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试题的设计与思考
发布于 2021-04-09 06:36
一、题设呈现非常规,指向数学阅读理解
1. 题设背景陌生化,凸显阅读理解能力
试题常常以一个具体场景为情境,如果场景熟悉,学生马上就能唤醒已有的解题套路。通过适当改变试题情境,保证情境背景的新鲜感、陌生化,将有效避免类型的直接套用,促使学生认真读懂情境、分析信息、运算求解,达成阅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样题1
这道题只提供了图,没有提供数据,完全是一个陌生化的背景。此时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就需要认真读懂图中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弄清甲、乙两点所在位置蕴涵的信息。避免了统计知识考查中更多集中于数据观察、比较、计算的常见做法,将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推断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样题2
这道题让学生置身“结绳计数”的远古生活场景,借助“满七进一”的陌生计数方式,打破对计数的固有经验和认识,使学生感受同一计量数据在不同计数法中表示数值大小的不同,进而充分体会“位置值”和“进位计数制”,既凸显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丰盈了学生对数的感觉,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信息载体多样化,凸显信息处理能力
试题的信息载体形式很多,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也可以是关系式、表格乃至画面等。如果在命题时尽可能运用若干载体的综合来呈现仿真事例,创设条件隐蔽、信息丰富但关联性弱的效果,势必突出对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样题3
二、设问角度非常规,体现过程核心价值
1. 不问结果问过程,突出过程中的原理理解
样题4
样题5
2. 不问算式问思路,突出过程中的思路把握
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总是经历审题、寻找并确定求解途径、梳理解答层次、求得最后结果等步骤。从这个过程来看,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列式求答案更具价值。在命题设计时,我们可以尝试变换提出问题的角度,以了解和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情况。
样题6
这道题通过提供算式回溯信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读懂算式及每个具体量的意义,梳理数量关系,进而作出判断。这样的试题把考查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形成和数量关系的把握上,既避免了繁杂的计算和求解,又能突出核心知识和能力。
3. 不问知识问经验,突出过程中的经验形成
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是小学数学又一重要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试题设计时如果能考虑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将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对知识形成过程、探究发现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视。
样题7
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只要求“做得对”,还应该要求“说得清”、“想得明”、“理得透”,要通过清晰、有条理地表述,促进学生严谨的数学思考和推理,培养理性的学科精神。
样题8
“画”是人们的一种视觉语言,更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表达想法的重要方式。设计要求通过画图来完成作答的试题,有利于化解数学问题的抽象和复杂,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表达,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内容,生发智慧,发展素养。
样题9
举例验证是合情推理、探究发现的重要一环,试题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加举例说明结论的要求,能有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事例、数学事例进行推理剖析,有助于将试题的考查点聚焦学生的推理、发现能力。
样题10
这道题中由“加法、乘法有交换律”联想“减法、除法是否也有交换律”,要求用举例的方式推断结论,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减法、除法是否满足交换律、什么条件下满足,结论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否举出例子缜密论证、归纳结论。这道题重现合情推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考查学生的例证、分析、类推能力。
备注:本文已发表在《小学数学教育》2020年第9期,《小学数学教与学》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本 文 作 者
叶益桂,福州市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福州市小学数学研训中心组成员。从教二十多年来,勤于研究,不断探索,多次在省、市、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作专题讲座;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
明 师
之 道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