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长安iDD:思维决定产品高度
发布于 2022-05-18 16:57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关宇航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在说混动系统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问题:同样一台燃油车,为什么在高速巡航工况下与城市拥堵工况下,百公里油耗能相差那么大?
老司机们都能根据经验总结出来一系列原因,比如转速频繁变化、动能浪费、平均时速低等等,而在这一系列的原因中,相信聪明的人早已经发现了最核心,最本质的矛盾点所在,那就是城市工况下,会有大量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实际轮上所需的“不匹配”情况出现,导致大量的能量被无端消耗、浪费。
但在传统燃油车上,因为纯机械传动的原因,即使明知会不匹配,却也没有多的解决方案;而唯一能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就是将“轮端功率”与“发动机端功率”解耦,即不做机械上的直接关联,让发动机能更多时候保持最佳能耗状态运行,并通过“能量蓄水池”(电池或电容)来抹平这种“不匹配”。
至于最终的工程解决方案,就是后来的各种混动形式,包括HEV的丰田THS、本田i-MMD,PHEV的比亚迪DM-i,REEV增程式等等,甚至勉强一点来说,传统燃油车所做的12V/48V自启停,其实也算是解决不匹配问题的方案——在车辆停止时让发动机关机,避免无谓的燃油消耗,48V甚至还能解决起步时瞬时油耗过大的问题。
但方案有这么多,到底谁最好谁最坏?世间众说纷纭,不同厂商也能根据自身技术的特性找来一大堆自身特有的卖点,让消费者看着更加头晕。
不过,当我们回归问题的本质之后,其实会发现混动并不复杂,甚至对于消费者自身的购车选择,也不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要效果好,使用方便就足够了。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长安新推出的P2架构iDD混动系统,看似没有竞品们双电机混联架构那么的高大上,但却是返璞归真后,最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混动总成。
换句话说,让iDD脱颖而出的可能不是技术,而是对于混动本质的理解,是思维的高度。
长安iDD,让混动返璞归真
混动的发展初心,是让内燃机和轮间解耦,进而优化系统整体能效;而考虑实际上内燃机先天更适合高速巡航,而电动机先天更更适合中低速巡航的现实情况;返璞归真后的最优解,其实就是高速巡航完全用油,中低速走走停停完全用电。
而长安iDD,正是这样做的;正所谓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相比起目前大热的比亚迪DM-i和长城、吉利、奇瑞DHT,长安iDD没有他们那么复杂的架构和工况,内燃机与电机之间也不存在过多复杂的组合,其最大的产品特性就是“简单”——单电机三离合P2架构,通过一组额外的离合器加电机,就为内燃机动力总成赋予了纯电驱动、组合驱动、直驱以及发电的能力,同时,也正是因为三离合与P2电机的存在,内燃机和电机不仅可以协同工作,还更适合“各司其职”的理想情况。
以已经上市的长安UNI-K iDD版本为例,为了实现“返璞归真”的设计,长安直接为其配置了一块高达30.74千瓦时的超大电池组,配合85千瓦(115马力)、330牛米扭矩的电动机,UNI-K已经可以实现限速范围内、完全意义上的纯电驱动,并且对应的NEDC纯电工况续航也长达130公里,在城市、城际、近郊场景下,当没有“绝对动力需求”时,它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SUV车型。
当然,为了做到让消费者们更偏向“理想使用工况”,长安UNI-K iDD甚至还支持直流快充,30%-80% SOC仅需30分钟,与一般纯电动车型无异。
而到了高速情况下,蓝鲸混动专用的1.5T引擎本身热效率足够的高,再配上6速双离合变速箱直驱,多种工况都能将能效充分优化,引擎附件电气化的设计,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能耗表现,并在需要解耦时,将多余的能耗转化为电能存储。
数据足够说明问题,满油满电时,这台中型SUV体积,整备质量超过2吨的UNI-K iDD版本,续航轻松能达到1100公里,工信部的馈电油耗也有5升的低水平,而至于高速的馈电油耗,车主们实测成绩基本也就在7升左右,与同级的比亚迪DM-i车型成绩几乎一致,而考虑内燃机本身的技术与热效,长安iDD甚至还略有优势。
再考虑到iDD混动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纯电续航更长,三元锂在快充表现上更占优势等情况。完全可以下结论的说,返璞归真后的iDD系统,才是真正最适合当前国情的好混动系统。
思维决定高度
电动化大背景下,iDD未来更可期
消费者买车,不止是买当下,更是买未来,一台车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服役时间都在7-8年以上。
那谁家的混动系统,才是未来多少年内依然值得骄傲的存在呢?
答案依然是长安iDD。可以说正是他们“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思维高度,成就了其混动系统的未来前景。
一个基本的知识点,在混动系统总成本恒定的情况下,相比DM-i、DHT等竞品,结构先天更简单的长安iDD,可以将更多的成本用于做大电池组,这也就意味着其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能表现的更接近于一台纯电动车型。
而中国的基建优势,正在将纯电动车型加速向社会面普及;完全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多少年后,我们将看见纯电动车型在补能便利性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到任何地方皆可充电,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支持直流快充、纯电续航足够长的iDD此时就优势尽显,对比之下,目前比亚迪DM-i还做不到全系快充,且支持快充的车型在续航与实际充电速度上也不甚理想,长城、吉利和奇瑞的DHT,则表现的更像是纯粹的油电混动,过于复杂的结构与工况匹配使得他们很难完成“纯油”与“纯电”的区隔,可能多年后,他们依然需要依赖于燃油补能体系,但iDD的用户们,已经可以全面转向电动化,超过90%的情况当纯电车使用,加油不过是偶尔为了让动力感受变更爽的“兴奋剂”。
这一点,会是iDD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iDD思维优势决定的产品高度。
写在最后:
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混动系统先天结构与逻辑的好坏,其实对于他们而言并无太大意义,真正用车之后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真实的能耗与续航表现,才是重中之重。
而长安iDD,虽然结构简单,论技术先进度并不及一些竞品的混联式混动系统;但实测的能耗表现也并不差,先天对于混动本质更好的理解,反而赋予了它一些独到的竞争优势,比如简单也就意味着更加可靠,也比如纯电和纯油的区隔更加明显,也就意味着它会更加适应几年后的纯电动车大时代,对现有燃油补能体系的依赖会更低等等。
而这样的混动系统,不正是最理想的存在吗?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官方网站
www.greatauto.cn
入驻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网易新闻 | 搜狐号
汽车头条 | 趣头条 | 易车号 | 新浪新闻
百度百家号 | 汽车之家 | 腾讯企鹅号
车友头条 | 有车号 | 爱咖号
入驻视频平台
央视频号 | 哔哩哔哩 | 优酷视频 | 腾讯视频
西瓜视频 | 爱奇艺 | 微视APP | 抖音APP | 快手APP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