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应危机开始,大规模和小而精农业,我们该与哪个国际接轨?

发布于 2022-05-19 01:45



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粮食,而农民的辛勤劳动,也成为了14亿人口吃饭的基础。

不过,近期我们已经开始目睹了一场粮食供应危机的出现,俄罗斯和乌克兰终止小麦出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终止钾肥出口,巴拉圭不出口、反进口大豆等,一时让国际粮食流通乱了节奏。


其实,粮食的国际流通,在和平的时候,看上去跟工业产品流通并无两样,然而,一旦发生局部冲突,除能源外,粮食也成为了博弈的砝码。


在一场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更能创造出利润的工业产品,仿佛成为了各国优先发展对象。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仿佛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疫情刚刚有所平息的时候,各国都在组织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复工复产的“浪潮”席卷了全球。然而对于农业的态度,大多都不冷不淡。

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以大规模农业著称的美国,因缺乏足够劳动力,使得很多农产品烂在了地里,使得部分农产品的价格直接上涨。

再比如,国际肥价上涨早就存在,只不过俄罗斯化肥供应链中断和加拿大铁路罢工,才让各国对化肥危机提起警惕。如今,化肥和小麦供应的受阻,我们需要面临的更严重后果,便是大宗商品继续迅速涨价。


接下来,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席卷而来?

据专业调查发现,除了粮食的流通环节层层受阻以外,在粮食的生产端也面临着很大考验。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警,从今年4月份开始,将近60%的美国大陆干旱持续的可能性超过50%。

要知道,美国作为粮食出口大国之一,在世界出口份额方面,小麦出口量约占11%、玉米出口量约占35%、大豆出口量约占37%。一旦预警成真,这也预示着国际粮食供应,很可能在多国主动禁止粮食出口的基础上,形成供严重小于求的情况。


大规模农业和小而精农业,我们该与哪个国际接轨?

我们是农业大国的同时,也是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就仿佛有预见性地进口了全球近一半的粮食。但这也反映了我国对国外粮食的依赖性。

如果像部分专家所说,我们应选择美国式的大规模农业,从而缩减劳动力支出,以求达到单位面积的最大产出。可是,我们的优质平整耕地并没有美国多,化肥价格的大涨,也已经让国内的很多种粮大户纷纷退出,问题就在于这个时候谁来接手。

除此以外,如果我们选择以日本为代表的小而精农业,那我们则缺乏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资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的稳控、进口粮食的打压,这三大阻力已经正在不断侵蚀国内农民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无论我们选择与哪一种国际农业模式接轨,我们都应该效仿日本对于国内农业的保护,让农民或其他经营主体,有足够的经营利润,支撑农业成为其主业。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将土地、农资和农民收益作为一个整体去发展,杜绝肥贵粮贱,才是我国农业提升的切入点。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