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同理心,这篇文章告诉你为什么?
发布于 2022-05-18 18:23
ABOUT US 关于我们
01
同情心与同理心
我们不一样
在很多人看来,同理心和同情心是类似的概念,它们有相同的词根,有基本相同的情感生发和触发,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同情心好比一瓶发酵的米酒,虽然也是经过外在干扰因素的催化发酵而成,但时间却不用很长。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陈酿,历经时间长,过程弥久而悠长,底蕴气质完全不同。
并且,很多时候,同理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同情心则不然,具体而言,两者到底有何不同呢?
02
看有没有行动?
同情心是我们对他人情绪意识的感觉。同理心是对同情心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尝试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产生帮助的愿望。共情包含了情感触动和付诸行为两个层面,同情心触动情感,也仅停留在情感层面,不会发展行为。
而同理心则更深了一层,会付诸行动。同情他人的困境是一种非常积极和强烈的情感。有同理心的人能够想象自己身处困境之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
同理心比同情心提高了一个层次。当你富有同理心时,你会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然后将尽其所能减轻他人的痛苦。
虽然同情心和同理心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来说还都是积极的。同情不仅是给对方带来的一点怜悯,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强烈暗示着对痛苦或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优越态度。换句话说,虽然为他人感到难过,但是并没有什么帮助。
03
大脑活动不一样
心理学上,对于同理心的认知和认识是一个深入发展的动态过程,初步结论是:有同理心的人能够理解、预知别人的情感,并且能够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处境,客观而冷静的去感知对方的感知,关怀对方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同理心的心理历程是相当复杂而有序的。
具有同理心的人的大脑在定义和处理信息的时候相当繁忙,他们普遍具备解读别人感情变化和起伏的能力,在解码分析以后,他们还需要让自己进入到对方的处境,抛开自己固有的情感和观点,代入对方的思考方式和感情色彩进行思考和体验。
最后,再用对方的感受来输出关怀、安慰和提供切实帮助的方式。这个心理过程对于脑运作处理信息量、心理分辨率和速度是有极高的要求,心境历程长而繁琐,情感体验也是多而复杂的。
心理学上认为,同理心是亲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具有同理心人内在气质阈值更高,在情感感知、社会情感洞察力方面也更加敏感。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他们注定是天生的聆听者,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的痛楚,感受对方的欢乐,感同身受。因为这种客观而切肤的深度感知和感受,让他们不会随便开口去论断和批评别人,“no judge”就是他们的原则,尊重是他们处事的核心。
同理心是一种内在气质,是一种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心理状态。而同情心因为是感情层面的,是每个人都所具有的。只是不同人的情感出发点不同,触发程度不同罢了,同情心是带有很强的个人感觉感情能力,比较主观,不会遵守:no judge原则,是以当事人的思考方式和好恶程度来表达的。
同情肯定在你的生活中经历过,无论您是同情某人失业,亲人去世或恋人分手,都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同情心的例子:
为朋友失去父母感到悲伤为朋友生病感到可怜对朋友失业后表示同情同情心虽然不像同理心那样强大,但同情却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要认识到的是,我们不能总只是同情他人的经历。
当然你一定也会看到周围的同理心,尽管这些爱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明显。同理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他人的痛苦,无论是在亲密的朋友中还是在整个社会群体。
同理心的例子:
帮助朋友安排已故亲人的葬礼,当亲戚朋友生病时带吃的去看望他,老师加班辅导学生向贫困学校进行捐赠,没有同情心的同理心会因感觉对方的感受而耗尽精力。没有同理心的同情心在个体和受苦者之间就没有情感上的空间。
同情在本质上更具有认知能力,可以在两个人之间提供一定的自我意识空间。这并不是说哪种不好。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将同情心和同理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给予他人更多帮助。
#同理心#
同理心不分方式,不分大小,也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模式。但可以确定的是,善用你的同情心同理心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