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上将,曾在病床上指挥作战,为何病逝后无一人前来吊唁
发布于 2022-05-19 01:01
1955年9月27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在这次授衔仪式上,共有55名人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这份名单上有一个人由于主席有批注,所以暂时被搁置,直到1956年,评选小组经过请示后,他才补授为上将军衔。
而此人正是上将王建安,他19岁就参军入党,从黄麻起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经历了无数的战斗,曾经还在病床上指挥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一生节俭,奉公守法,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那么,为何他会被主席特殊批注,又为何在72岁病逝后无一人前来吊唁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传奇战斗经历中找到答案。
早年的贫苦经历
王建安,原名王见安,1908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主要以务农为主,儿时的王建安不用说去上学了,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以乞讨为生,直到14岁那年,他来到了地主家里打短工,在地主家里,除了白天放牛外,晚上还要在家里干活,并时常受到地主的凌辱。
即使这样的环境,他也偷偷地学会了识字,并且背会了三字经,在地主家的这段时日,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于是便离开地主家来到武汉参军,并且改名王建安。
18岁那年,他再次回到家乡,组织了赤卫队,打地主,分田地,他的行为很快受到贫苦人民的拥戴,没有多久,便组织起了60多人的队伍。
19岁那年,他便参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黄麻起义,在这次战斗中,他率先攻破北城墙,由于他作战英勇,第二年便在第11军31师当班长。
土地革命时期
自从当上班长后,王建安便率真领部下参加了鄂豫边区的无数战斗,在每一次战斗中,王建安都冲锋在前,不怕牺牲。
之后,他由班长升至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并参加了反“围剿”的战斗,后任30军88师政治委员。
在一次战斗中,师长牺牲后,他独自率领全团给敌人以重创,长征途中更是参加多次战役,到达陕北后,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但在1937年,他却与许世友结下了疙瘩,当时许世友等原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准备回四川打游击。
王建安知道后向抗大校方作了报告,上级立马处理了此事,把许世友等人关了起来,此后,许世友对王建安有了成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刚毕业的王建安便率部在宁津地区歼灭伪军1800多人,并收复此地,之后他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领导军民与日军多次战斗。
不仅有效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还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5年,他率部与兄弟部队解放了章丘与临沂城。
在与日军的斗争中,王建安多次根据上级的指示,打了许多漂亮的战役,他也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军民眼中,他是一位有赫赫战功的战将。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王建安接到上级的指示,准备发起鲁南战役,但在一次行军的途中,由于汽车发生了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翻了。
坐在车上的王建安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却还是受了重伤,这时有人建议他去后方医院休养,但却被王建安拒绝了。
在此关键时刻,王建安把个人安危放在脑后,对手下说道:“我没事,打仗要紧。”
就这样,王建安不顾自己的疼痛,在病床上指挥战斗,当时许多他的部下都掉了眼泪,就这样,王建安虽然在病床上,但却打了多个胜杖。
如果不是后来他的老部下在回忆中说到此事,可能谁也不会知道王建安为了打仗如此拼命。
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主席把王建安叫来,并亲自嘱咐他,要解放济南城,当时许世友在胶东的部队中很有威望,马上就要准备解放济南。
而王建安在鲁中、鲁南也颇有名气,主席这次让王建安过来,就是要协助许世友一起解放济南,除了作战外,主席的另一层意思也是希望他们两个能够化解曾经结下的疙瘩。
王建安也向许世友表态,愿意当副手一起解放济南城,这时的许世友心中也已经明白了一切,两人曾经的疙瘩也被主席给化解了。
解放了济南后,1949年王建安被任命第7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之后兼任浙江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在多次战斗中,他战术运用得当,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授衔仪式
1955年授衔仪式上,究竟主席做了什么批注呢?为什么王建安到了1956年才授予大将呢?
原来这里有个小插曲,当时,评选小组把名单递给主席审阅的时候,当主席看到王建安的名字后,便批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适宜。”
当时,把评选小组难住了,因为当时几个战功跟王建安相当的都已经授予了上将,不得已,王建安便被搁置了。
到1956年,评选小组再次向主席提及此事,并且把事情的缘由向主席告知,这时主席觉得有理,便在这一年的春天,补授王建安为上将。
至于为何主席会下此批注,原来是因为在一次会议上,由于意见不同,王建安拍了桌子,这事后来传到主席这里,才有了这样的批注。
其实,王建安发脾气也是对事不对人,带兵打仗多年,脾气偶尔有点大也实属正常。
1980年,王建安逝世,享年72岁,为何逝世没有一人前来吊唁呢?
原来,在王建安病重的那段日子里,他就要求家人按照他的要求来办后事。
不要通知别人,不开追悼会,一切按从简办理,甚至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几个子女都没有来到身边照顾。
原来王建安病重期间,就没有让妻子通知孩子,用他的话说就是,子女要服务人民,只要我还没有死,一个也别调回来。
就这样,直到王建安去世时,几个子女都没与之见面,随后得知消息后才火速回来陪伴母亲,料理父亲的后事。
就这样,王建安逝世无一人前来吊唁,甚至连他的许多老部下也都是在一个月后才得到消息。
结语:如果没有像王建安这样的革命前辈,哪会有我们现在和平安稳的生活。
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王建安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大家都应当纪念他、学习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