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系统中的李中堂

发布于 2021-04-04 14:47

晚清名臣李鸿章,官至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人称“李中堂”。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李中堂早年拜入曾国藩门下,操练淮军,讨伐太平天国,平捻军,因军功而被拔擢;因办洋务,建北洋,被认为是有非凡见识的人;因强硬外交被认为是有政治手腕的人;当然,也因甲午兵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及后来的《辛丑条约》等被世人称为卖国贼。当时的京剧丑角杨三留下一句著名的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中堂家中排名第二)。

 

01 李中堂不是权臣,是能臣

从古至今,权臣有以下四种。

 

贵族出身的权臣:如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三桓(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分晋时期的(智氏、韩、赵、魏),汉朝的宰相霍光,外戚专政的邓骘、篡汉的王莽。

 

武人建功的权臣:如引兵进京的董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此后的司马懿、陈国的陈霸先、北周的宇文泰均是此类。

 

文士出身的权臣:如秦国的商鞅、蜀国的诸葛亮、宋朝的王安石、明代的“中兴之臣”张居正,凭自身的才能登上高位,一时间“功高震主”。

 

巧言令色的权臣: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明朝的“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等。

 

以上四种,基本可以将从古至今的权臣囊括进去,但李中堂,似乎没有对应的位置。

 

李中堂一不把持朝纲,二不勾朋结党,更不要说有丝毫谋反的行为了,是典型的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守规矩”的大臣。而在那乱世之中,又创下了诸多功业,故只能说李中堂是能臣而不是权臣。

 

02 李中堂不是“卖国贼”,而是“背锅侠”

 

要讨论这个问题,先来看下当时李中堂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是李中堂所处的国家是一个数千年的皇帝专制国家,他又恰好赶上了这种政体已经成熟到达巅峰的时代。

 

二是李中堂所处的国家是满洲人统治的汉族国家,而且他又赶上满汉杂居多年,汉人的权利开始逐渐恢复的时代。

 

李中堂惨淡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从当时形势来看,北洋水师已然处于劣势。

甲午中日战争---中方形势

 

清国置办定远、镇远等大型铁甲舰后的七、八年内,基本没有增添新的军舰;多年来的海防经费被用于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诞。

 

清国内部已然腐朽到骨子里,贪污腐败之风横行。慈禧太后对于“满汉全席”仍然觉得不够;北洋水师炮弹多数是“臭弹”。镇远舰管带刘步蟾抽大烟、定远舰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躲进舱内。

 

广东、福建水师对日本说:北边的事跟我没关系,你们不要打我们。毫无国家、民族的意识。

 

慈禧太后坚持:可以打,但不能先动手。

 

 

甲午中日战争---日方形势

 

日本明治天皇开启了“明治维新”,已然完成君主立宪改革。

日本天皇为了购买新式军舰,带头捐出自己的工资,一天只吃一顿饭,直到日方的军队实力超过清国为止。

 

全国上下一心,目标就是侵略清国。

 

不宣而战。

 

在双方准备和谈时,日本嫌弃第一批与日方谈判的清国代表不够资格,指名道姓要李中堂前往谈判。

 

在谈判桌上,李中堂据理力争,甚至在日本受到国民枪击脸颊中弹(日本因此遭受国际质疑,少要了1亿两白银),差点殒命。最终的和谈条件在皇帝、皇太后的授意下,李中堂签下了他的千古骂名。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太后、皇帝均出逃在西安,李中堂再次作为谈判代表,同行的还有庆亲王等人。还是李中堂据理力争,使得八国联军没有“瓜分中国”,保存了“清政府”,最后签字的时候他对庆亲王说:王爷,你还年轻,这千古骂名还是由我来背吧。

不久之后,李中堂便溘然辞世。

 

在当时的国家制度下,清国焉能不败。李中堂以一人战一国的气魄,何其壮哉!

也有人说日本战胜清国是侥幸,但日本在战胜清国后,随即又战胜了同样处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制度的胜利。

 

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道:严复是他的老同学,留学时那就是高才生,但是最终也沦为了一名翻译——因他翻译了著名的《天演论》 。在清国,有很多像李中堂、严复这样的大才,但最终沦为奴才。

 

03 李中堂的局限性

用导致问题产生的思路在解决问题。

 

李中堂认为清国不如洋人之处主要是军事武器、化工用品,认为只要把洋人的科技学过来就可以,没有意识到从根本制度上改变清国,当然,这也与他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影响有关。于是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有了“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的留学生,就有了后面的江南造船厂、轮船招商局。

 

殊不知,这些“洋务”只是病入膏肓的病人身上华彩的外衣,改变不了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李中堂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如果他在甲午战争之前去世,那他基本上是一个“完人”,但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公,让他大起大落,让他承受千古骂名。也让他在战争失败后仍然探索救国良方。

 

但,这仍不影响我对他的钦佩,东方的俾斯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