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坦克就可以潜渡,为何实战中往往还是要架设浮桥?

发布于 2022-05-19 00:43


坦克在一战的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出现以来,就成为陆地机动突击的核心装备。不过最早装备坦克的英法德等国很快发现,虽然坦克很好用,但除非是纯沙漠地带,那么在西欧和其他温带和热带战场,一定会有大量的河流和湖泊的存在,影响坦克的机动通过;而且也不是所有河流之上都有适合坦克通过的桥梁。导致在战争期间,可以通过坦克的大桥也一定是攻防双方特意要提前占领或者干脆进行炸毁破坏的关键要点。与其在战争中每次都要拼命地夺桥和炸桥;还不如干脆造出一种特殊的坦克,也就是可轻易地跨过河流,然后爬上对岸继续作战。这样就能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现代人类之所以被叫做智人,就是能够完全凭想象勾勒出世界上原本并不存在的事物。于是第一种能轻易涉水渡河,甚至是短距离渡海的水陆两栖坦克;


很快就被设计生产了出来。不过最早的水陆两栖坦克,基本上都是用轻型坦克改装的;在轻型坦克的底盘外围,增加了很多增加漂浮力的轻质材料,因此可以让原本就不是很重的轻型坦克,变成了轻型水陆两栖坦克。可以直接从陆地开到水里,像船一样漂浮起来,然后再通过履带自转或者是小型螺旋桨推进;接近对岸后再切换成正常的动力模式爬坡上岸。第一代水陆两栖坦克暂时解决了靠坦克自身的能力涉水过河的问题;但是早期的水陆两栖坦克最大的困局是为了减重导致装甲过于薄弱,正面装甲甚至连大口径机枪的钢芯弹都挡不住。这种坦克即使过了河,一旦遇到对面的反坦克炮或者正规的陆战坦克群,那么也等于是白送一样的存在。于是当时的陆军强国德国就在二战爆发后,考虑如何实现装甲雄厚和自重正常的坦克过河的问题。


德国陆军之所以对这个问题超级感兴趣,首先是尝到了用坦克为主的高机动突击力量,轻易地拿下了战前号称有全球第一陆军的法国;而且如果当时的德国坦克部队可以轻易地越过沿海低地的密集水网地带,那么在敦刻尔克的40万英法比利时的残余部队一个也跑不了!德国陆军此时居然幻想,如果有上千辆重型坦克像突击法国本土一样快速突击英国本土,那么拿下整个欧洲等于易如反掌。于是德国陆军高层就有了一个堪称疯狂的想法:这就是给大批中型和重型坦克,进行完全的密封和提供通气系统,让他们直接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行驶数个小时,然后从海水里大批冒出来,最终蜂拥出现在英国南部的海滩上!如果这个场景真的可以出现,那么估计英国人当天就会被吓得全部束手就擒。问题是英吉利海峡海底最浅的地方也有20米以上。


于是这类可以潜水的重型坦克的最大下潜深度必须有20米到25米。考虑到综合难度,德国陆军用当时的4号坦克进行试验,设定的第一目标深度先到18米左右。结果通过试验,发现可潜水18米的坦克也已经够疯狂。坦克完全潜水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否则就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但是半个小时是很难从海底直接穿过英吉利海峡的。最终证明这种想法并不靠谱。不用说二战期间,就算是当今,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让主战坦克下潜到18米以下的水下去行驶。当然其试验也证明如果水深在6米以内,主战坦克从平缓的沙质河底潜水过河还是完全可行的。于是到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国先锋坦克部队就用潜水过河的方式,轻易渡过了布格河防线,把防守方当即吓懵了!这也是全球第一次和唯一一次,在实战中采用重装坦克潜水突击过河的模式。

由于这种模式的震撼性,到了二战以后,不论是新研制的苏式主战坦克还是西方的主战坦克,都要求有潜水过河突击的能力。最大深度要求基本仍然是6米之内。不过比较奇怪的是,到了当代,仍然有主战坦克潜水过河的行动,但都是纯粹表演的性质。遇到实战,所有的坦克突击力量,仍然是老老实实的临时搭建浮桥过河。那么为何不再次让完全具备这种能力的主战坦克编队潜水过河?主要原因在于,坦克潜水过河,首先要有比较适合的水文条件。也就是水下情况要平缓无障碍,水流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深;坦克下水和上岸的坡度都不能太陡峭。另外所有要潜渡的坦克必须提前完全密封好,稍有疏忽就沉在水下了。而实战中大部分坦克都达不到完全密封的条件。如果一定要实现几十辆坦克都可以安全潜水,恐怕得提前准备一两周的时间。有这个瞎折腾的功夫,还不如搭个临时浮桥快速通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