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为什么我会推荐孩子学习国际象棋?

发布于 2022-05-18 15:22

减政策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教育部通知全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非学科类培训成了当今热议的话题。许多家长踌躇不定,对众多培训的抉择充满疑惑。而国际象棋多样而全面的训练方式,使其在一众非学科类培训中脱颖而出。


国际象棋不但能培养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大局观,锻炼孩子谨慎繁杂的计算能力,提升孩子的抗压与耐挫能力,同时也与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科数学和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与国际象棋
许多人都听过:“国际象棋下得好,数学成绩差不了。”这是因为,看似狭小的国际象棋棋盘上,充斥着路线与计算,这与数学中的几何与速算殊途同归。
英语与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又称“西洋棋”,是一项国际通行棋种,其中许多命名方式都是以英语为基础。以棋子为例,在棋局记录时,将王记为“K”,后记为“Q”,“K”和“Q”分别是英文单词“King”和“Queen”的缩写,有利于孩子接触更多英文单词,而不会被课本中单调的话题所局限。

  CHESS  

国际象棋能带给孩子的,是沉下心来学习、分析战略,是体验竞争和输赢,是调整心态与坚持不懈。棋如人生,每一盘棋局,从开局开始便要留心观察,每走一步都要三思,稍有不慎就会对局势有所影响,但只要还有棋子,便有翻盘的可能。

这是棋局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生的映射。“双减政策”不是学习的暂停牌,而是拓展孩子非学科学习的新机遇。为您的孩子选择国际象棋培训班,助力孩子培养思维能力、注意力、抗压能力!

国际象棋
智力天才的游戏

国际象棋,被称为是“智慧的体操”、“人类智能的试金石”。

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棋类运动,也是开展得最广泛、拥有爱好者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

孩子在对弈的过程中,大脑会像计算机一样,以最优的速度运转。

持续地对当前棋局的局势、双方下一步甚至是之后几步的走法进行推演判断。

在思考决断的过程中,左右脑会变得高度活跃,进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因此,很多高智商的天才从小就很喜欢玩国际象棋。


大家都熟悉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国际象棋爱好者。而天才爱因斯坦一生钟爱国际象棋,并留下了大量的棋谱。

著名数学家格·哈尔基,在其论文《数学家的自白》中写道:

“下国际象棋就仿佛是在进行数学运算。”

研究显示:爱因斯坦、达芬奇、居里夫人这些世纪伟人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有着超强发达的右脑。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人脑在6岁以前就会完成90%的发育,因此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在2-4 岁开始让孩子接触和学习国际象棋,这项脑力运动正好赶上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是时期。

为什么让孩子学习国际象棋?

黑白相间的棋盘不仅是棋力比拼的战场,也是孩子能力全面培养和塑造优秀品质的场所。

如果孩子从小坚持学习国际象棋,其好处不可估量。

  • 灵活利用规则,避免盲目吃亏

国际象棋有着特定的行棋规则,比如“摸子走子”、“落子无悔”、“兵的升变”等等。


了解并合理运用行棋规则,能帮助孩子在棋局中避免盲目吃亏。

人生之路亦是如此,通过下棋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 提升大局观判断力,培养全面能力

在下棋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面临很多选择,比如“吃与弃”、“攻与守”等等。

这将考验孩子在当前复杂棋局中做出更好选择的能力,进而提升孩子的大局观判断力

另外在对弈的过程中,需要记对手棋路、察对手情绪、思残局解法,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力、专注力与记忆力等能力。


  • 培养抗压抗挫能力,坦然接受输赢

在国际象棋这个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大战场上,有赢就会有输。

让孩子明白成长路上不会是一条坦途。通过学棋培养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的同时,及时复盘纠偏。

调查显示,95%的人仅用了大脑的一半,即左脑,这主要与人类习惯用右手有关。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加之许多学校和家庭不重视右脑的开发,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想打破左右脑开发不平衡的状态,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右脑实施一些特殊的教育。


学习国际象棋的好处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①、下棋不间断的观察、分析、判断、计算棋盘局面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认知、注意、记忆、时间、空间等涉及个人成长的所有的基本品质。
③、锻炼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儿童思维的计划性、周密性、逻辑性、变通性。
④、有助于提高自律能力,懂礼貌、尊重对手的良好品质。
⑤、使儿童能明得失、知进退,尊重对手,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
⑥、锻炼儿童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提高抗挫折能力。
⑦、每种棋子本领各异,增强儿童对个性差异的理解。
⑧、培养儿童自我评判、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