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4、贫困村如何发展成为钢铁城?
发布于 2022-05-19 08:10
贫困村如何发展成为钢铁城?
昨天我们讲到了永联村的故事,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因为把土地都变成了鱼塘,开始有了利润。村民们也看到了希望,全村1977年生产性利润,只有700元,到了81年,已经上升到了42300元,年均增长57%,但这些钱,大家并没有用于消费,而是用于投资。作者说,永联村能够改变,其实多亏了我们的村镇政府的体制,这么贫困的地方,能够获得初始贷款,肯定是跟政府信誉有关,否则很难有这个初始投资。另外,能够号召全村人冒着风险把土地全部改成鱼塘,这个事也只能是村支书来做。而村支书的权力也都是基于村镇政府产生的。所以这就减少了欧洲原始工业化的那种,土地兼并的过程。为我们节省了上百年的时间。
永联村这个举动,其实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鱼并不能替代粮食,如果没有市场可以交换,那么只养鱼,村民们就要面临饿肚子的风险,特别是单个村民很难做出这个决定,因为一个家庭是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的,相反,全体村民来承担稍微的好一些,因为毕竟还有一部分人,可以去种粮食,也就是说,转移劳动力去养鱼,村民们可能会挨饿,但不会饿死。而且在村委会的组织之下,也可以跟别的村子进行一定的粮食交换,相当于就变成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这个也是个人无法承担的。所以永联村,凭借着集体所有制,凭借着相对集权的村委会,走出了转型的第一步,当然这也跟村支书的战略眼光分不开。当年,我们很多村子其实都走出了这种致富之路,比如小岗村,华西村等等。
在养鱼获得成功之后,他们开始成立了一个简陋的食品加工厂,一个简陋的织布厂,以及一个小小的杂货代销店,都是集体所有制,最开始的意图,只是满足村民们的日常需求。吴栋材发现还是有几百名农民无所事事,于是他就想给这些人找点活,就通过关系,把这些人组织起来,送到附近城市的工厂里面工作,其中就包括一家水泥厂,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让这些农民,学习一定的工业技术,获取一定的经验。等他们了解了相关知识之后,吴栋材在永联开了一家自己的水泥厂,一次性就雇佣了300名村民。并且开始获利,1983年,他又卖掉了水泥厂,用利润建立了一个小工厂,生产工具,和农户用品,以及电扇。并且销往附近的城市。此时的永联村,已经开启了各种各样的小工厂,村民们也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甚至连汽车底盘加工,光学镜片,控压机床这样需要一定工艺的生产制造,他们也已经可以完成。而吴栋材就像一个总指挥,每天都在联系生意,发现周边村镇或者城市有需求之后,就会回来组织村民生产。所以一直保持着低库存规模。作者说,这些就是原始工业化的特征。这些村办工厂,让永联的公有资本迅速积累,短短几年时间里,从几千块人民币,增长到几千万。村民生活也已经大大提高了。已经可以顿顿吃肉,并且有了很多的存款,家家户户也都添置了手表,收音机,缝纫机,也都建起了砖瓦房。吴栋材还用赚来的钱,给村里修建基础设施,比如灌溉水渠,通上了高压电,打了深水井,配齐了净化水的设备。为村里铺上了砂石路。并且提供了必要的医疗诊所。还有为村里的小孩上学,提供了助学金。85年他们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万,已经进入了10强村榜单,成为了全国脱贫致富的示范村之一。
但此时,吴栋材正在筹备一个更大的计划,他要建设一个更具规模,以及更加现代的轧钢厂。这标志着永联村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转型,这也是他最为大胆的一个决定。因为之前都是小打小闹,也都是轻资产投入。而这次,他却投入了重资产,下了血本。而且钢铁属于重工业,需要相当水平的技术工人才可以。而且对于钢铁来说,销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吴栋材去建立客户关系和销售网络,那个年代,基本上,钢铁厂全都是国营单位。
现在都在抱怨996工作制,但是吴栋材的工作量显然更大,他每天几乎都是14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而且每周工作7天。但是却并没有拿到太高的工资。也从来没读过什么商学院,甚至连企业家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就拥有天生的商业头脑,和对于美好生活最深层次的渴望,带着这个村子,一步一步往前闯。他们不但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还很快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永联村将两次工业革命合二为一了,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他就走过了轻工业之路,开始发展重工业了。因为吴栋材认为,在这个阶段,全国上下开始对住宅建筑,产生了深层次的需求,而建筑的中间品钢筋和水泥,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他亲自去跑的市场调研,收集各种信息,最终投资60万元,建立这所工厂。还找来供销社共同出资,各掏30万,吴栋材成了董事长,而他又故技重施,先派出一批村民,去附近的钢铁企业学习技术,然后开始挖国有钢铁厂的技术工程师,来担任兼职顾问。当时这种工程师有个称呼,叫做星期天工程师,周一到周六在国有大厂养精蓄锐,周日去乡镇企业赚外快。很快,这个螺纹钢厂就投入运营了。第二年总销售额就达到1000万,利润156万。这个成绩令人震惊。85年开始,永联村就被列为苏州地区最富的村子之一。而在仅仅7年之前,他还是最穷的村子。之后他依旧保持了这个增长势头,每年几乎都增加一条生产线,之所以这么高速的扩张,是因为当时的市场需求强烈,根本就不用担心,东西会卖不掉。甚至到了87年,吴栋材将钢铁厂进一步升级,足以跟国有企业竞争。这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著名的永钢集团。
也同时在这一年,永联村开始关闭其他的工厂,全力以赴投资螺纹钢生产线,92年他的利润就达到了2500万元,而他们不断地把利润拿回来再投资,在95年,又投了1个亿下去。到了98年,永钢集团在市场上已经占到了八分之一的份额。成为了全国知名企业。2002年底,永钢集团有2900名员工,产能2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53.4亿,甚至自己拥有了一个30万吨的航运码头。这个钢铁厂,18年增长7000倍,年均增速64%。
