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0~1岁宝宝的花花世界!

发布于 2022-05-18 16:27


当宝宝从提供无微不至,照顾保护的子宫来到世间后,就一直被周遭的温度、气味、声音、影像等强烈地冲击着。


而新生儿的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功能尚待发展,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宝宝在万花筒般的缤纷世界里,更需要被了解、被呵护,才能顺利成长。



1
宝宝的嗅觉


婴儿出生后,开始用鼻子呼吸,随着每一次的呼吸,时时嗅到环境中的气味。正由于婴儿的视力不好,更需要仰赖嗅觉知道母亲的存在,嗅着母亲的体味,在熟悉、安适中,香甜地进入梦乡。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母亲不再时时刻刻待在身旁,婴儿在召唤母亲与等待母亲的同时,发现盖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气味及触感让自己得到舒畅,从此这件毛毯成了小宝宝的依恋物。

教养指南


父母毋需太在意宝宝对依恋物的执着,只需在他成长的过程,引导他对周遭的观察及接触,原本的执着会自然减轻或转移对象。



2
味觉



人生品尝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亲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时,体认到母亲身体的温暖与柔软,感觉到无比的安全与温馨。4个月大之后,母亲喂宝宝吃精心调制的副食品,开始尝到不同食物的味道与质感。饥肠辘辘使身体难过、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蕴含着提供食物者的关爱,使婴儿身心获得满足。


教养指南


从小让孩子品尝多样食物,对接受不同味觉有帮助,避免长大后养成偏食的恶习,对健康不利。


3
触觉



0~1岁阶段的发展特色为口欲期,婴儿透过触觉细胞密布的嘴唇,寻找乳头,以得到食物营养。婴儿也喜欢吸吮奶嘴或手指,来放松情绪,透过口腔内丰富的触觉细胞,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外在环境。


教养指南


老人家常说:「婴儿哭了不要抱,如此他就不会习惯黏人,比较好养。」这样的观念也该扬弃了。正因为宝宝年幼能力不足,才需要父母的协助与爱抚。不理他的结果,将形成宝宝对人的疏离感,绝非良策。




4
前庭觉


婴儿出生前半年,脑发展到皮质下层(脊髓、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出现原始反射动作。6个月大以后,发展到终脑部位,原始反射动作渐次统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壮的肌肉张力,以及保护自己的平衡反应。透过这些发展,维持头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时碰撞头部,能做最快的反应。这些姿势反应,终生护卫着我们。

教养指南


对发育正常的宝宝,可在他爱睏却睡不着时,以轻缓摇晃帮助他入眠。在宝宝清醒时,可抱着他旋转或将他举高,在保护下提供前庭刺激。



5
动觉



在宝宝生命的头6个月,肢体受到原始神经反射的控制,动作的本质也大多属于不自主的。之后,原始神经反射渐次被统合,宝宝的动作控制从头颈部(会抬头)开始,到躯干(会翻身),然后是骨盆(会坐),膝部(会爬),脚踝(会站),至1岁时到脚板(会走)的境界。婴儿终究获得肢体的自主性、身体的主控权。


教养指南


为促进伸展肌发展,让宝宝趴着睡比仰躺着睡,更有效。对于习惯仰卧的宝宝,记得在他清醒时,将他安置成俯趴姿势,可促进抬头。让宝宝平日在安全且卫生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对动作发展有益。




6
听知觉


婴儿在刚出生时,听神经尚未髓鞘化,声音在传送过程中虽扩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声音的特质。婴儿听到声音后,将头转向声源,借视觉影像,帮助了解所听到声音或词量所代表的意义。跟婴儿说话,要用缓慢、清晰、简单的儿语方式,如:用动词时加上明确的动作示范、说名词时将物品清楚地展示给他看、用叠音(如:抱抱、奶奶、车车)等。说话时腔调高一点、强度有变化,比较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教养指南


父母要多跟孩子说话,培养他的听觉注意与听觉理解。如果父母没时间亲自照顾,不适合托付给年龄太大或体力不佳又不爱说话的奶奶、保姆代为照顾,才不致埋下宝宝语言发展障碍的因子。



7
视知觉




教养指南


宝宝0~6个月大期间,墙上可贴色彩对比的大图、床上悬挂旋转兔子等,吸引他广泛的巡视。父母要多探视宝宝,也给孩子看父母脸孔的机会。经常把孩子抱起来,看看多彩多姿的动画世界。7~12个月大期间,多让他爬、探索环境,对宝宝视知觉的发展,具关键性的影响。




每个宝宝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

给孩子最好的开始

给家长最好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