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2型?你的糖尿病属于哪一型?

发布于 2022-05-18 22:02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的发病率高达11.2%。细心的糖友在就诊时发现,同来看诊的病友差别非常大:不同年龄段都有,有老年人、青壮年、甚至还有儿童;体型差别也很大,有超重和肥胖的人,也有苗条和消瘦的人;有男士、女士,还有怀孕的准妈妈。免不住发问:这些人的糖尿病都一样吗?


其实糖尿病是分类型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控制目标是不同的。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起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也有少部分成人起病的),体型偏瘦常以糖尿病酮症(尿常规检查中酮体一项为阳性)或者酮症酸中毒起病,繁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明显。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发生了自身免疫性破坏,如果抽血化验检查,可以发现这些患者的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例如:胰岛素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大多是阳性的,血中C肽(一项代表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的指标)水平偏低或者缺乏,表明胰腺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使得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医疗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本人及家庭管理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监测频率及就诊的方便性与积极性来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


目前最常见,占目前总体糖尿病总数95%以上,属于最常见糖尿病,其主要为成人发病,以体型偏胖为主,糖尿病症状多不明显,有较强的糖尿病家族史。如果抽血化验检查,一般没有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存在,C肽水平正常或升高。其胰岛功能损伤不是特别严重,以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同时伴有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需要生活方式、口服药或者胰岛素的综合治疗方案调节。

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血糖,还需要包括血压、胆固醇,以及体重的综合管理。


1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相关,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成人。但是近些年,由于饮食不均衡和活动减少等因素,一些青少年和儿童也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情况,这些患儿大多肥胖体型。年龄不是分型的主要依据,有些患者发病不典型,暂时无法做分型时,医生会给一个临时分型用于指导治疗,后续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再重新评估和分型。



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但是血糖没有达到显性糖尿病的水平(高于孕期正常水平,但是没有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女性受孕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多,其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不断增多的雌、孕激素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保持正常的糖代谢。由于个体差异,胰岛代偿能力不是那么好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糖代谢异常,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不够。


妊娠妇女除了自身对能量有需求,还需要供应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妊娠期血糖本身就应当比非妊娠期要低,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更严格。妊娠期糖尿病也是不仅需要管理血糖,还需要生活方式、血压、体重等综合管理,并且妊娠期间的高血糖对母子两代人的影响不因妊娠终止而结束,需要生产后4-12周重新评估糖代谢的状态,也需要遵从医疗机构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随访,即使没有高危因素存在也要1-3年进行糖耐量筛查。


特殊类型糖尿病


是病因相对明确的糖尿病。例如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导致的糖尿病、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导致的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导致的糖尿病、药物或者化学药品所致的糖尿病、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等等。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早期准确识别糖尿病的类型,减少误诊、漏诊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胰岛素使用,更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


不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各有不同,广大糖友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作者:黄霄         

 审核:刘嘉         

 图文编辑:黄霄  

   责任编辑:孙明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