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建筑学院二年级作业展丨独立小住宅设计(下)
发布于 2021-01-30 08:47
教程丨案例丨干货
文章转载自CAFA建院学生会
2019级建筑设计一
教学成果展示
CAFA
课题名称 别墅设计
指导教师
吴若虎、王环宇、韩文强、曹量、
范尔蒴、刘斯雍、刘焉陈、朱宁宁
课题简介
本次课题设计内容为独立小住宅设计,以“居住”为前提来制定任务书,并要求同学们策划具体设计内容。设计场地位于北京东城区九道湾胡同内,课程将该场地视为空地,进行重新设计。同时,本次课题我们设置了一个主题:日常的仪式,希望能够借此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在未来养成一种习惯:用设计来讨论某个问题。
基地总平面
指导教师寄语
吴若虎老师
我猜想我们是处在学习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即便是制图这样的基本图纸表达都尚未完全掌握,要同时完善处理建筑功能、形式、设计概念等问题是会有很大的难度,顾此失彼是难免的,所以很多同学们才没有把对主题的思考表达于设计中。
建筑艺术的面向很多,也可以就是抛开基地的单纯形式问题,但绝不是唯一的。这个主题的设置,除了希望有个全班横向的对话基础,更主要还是想启发同学们从非形式的角度来思考建筑创作。
王环宇老师
熊林洋一定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孙子涵开心果,棒棒哒! 胡馨予犀牛!犀牛!犀牛!
曹量老师
建筑设计1课程是同学们完成的第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作品,今年又正好赶上疫情的突发情况,让我们的课程安排跟往年有很大变化,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我认为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里,大部分同学们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高水平的完成设计是值得肯定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还能积淀下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方法,那就是巨大的收获了。
刘斯雍老师
建筑设计1的课题重在对一种全新工作方式的适应和思考路径的学习。同学们对课程的投入是超过预期的,图纸的绘制也是值得肯定的。希望在后面的课题中可以更勇于做出批判性的思考,以及不断优化表达的方式。
作品成果展示
设计图纸
模型照片
我的业主是一位喜好新奇的探险家,他希望自己的家与胡同中的其他房子都是不同的,并且无论处在屋内或是屋外,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有趣体验。泡泡是富有活力的、轻盈的,在阳光下是绚丽多彩的,与胡同本身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我用泡泡为主题设计了这座房子。整个建筑由14个大小不一的泡泡相互挤压、充满场地而形成,每一个泡泡都代表着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功能,内向庭院与室内空间交替出现,外部墙体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在泡泡中进行日常起居、工作学习、迎客会友,无疑将别有一番风味。
平面图
“没门”住宅的设计主要是在密斯提出的流通空间的基础上,想要解决空间私密性的问题。住宅的一层内部空间是通过墙的转折而非门来连接的,每转折一次,该空间的私密性增加,空间感受便不再相同。墙的转折从室内延续到了室外的庭院中,不同的庭院有着不同的感觉。住宅的二层主要是通过空间高度的不断变化来形成一个忽高忽低的游戏空间,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可以独自思考,可以嬉戏聊天……
漫步住宅
作者:陈浩东
迷廊
作者:周婕妤
这是我为一对中年夫妇和他们的母亲设计的一个住宅。
招待亲人朋友是他们最大的爱好,但同时他们又希望能有独享的快乐时光。因此我针对客人和主人设置了不同的流线。
同时,为了满足业主能有丰富的空间体验和散步的要求,我参照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序列,使用了大量的廊道,设置了不同的开窗,设计了不同的景观,安排了大大小小的庭园,希望踏入建筑的人可以一下子进入到一个万花筒般层层叠叠的丰富空间,已达到让使用者“结庐在人境”不知身在何处的效果。
门·宅
作者:陈欣怡
