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拾零:原则坚定性与政策灵活性统一
发布于 2022-05-18 13:30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敌后困难齐行动,
延安助阵整文风。
座谈创作为民众,
拿笔当枪铸显崇。
歌颂军民驱日寇,
赞扬模范建丰功。
伟人思想放光彩,
映照尘寰处处红。
登高望远
站在山巅云绕首,
恍然躯体入琼楼。
张开双臂欲腾跃,
过耳春风急对飕。
原则坚定性与政策灵活性统一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讲自由的,但是完全自由也是不行的,资本主义经济也需要计划。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讲计划管理的,但是高度集中也是不可以的,社会主义经济也需要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需要结合现实协调运用。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市场。
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战争 形势好转。但是,俄国经过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卫国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仍在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强烈不满,生产力破坏,社会矛盾尖锐。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 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新经济政策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得到逐步恢复,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计划。例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困境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尖锐。1932年总统大选,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获胜,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实施新政。
其内容有:(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 信贷活动,重建银行信誉。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具体做法如何?请同学们朗读教材。)
(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保障措施;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新政核心内容——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与需矛盾。
新政实施取得一定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获得一定好处。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经济政策需要从社会实际出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变化,社会形势变化,政策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政策是变化的,灵活的。单一僵化的政策对历史的发展是不利的。历史发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数不胜数的故事。历史是棵大树,有干有枝叶,茂密无限。
还是那句话:原则坚定性与政策灵活性要统一。
以上内容:抛砖引玉,启发思维。触类旁通,演绎历史真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