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为何成为春晚爆款

发布于 2022-05-18 13:11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用优雅的舞姿描绘出这幅传世巨作,将山河之景展现于舞台之上。自2021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次展演以来,该舞剧已经在全国16个城市出演50余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22年,虎年除夕春晚,一副《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成为整台节目的爆点。


  《只此青绿》很大一部分的成功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这种创造性转化恰恰有赖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把这种审美风格、文化意趣融入到当代的艺术门类之中,从而化静为动,化眼观目视为身心沉入。《只此青绿》成功的实现了这种艺术转化,诗剧和图画,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实现了气脉上的贯通。


  《只此青绿》成为爆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继承了“艺术通感”的传统精神。艺术门类多元,但是中国文化一向强调艺术之间的物理性差异。《只此青绿》的主创团队几乎看遍宋代的诗词绘画,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也是必要的。受限于时代条件,现代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几乎都是静态上的视觉艺术,我们看不到当时的影像,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的。


  其实,近些年出圈的传统文化演出有不少,让人身临其境的“穿越”总是令人激动。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素材,如何把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在这方面《只此青绿》等作品做了极好的表率,我们也期待更多这样的佳作纷至沓来。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更是在视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领。国潮风在春晚舞台的“再破圈”告诉了人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待着我们焕发它们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