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发布于 2022-05-19 01:04
管理之本:,人性
交叉互动 • 八
在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许多时候不是我们觉得别人“不好”,就是别人觉得我们“不好”;而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我们与别人都未必“不好”,而是或由于个人历练不同而导致处世风格有别、或由于价值取向差异而导致评判标准不同、或由于思维方式各异而导致行为取向相左、或由于沟通没有深入而导致误解难以消除;等等。
但这只是表层的原因,现实中所存在的类似以上诸种情形的本质原因,则是在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我们常会存有以“我”为本为尊、为高为强、为重为大而滋生出的以“我”为能为优、为先为上、为准为标的“人性定势”,这便极易促使我们陷入人性间交叉互动过程中的“自是”误区而难以自拔,并在有意无意中导致相互间出现思维与行为上的摩擦与对立乃至纷争与冲突。
“高情商”的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能够很好地处理自我人性与他人人性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所谓的“高情商”者或所说的某人会“处世”、会“来事”、会“做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他们对自我人性和他人人性认识得与把握得非常到位,并在更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善于在自我人性与他人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能深刻而有效地洞察、揣摩、领悟并适当而充分地顾及、满足、利用他人人性尤其是他人人性弱点,且能在此基础上圆通而恰当地去处理相应的人际关系。
其中,最应该注意的乃是:在个体人性间、群体人性间、个体人性与群体人性间交叉互动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我们应当务求能够做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人和对待他人;因为就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讲,在现实而具体的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都容易“经常性”地会出现“思考错位”而导致“行为错位”的情形,即:不是以人度人,而是以己度人。
为此,在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对于“他人人性”所表达和呈现出来的那些言行即使我们如何地“不喜欢”与“不认同”乃至“不拥护”与“不支持”,但如果“平心而论”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我们肯定就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会作出如此的人性表达和呈现,都自有他或他们之所以应该或必须作出如此的人性表达和呈现的“理由”与“依据”——虽然这些“理由”与“依据”从我们的角度看来可能是乃至的确是“不合情的”、“不合理的”、“不合适的”;换而言之,许多你认为别人“不合情的”、“不合理的”、“不合适的”的地方,如果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往往都会是“合情的”、“合理的”、“合适的”的。
所以,在日常的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即使我们并不喜欢对方以及对方的言行,但我们也应该站在比对方更高的“层面”与“境界”上来适当地予以“理解”之——当然,我们所谓的“理解”,其在本质上并不等同于“喜欢”或“认同”,更不等同于“拥护”或“支持”,而是尊重对方也有跟我们一样可以依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其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与情势而拥有“说什么”与“做什么”或“不说什么”与“不做什么”的判别权、选择权、决定权、行动权,而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比较“明智”的“反应”,顶多也只能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根本就不必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且更不必对此而在言语上或行动上将某种或某些“好”或“恶”轻易地表达和呈现出来了。
如此,我们才容易在人性间交叉互动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容易保持“中正、中立、中允”的立场,也才更容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自己主观判断上的“偏好、偏颇、偏差”而在有意无意中“先入为主”地生出许多“偏见”来并因这些“偏见”的表达和呈现而“自我误导”、“自我误判”、“自我误行”,从而“人为”地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并造成不必要的烦扰。END
群体人性的表达和呈现往往是个体人性间交叉互动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呈现的集中反映与相应放大,它们包括以群体间博弈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与结果为核心的或相协与相悖、或相近与相离、或相助与相攻、或相补与相争等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与结果。
人性间的交叉互动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在现实而具体的管理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往往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出现和进行的,并且即使“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的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也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将其视为“一对一”的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或者运用与借鉴“一对一”的人性间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的思维与思路、方式或方法、技能或技巧、器具或工具并在符合与遵循人性间交叉互动诸规律、诸机理、诸逻辑、诸法则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地简化之、分析之、因应之而最终予以有效地转化之、解决之。
当然,如果从“自利”的角度上来考量,我们在现实而具体的个体人性间、群体人性间、个体人性与群体人性间的交叉互动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当务求使自己“先为不可胜”和“立不败之地”,从而作为并成为优势与强势的一方、主动与能动的一方、得力与有力的一方,如此也才更容易让自己成为裁断与裁决的一方、可进与可退的一方、增利与增益的一方。END
标签:管理思想 ▶ 管理心鉴 ▶ 管理之本
首页菜单可浏览管理心鉴 • 总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