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广播人如何“闪击”梳理新闻素材,写出“毛坯”初稿?

发布于 2021-04-02 22:58

新闻编辑头疼的事儿:面对眼花缭乱,碎片化的新闻素材咋弄?

 做记者的都明白一个道理,新闻写作前,要确定题材,通过实地采访、查找资料,搜集新闻素材,让新闻素材“仓满回流”。

 撰写新闻稿件时,采访的材料越丰富,写作时越能得心应手,下笔若神,一气呵成,做到快写快发,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写出的新闻也自然饱满,说服力强。

 如果手中占有的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内容丰富、有份量的新闻稿件,是绝对办不到的。写好一篇新闻作品,用的是一滴水,而需要我们准备一缸水。

 

 但是,我们得到了眼花缭乱,碎片化非常零散的新闻素材,如何进行有效整理呢?

 今天,陈安庆教授给大家上一节,信息整理课,这节课意义重大,平时每个新闻记者都会用到。

    模块一为什么要做信息整理?

 不仅是新闻记者,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几乎是所有的岗位都必备的。

 新闻信息生产就像烹饪,想做出特别的美食,肯定需要特别好的食材,但一流的厨师。即便是从再寻常不过的食材中,也能大展身手、用心烹饪,做出美味佳肴。

 

 日本著名信息学专家——奥野宣之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只有整理好、准备好,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新闻采编任务。

 网络环境复杂混乱,要紧紧依据新闻资料数据库,以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效率为目标,为今后顺利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使用传统的收集方式收集新闻资料信息,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提升新闻资料的时效性。

 在采编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整理,能够节省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料收集和整合时间

 经过认真的核实、鉴别、整理和提炼加工,才能成为真实、完整、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

 一个高明的记者要善于将一般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迷人的艺术性。

 模块二 信息整理前要搞清几件事

  首先要弄清楚几点:

 1、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

 2、分清事实和方法。

 3、信息不是用来积攒的,而是用来活用的。

 4、在各个平台上看到的相关知识会统筹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并对他们进行不断扩充,直到有一天,他们长成我自己的知识树。

 一、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分成文字、图片、视频类别。

  二、掌握文字整理策略

  文字信息的分类、分析、节选、标注、编序号。

  三、明确信息筛选要点

  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初步整理后,留下的信息相对主题都是有用的。

 1.信息收集

  2.消化咀嚼

  咀嚼是让我们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仔细精读,找出有用信息,然后消化理解,就像是咀嚼食物一般,慢慢消化、细细品味,找出有用的内容,重要的内容。

  3.发酵发散

  不要陷入这些信息中,要脱离出来,进行更深一层的酝酿,思维要更发散、更有深度。

  4、文字信息整理要点:

 (1)学会做有用功, 整理碎片化信息的思路:

  新闻素材的整理总的分类策略可以用——“道、法、术、器、势”五个字来总结。

 (2)信息搜集及整理循环图

 

“信息搜集及整理术”包含三个关键阶段:

 1、搜索

 “找信息”——用各种搜索渠道快速找到所需的精准信息。

 2、集成

 “存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找到的信息,定制成为个人资料库,按照自定义的主题,分类存储在自己很方便访问的地方。

 3、整理

 

 “理信息”——信息单纯集成而不加整理,时间长了就会杂乱不堪,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自己的硬盘资料库已经塞满了,每当需要什么资料的时候,还是需要去搜索。定期对所集成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去重,留精,加可供搜索的标签等等),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搜索效率。

  注意要点:

 1、建立方向提醒:时刻明白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主动保持该类信息的更新;而那些无关紧要的,则可以少看或者不看。

   模块三、怎么做信息整理?

 一、常见信息分类的方法步骤

 (1)文字信息分类。

 (2)去掉重复信息。

 (3)去掉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内容。

 (4)节选量多文字信息的重要内容。

 (5)给文字信息编序号。(不同类别的用不同的序号,如A1, B1)

 (6)标注。(注明文字出处,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在何处查阅等以便日后查询)

 

二、将不同类目中的信息,打上同一标签,方便日后查找

 可以以内容质量来打标签:“超级干货”、“精品”、“优质”、“一般”等;也可以用信息来源或作者来打标签。一个信息可以有多个标签,方便多维的查找。 

 三、标记阅读和学习进度

 已读,未读,续读三种状态,标记。

 模块四、素材有了,如何编写加工?

 编写加工要快、准、灵。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面貌,要写得简洁、具体、精确、明白。

 信息再生再创造的要求和标准:

  1动态

  要注意时效性。

  2政策

  要注意针对性。

  3经验

  要注意普遍性。

  4问题

  要注意倾向性。

  5民意

  要注意代表性。

  6言论

  要注意启迪性。

  7建议

  要注意可操作性。

 模块五、如何做精减法,如何剪裁新闻素材?

 一、围绕立意对材料进行剪裁

 要围绕主题中心思想取舍材料。如果详略不当,就会造成文章行文枝蔓、拾事琐屑。

 二、选用典型材料

 (1)不要贪多,要选精的

  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

 (2)断舍离,果断挥刀

  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3)紧贴着点题的话,选材

 (4)笔墨集中,形象自然鲜明。

  三、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

  捕捉材料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模块六、信息素材整合注意事项

 一、新闻素材疏理步骤:

(1) 确立主题之后,把收集到的材料按主题进行分类和调配。

(2)有时,同一素材可以印证几个主题,这时候既要考虑素材体现哪一个主题最有说服力。

(3)也要考虑文章整体结构均衡,要避免某一个主题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出现。

(4)对同一个标题下的素材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观点,同时突出特点。

 二、初稿毛坯房之——素材梳理标准

(1)简洁

 言简意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长篇大论,不语言啰嗦、堆砌,容不得空话、废话、套话。编写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2)具体

 用事实说话。把事实的真相实实在在地展示,使大家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获得具体切实的感受。

(3)精确

  对事实的性质、程度及前因后果等叙述准确无误。这就要求语言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也不能夸大或缩小。

(4)明白

 通俗易懂、浅显明白。要尽量少使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能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如陈词、古字或冷僻字、方言土语等。

源:南方传媒书院 陈安庆
编审:钟启华、陈刚、周玲、吴思雨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1042868642@qq.com,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