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为小米设计了200万的LOGO!从米其林到奥运会,他一点也不平凡.

发布于 2021-04-06 20:20

说起日本的原研哉,恐怕设计行业没有不知道的吧!


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必读书。
他是日本MUJI(无印良品)首席设计总监,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号称“日本平面设计界教父”。

3月30日晚,中国品牌小米正式发布新LOGO,设计师正是原研哉。


我们来看看小米新旧版LOGO对比:


这一设计品牌历时3年(据说是从2017年开始筹备的),斥资200万人民币。

原研哉认为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因此,人类与科技是不断接近的。从此观点出发,他提出了“Alive”这一设计概念,以回应小米的企业理念。

虽然新LOGO的外形看似简单地从方形变为椭圆形,但原研哉表示这是由“Alive”概念推导出的理想图形,具有实用性。具备“超椭圆”数学之美的小米新LOGO,不再局限于画面的一角,仿佛有了生命。

就单单说,200w买到设计理念+大师代言+这次的logo换新所带的影响力与宣传流量,这波小米血赚不亏。 

原研哉是谁?

原研哉(はら けんや),1958年6月11日出生于日本冈山市,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部基础设计学科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我们熟悉的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都出自于他的设计理念。

原研哉的最大成就在于其独到的设计理念。其设计作品也是力求以最少、最简单的形式传达思想和真理,同时回归自然,去除雕饰,直指本心。

这种还原事物本质的设计方式,在设计风格上凸显了“无亦所有”的日本传统美学之源,体现了一种被大众所乐意接受的东方哲学观,构建了一个无就是包含一切的“无亦所有”的美学境界。

由于一系列的设计作品,不仅获得了客户和品牌受众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业内大奖:

Good Design Award(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高松市美术馆(Takamatsu Art Museum)VI项目

高松市美术馆(Takamatsu Art Museum)VI项目

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 视觉识别类奖项:

2018年,原研哉为高松市美术馆(Takamatsu Art Museum)做的VI项目获得日本平面设计的最高水平——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 视觉识别类作品。高松市美术馆诞生于1949年,收藏了1600多件作品,是日本重要的艺术档案馆。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原研哉的优秀设计

⬇⬇⬇

無印良品

提到原研哉,就绕不开無印良品

他曾担任無印良品设计总监长达12年

在此期间留下来众多宝贵的设计作品

 

设计界广为流传的这组

"地平线" 成为了极简美学、留白

返璞归真、自然之美的代名词

就是出自原研哉和摄影师藤井保之手

 

知·美术馆

是由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与原研哉共同打造

外立面由用特殊材料的绳线串联悬挂瓦片构成

这些瓦片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法制作

表达对地方文脉的尊崇,并强调自然和平衡

 

茑屋书店

该书店的VI、标志、广告

均原研哉操刀设计

为了与书店建筑外观相呼应

整个VI设计风格继续沿用“T"字纹

 

无论是书籍、纸袋等设计

都运用了凹凸印刷来展示

“T”字以及方格的理念

大量运用了汉字“茑”元素作设计

整体效果非常的简洁、大气

明治神宫博物馆

去年是东京明治神宫100周年

博物馆邀请到了原研哉

为其打造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LOGO以“明治神宫”博物馆的

「明」字为出发点

将「明」拆分为「日月」二字

然后仿照中国古代文字

将「日」字用圆圈和点来表示

方方正正的造型也与人

面对展品的博物馆空间特性相呼应

  

花样年

这组VI设计,体现了花样年品牌

各项企业活动和旺盛的企业活力

色彩的魅力蕴含在富于变化的活力中

 

Lifeplus

是韩国著名金融生活品牌

其理念旨在丰富客户生活

让客户尽享优质的生活方式

纵观原研哉这些设计案例,你会发现他的作品特点很明确,重在设计理念,而非技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给受众美的体验。他所设计的一切视觉符号(包括小米新公布的LOGO),都是在强调设计内在的精神气质。

如同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所提到的: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设计师们有了这样的追求,市场的品味,以及人们对于设计的感受,就会不断地提升,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日本在设计方面一直非常出色,堪称亚洲设计霸主。日本的设计大师也是非常多,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坂本一成、福田繁雄、龟仓雄策、田中一光、浅叶克己、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深泽直人、柳宗理、佐藤卓……


客观地说,今天的日本设计如此优秀,离不开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原研哉曾在《欲望的教育》一书中写到:“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