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我们中国人是不接受道歉的,为什么?

发布于 2022-05-18 15:09

知行合一,修己安人


【每日经典】


无咎者,善补过也。
——《周易·系辞上》

【今译】
无咎,就是不后悔,也不找理由,是由于,犯错后会改正补救。

【曾仕强教授易经智慧】


我们曾经说过,人生不要有吉凶,不要一天到晚求大吉大利,我们要的是无咎。《易经》所说的无咎,就是说一个人会犯错,但是犯错后会改正补救,然后就无咎了。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会不犯错呢?你说你不犯错,那肯定是骗人。


《易经》里面列举了很多错,到最后都演化成无咎,是因为人知错后会去补救,不是单单去改而已,很多人都只知道改改改,改有什么用?善于补救,才会使损害降低到最小,这是一个人该负的责任。


我们中国人是不接受道歉的。如果冲撞到别人,不要以为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虽然对方嘴上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心里头大都在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少惹我了!这样你就知道,孔子为什么给颜回一句很高的评价,叫作“不二过”了。


有人说,中国人心胸狭隘、虚伪等等,我却不以为然。


我举个例子,大家来看看。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很大的背包上公交车,进去一转身,就碰到旁边的人,然后转身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转身的同时,又碰到另外一个人,再转过身来道歉;来回好几次。我请问你,这样的道歉,你能接受吗?这是我们常见的问题。


作为中国人,不要事后再道歉,事先一定要想好,做事不莽撞,别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愉快。就像有人做错了事,事后后悔的不得了,还说,早知道就好了;但是,哪里有什么早知道,早知道就是不知道嘛!那都是废话!


记住:天下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早知道。把后悔放在前头,走好每一步,才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修炼的。



你要明白,中国人是不接受口头道歉的。他不在乎你说什么,有诚意道歉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的。


比方说,一对夫妇吵架,然后谁都不理谁,道歉是没有用的,那怎么办?很简单,看对方坐在那里生闷气,理亏的一方,什么都不用说,去倒杯温水来,放在对方面前,过不了多久就有说有笑了。


再比如说,孔子当年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我们说,孔子这样骂人太难听了吧,人家不过是睡过头了嘛。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是引起很大的争议。其实,我们读经典,不能只看他表面上讲的内容,尤其是《论语》,他不是讲故事,它的每一段话都是结论;如果你不知道前面的内容,根本搞不懂《论语》讲的是什么道理。


因此,我们必须要还原孔子当年的场景,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原来是因为,宰予大半天睡觉,迟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上课,一进门他就解释说自己怎么样怎么样,不是故意的,然后向大家施礼道歉,还说一大堆理由。孔子当然就不高兴了,来晚了就来晚了,悄悄的找个地方坐下来就好了嘛,还说说说,说什么说,耽误大家时间。错上加错!


这样你就知道,犯了错,不是嘴巴说对不起就完了,还要善补过;更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避免以后再出这样的错误。这才是一个人犯了错后,应有的态度;而是一味说,对不起,然后,下次再犯;你说再多的“对不起”,有什么用?


再强调一下,我们为什么不接受道歉?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就是,现代人太喜欢道歉了,以为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也不用对自己的失误负责了;哪有那么好的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有这样的意识,你才不会轻易地犯错。这才是我们,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牢记在心的。若能用心实践,你会少走很多弯路。定会大有前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