生活中可以有很多种仪式感,在课前《日常的仪式》的思考中,进入“门”的仪式这一点引发了我的兴趣。如果按照是否是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界限来对门进行定义,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以遮挡关闭的门,下面几张图所反映的都可以视为门的一种,甚至《桃花源记》穿过的山洞口也可以被视为一扇门,或者更多时候,以上这种已经形式化过的门也不存在了,门仅仅是两个空间交接处的空气。
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空间,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些体验是五感共同带给我们的,也就是说,这是空间整体给我们的反馈,我们进入门,进入空间,获得反馈,就是最简单的仪式感。
我的设计就是这样一个围绕“门”展开的设计。
九盒院
作者:王瀚锋
采用私密的盒子围合限定开放空间的方式,塑造出满足中青年两代户主生活方式,有雕塑感且舒适实用的住宅空间。
鹿鸣宅
作者:黄雨佳
“鹿鸣,宴群臣嘉宾也。”
鹿鸣宅坐落于传统、人文气息浓厚的九道湾胡同。我设定的甲方是一位年轻的生活类博主,他热爱生活并时常邀请朋友一同小聚,工作时间与场地具有不确定性,且生活具有展示与私密并存的矛盾性。因此我想为他营造一个放松、与外界有密切交流的工宅。
整个住宅平面以场地周边建筑为基点进行分割,并由此进行折叠拉伸生成建筑外形,内部主要分为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以及有弹性的灰色空间。动线与从分割出的庭院而来的光线交叠缠绕,形成了极具动态的可渗透的Z形空间。可直接进入庭院,居住成员能够在廊下空间边走边游,让视线与外界进行交流。南北以及东西向贯通的空间,营造出了一种欢迎开放的态度。既满足了居住方的需求,也使得建筑更加的灵动。
逆旅
作者:牛冰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次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行走,设定的业主是一位年轻的自由插画师,她的工作性质比较自由,所以对于住宅的设计也和工作结合的比较紧密。由于工作的具体地点不固定,可以随时移动,灵感来了的时候也会直接开始创作,所以我比较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功能没有明确的分割,几条动线也在内外部、垂直和平面互相交错,从而使人行走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体验,如同一个旅客,感受不同的风景。
这个住宅由一个主要的厚墙形成的曲线为中心,几条副线互相穿插围合而成。由于几乎是自由的形态,会与周围规整的四合院产生一种对抗的状态,而倾斜的屋顶又与周围相呼应,在外墙的设计上也采用了大量的落地窗和玻璃材料,通过借景的方式,使人在其中如同漫步在一个浓缩的场景里,有一种奇妙的不真实感。
光督住宅
作者:曹雨桐
交织
作者:奉顶顶
建筑与玻璃的相遇,流线与光线的交织,动线与静态的交流;他们之间或发生无言的对话,或形成隐形的扩张,无论如何,他们是独立完整的,亦是无法割离的存在。
这是为一位喜欢安静的建筑师设计的小别墅。如其名,在设计这座以“交织”为核心的住宅时,我将他整体分了两条大的流线:建筑的流线和玻璃的流线。具有功能和私密性的建筑线,柔软的玻璃线,两者各有起点,却在建筑中心产生对话,交织;而在表面,建筑线外挂钢板,玻璃线外采用玻璃幕墙;建筑整体对外是封闭性较强的,对内又是透明安静的。这些因素集合一体,让身处这座建筑内的人或视线都不约而同的往中心聚集,一切在此相遇。
表现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分析图
模型照片
环宅
作者:胡馨予
作品灵感来源于莫比乌斯环这个概念。大部分人在生活中的日常行为重复的,就如同莫比乌斯环的特性,永远循环往复、无解的概念。
从这个概念出发,体块从共同起点出发 然后向外发散扩张 然后两个体块穿插形成了像两个连续空间套在一起的状态,然后成为了一个连续空间。
体块高低起伏,活跃了生活体验。私人空间和共享空间互相分区安放,天井休息庭院放置在建筑两端,串联起空间,形成院中院布局结构。同时,住宅内流线保持单线循环,在保证了人与外界联系的同时,仍然保持莫比乌斯环特性。
- END -
来源:CAFA建院学生会
征稿要求
专业:建筑/规划/景观专业学生
内容:课设作业/毕设(年级前五)、或各类知名竞赛获奖作品
稿费:200元/篇(大一、大二),400元/篇(大三至大五)
联系微信:zshid123 进行投稿
不想错过优秀文章的话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Wechat:zshid123
E-Mail:752052680@qq.com
微博:环球设计联盟
官网:www.zshid.com
ID:zshid001
教程丨案例丨干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