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
发布于 2021-01-30 06:4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科)
吕松涛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应章节:第十章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点题入题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判断,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重要部署和思想的形成背景、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这是本次课要回答的问题。
二、主题解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要有新理念、新部署、新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新条件、新变化为背景的。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我国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美国对中国全面打压遏制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什么样的动力推动发展决定着发展模式和发展效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依靠要素增加,尤其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能源资源的大量投入,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效益很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资源压力,而且受制于边际效益递减带来的要素收益下降趋势,再加上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动力转型迫在眉睫。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只能在创新。创新发展是我国增强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既要挖掘发展潜力,找到并补齐发展中各领域中的短板,也要继续巩固原有发展优势,继续发挥引领优势,更要推动各方面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要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要协调城市与乡村发展,更要协调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共生问题,通过节约资源、生态恢复与保护、循环低碳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举措建设好美丽中国。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推动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尽管经济全球化当前遭遇了逆流,但其发展大势不可阻挡。中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一要全民共享,而不是一部分人或者只有少数人享有。二要全面共享,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各方面建设成果。三要共建共享,全体人民既是享有者,也是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四要渐进共享,共享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同步共享、同时共享。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别,如果国家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各国的总体利益。开放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开展分工,能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个别国家挑起贸易摩擦,违背了经济规律,降低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不仅损害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最终也会对自身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新发展理念的相互关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具有内在联系。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首次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采用不同方式对社会供给与需求进行适当管理调整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对由于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而导致的供给效率低下问题,进行要素与机制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供给质量,加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以海淘热现象为例。如今不少人热衷海淘,2017年我国居民一年在境外购物消费了大约2000亿美元。海淘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国内一些领域中的低端供给、单一供给无法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消费领域如此,生产领域中的低端供给同样也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精尖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高端精密仪器等的大量需求。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需求端管理遭遇瓶颈、三驾马车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供给结构的制约。因此,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却没跟上。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端。习近平深刻地指出:“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只有发展先进制造业才能提供更加高效、高端和多元的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以及生产领域中对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大量需求。从供给端的生产角度来看,过去我国传统制造业高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但是现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有限。相比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具有的技术先进、附加值大优势,更加有助于推进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中的价格、供求机制能够引导要素流动到那些更有效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部门。如果市场机制失灵,资源就可能被配置到落后的、低效的行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使市场机制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引导资源要素更加合理地流入更有效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行业,从而真正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供给、以质取胜的目的。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高素质的企业家、工匠和劳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平台年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带动了3000多万人就业。任正非创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通讯和手机行业的国际巨头,使中国在5G技术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要根据经济形势新变化优化市场供求结构,继续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去除过剩产能,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去除房地产行业库存,降低信贷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018年iPhone XS Max 512GB版本在国内上市初售价高达12799元,但组装这样一部手机富士康只能赚70块钱,毛利润率只有0.54%。这是因为富士康只是将其他企业提供的核心部件进行组装,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价值链底端,而大部分利润都被苹果公司拿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0%,却获得了整个手机行业高达60%以上的利润。富士康组装苹果手机的微薄利润正是传统制造业劣势的真实写照。
2018年我国芯片进口额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石油的进口额。缺少制造芯片的高端光刻机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一大短板。高端光刻机被称为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尖端水平。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由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生产,它的毛利润率达到45%左右,这个数据几乎是富士康的90倍。先进制造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3](P30)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构成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等多个体系构成。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基础。金融、信贷等虚拟经济虽然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需的,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刺激经济,但作用有限,不是长久之计。长远来看我们不可能只靠放贷款、炒股票、炒房子来发展经济。西方国家在去工业化、过度金融化问题上曾有过惨痛教训。因此,只有踏实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经济获得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和动力。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要素生产率是所有投入要素对产出增长贡献的一种能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同样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它是判断经济体的增长质量和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科技创新。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增加科研产出、完善转化机制等方面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强化激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式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高效动力。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既要推动国有资本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发挥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协调好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努力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99.9%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9.7%户所在自然村通电话,98.1%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95.7%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65.3%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83.6%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中国要妥善应对外部风险,以积极有为的态度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要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对外出口效益。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构建与世界各国的利益共同体。
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一度盛行。“去工业化”使大量制造业被作为所谓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本国实体经济的基础被严重弱化。同时,在华尔街的推动下,美国金融衍生品泛滥,虚拟经济自我膨胀、超常发展,“重虚轻实、脱实向虚”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导致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需求拉动供给,供给也影响需求。当人们的一般性需求被基本满足时,高效、高端的供给才能激发新的需求。创新具有激发新需求的重要作用。比如,每一代新款苹果手机的新功能、新体验都能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地购买,即使他们的手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创新带来的优质供给能够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问题与解答
1.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分析,为什么大量生产要素能进入产能过剩企业,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
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机制被扭曲,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早在十几年前,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增速,还是将大量信贷资本注入这些本来就产能落后的行业,导致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严重。而那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和企业却得不到资源,导致高质量供给不足。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有的决定性作用。
2. 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应如何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应当坚持“四个自信”,增强战略定力,沉着应对。一是要将谈判沟通与坚持原则相结合。要努力通过谈判沟通解决两国分歧,但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决不能妥协退让,更不能无条件、无底线开放。二是要将坚持制度自信与深化体制改革相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在关键科技领域打破西方国家封锁。三是要将发掘自身消费需求潜力与采取更多对外开放措施相结合。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四是要主动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四、课堂总结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要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准确定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当前发展新特征、新条件提出的重要经济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分别从发展动力、发展平衡性、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内外联动以及发展的根本目的等方面深刻回答了实现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要推进增长动能转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问题与思考
1.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措施。
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六、推荐阅读文献和书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6 年 3 月 9 日。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11(1).
[2] 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23(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课程思政案例汇总(二)
收藏||课程思政案例及经验分享(12个门类,100多个专业课)
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PPT||四川大学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PPT||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PPT||教育部周爱军:立足信息时代 实现高校、共享、服务
关于组织参加2021年各类教师教学竞赛的预通知
第五届青教赛决赛视频(文、理、工、思政)
最全 || 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PPT||完整框架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浅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
混合式学校教学体会
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与教学实践
《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写要点
新文科启动||吴岩司长: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与不同
教案编写指南||让教案更完美
优秀教案(上课的书面计划和教学的设计)是怎样写出来的?
“磨课”四部曲:听课-追课-晒课-裸课
如何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精品课程特色的凝练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PPT || 高校慕课建设规范与应用指南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