有人爱多管闲事,除非他是真心为你好。

6

最后你要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成绩,是为了在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迫谋生。

  写在结尾

“双减”政策落地,老师要适应,家长要适应,孩子也要适应。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主动拥抱变化,积极呵护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