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人员,为什么不“非升即走”?

发布于 2022-05-18 12:39

考博交流QQ群:105619820

考博交流微信群:添加sunzz100邀请进群(人文社科类专业)


一些以青椒为主力的教学科研人员,最近几年承受了高校“非升即走”的压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就是行政人员了。


有人认为行政岗提供了很多的“躺平”机会。实际情况是,事业编改革让一些高校在行政岗招聘方面更加谨慎,聘用制可能也将成为未来行政岗位的趋势。



比如某985高校在其最新的《聘用制人员管理办法》中明确,学校/校内用人单位可以决定是否续聘,而最终获得事业编制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一个聘期考核“特别优秀”,这显然是高校为了避免行政人员尸位素餐的举措。




尽管看上去行政人员的路越难越走,但恐怕也少有人会否定,绝大多数行政岗位是自带“稳定”属性的。在旁人眼中,他们只不过做着没有含金量的工作、“一杯茶一份报纸坐一天”。


除了行政人员自己,少有人会想到,他们日复一日做着琐碎的工作,要承担不少方面的压力,还要在抑郁边缘挣扎。



某种层面上讲,他们的工作的确很稳定,但对于他们而言,可能也仅此而已了。



01


稳定了,然后呢?


就像青椒们时常抱怨的,他们的的确确不用因为“走”这件事而承担过大的压力。


但他们需要面对的是越来越难的“升”——对于不少行政人员而言,他们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要比教学科研岗位低。


“副处几乎就要成为纯行政人员晋升的天花板”,曾有一位在985高校从事过行政工作的知乎答主(@布鲁哈特)进行过分析,他认为高校的纯行政工作人员晋升之路客观上越来越狭窄,这一困境将在未来持续加剧:


前985高校行政人员A - 知乎@布鲁哈特


“教授治校”理念的扩张,让高校副处级以上干部越来越向教师出身的人员倾斜,“教师行政双肩挑”人员逐渐成为干部队伍中的主流。甚至在当下,学校里正处级岗位的干部中,纯行政出身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行政工作更容易让职员成为一台机器,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这种成为机器的感觉非常容易引来职业倦怠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力量的主导下,身处行政工作当中的职员往往会感到来自于上的压迫感。这让行政工作当中的职员,尤其是基层的工作者意识到:自己并不像是一个人,而更像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台机器。不得不说,这种体制机制所营造的工作氛围,必将让以“养生”为追求的人心存感恩和暗自庆幸,也必将让有志青年们困惑、迷茫、不知所措。



02


高校行政,要run吗?


根据教育部网站之前的数据统计,高校行政人员约占教职工总数的30%。他们构成了我国高校中的一个个行政机构,并且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不过他们的工作往往被认为是“不那么起眼的”,而且常受到来自领导、老师、学生的夹板气,这也很容易让“emo”成为一些行政人员工作常态。


在职行政人员B - 知乎 @匿名用户


去年985博士毕业,今年也刚到母校做行政。刚开始一个月,觉得行政工作好爽了(对比之前的科研),每天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寒暑假妥妥的,除了待遇不高,其它一切都是完美。但做了两个月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感觉每天都在浪费生命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一下变得焦虑且惶恐,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也在思考是不是要寻求另外一条出路,但是国内科研圈卷成这样,又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在职行政人员C -知乎答主 @zxcv


早上出门上班的心情永远都是沉重的,每天一坐到办公室就感觉很不开心。自己也30出头了,如果现在没有勇气走,估计再熬两年就更没勇气走了。现在连自己都怀疑自己不会做事情了,我担心再熬下去一辈子也就这样。感觉内心从来没有这么煎熬过。



03


行政人员,需要激励


已经有高校管理者意识到行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改革后要保障高校内设机构人员享有相应的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及相关待遇


有人就认为,高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议高校明确行政人员晋升方向,将行政人员职务晋升与专业水平晋升相结合,提供多条晋升渠道,比如行政人员职称评定方面可设置单独序列。


当然,高校还可以为行政人员提供一定的支持平台,支持他们自我提升和发展。


比如部分高校为作为行政人员的辅导员推出了转岗办法。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如果辅导员想要转岗,只要以下条件,基本就能成功。


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管理岗位、辅导员岗位转换到教学岗位管理办法(修订)》


即便没有成功转岗,如今国家已经开始探索辅导员等行政人员的职称评价,只要达到一定条件,他们也能评为副高、乃至正高职称,享受相应待遇。


行政人员过于被动的处境可能会迎来一些改变。




写在最后


高校行政工作从来不是一份简单清闲的差事,他们和搞教学科研的老师一样,只是忙碌的方式各有不同,所承担的压力和所要面对的困窘也不同。


或许他们被贴上了办事效率低、态度不友好、规矩太多的标签,当然这与行政人员中“摆烂”现象的存在有一定联系,但更多的行政工作者则是以服务者、执行者的身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支撑推动着高校运转向前。


那些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值得被理解和认可。


[本文来源青塔等网络平台,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往期推荐

【深度好文】导师相处之道:经验、教训与启示-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

985高校,将迎国家重点实验室

考博兵法(86):考博面试的“手眼身法步”

考博兵法(85):考博复试决不能自我贬低

2022年教育博士: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考博专业课辅导课程推荐

2022考博研究计划撰写:博士论文的小型开题报告

几深教育的咨询师~

点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