2002年,永联村已经变成了一个小社会,有学校,养老院,公园,电影院,医院。所有的村民,都享受极高的社会福利。永联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他后面依旧在高速发展,到2007年,更是达到了200多亿的销售额。工人也增加到了9000多人。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工业革命的例子,我们一叶知秋,通过这个微观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些年的奇迹到底是怎么来的。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通过简单粗犷的原始工业,我们逐渐产生了需求,而这些巨大的需求,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如果生产多少都能卖的掉的话,那么这个工业化速度就会相当的快了。这其实也不用什么商学院,更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稍微有点头脑,有些魄力的村镇干部,都能看得到,钱就在那里,只要自己稍加努力,就可以让整个村子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老齐一直认为,商业其实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他更多地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是一种直觉。能做成伟大生意的,很少有商学院出来的。更有讽刺性的是,北大和清华的商学院在国内是顶级的存在,但是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两个校办企业却都给干黄了。
最后作者总结,经济发展需要胚胎发育,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现有市场,创造需求,才能发展重工业,自由的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免费,甚至是一种昂贵的公共品,是所有生产交换的基础,他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信任,所以这个市场的建立,其实才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最为重要的因素,自由市场并不会免费提供,也不是天然就存在,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成本去创造出来。所谓私人产权,民主制度,都是他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制度是为了市场,而不是市场为了制度,市场才是根本,制度只是其中一个条件。
我们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
市场是一个昂贵的公共品,需要我们不断地花成本去进行培育,作者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私有产权制度,其实并没有像某些经济学者表述的那样,安全和有效,政治制度也没有对底层人民变得更加包容,但是在政府主导的重商主义政策之下,连续不断地,以发展制造业为核心的原始工业化和国内外市场的培育,却让英国变得越来越富裕,英国的技术创新也不断迭代。作者认为,这些所谓的产权保护,并不是制度一开始就设定好的,而是随着市场发展,大家的私有财产越来越多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当年的英国也并非那么民主,甚至军费开支巨大,是一个极端贸易保护的官僚集团和强权国家,甚至他可以为了一些公司的利益,发动武装侵略。鸦片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他战争的根本目的,也还是打开更大的市场。包括美国后来也是一样,他很少以占领地盘为目的,这点跟苏联截然不同,美国只是要求市场,要求出口。甚至为了出口,可以提供贷款和援助,甚至不惜帮助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法西斯国家恢复经济。
如果工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那么工业革命就是这个机体按顺序展开的胚胎发育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前一个阶段的原始积累,来创造市场并取得融资,也就是说,你得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创作需求,而不能跳跃。得先解决大家的粮食安全,然后挑出马尔萨斯陷阱,发展轻工产业,逐渐积累财富,最后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重工业阶段。这其实跟人类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你得先学会加减法,再学四则运算,然后学代数几何,最后学微积分。否则直接给你上微积分,那就跟天书一样。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飞期的旗舰产业就是纺织业,而完成期的旗舰产业是能源运输和动力机械构成的三大工具产业,而这些又构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激活期,为了解决这些工具产业的运输和采掘问题,诞生了什么钢铁,化学,卡车,轮船,发动机等等行业。而为了支持这些产业的投融资,在上面也开发出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高端技术服务产业,比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现代管理物流业等等。
你就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手工消费品,轻工消费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力是中间品,标志就是机械制造机械。而服务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当服务业蓬勃发展之后,整个社会也就进入了福利社会。当然也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这就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革命。
中国正常发展,大概30-40年,就应该能在人均收入方面赶上美国,甚至作者说,我们只需要人均收入水平赶上日本和韩国,就足以打破世界的平衡。而这条发展路径,基本上是高度确定的。我们已经形成了全球的最大市场,消费占到GDP的比重在持续提升,所以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经济内循环的能力。
最后再说说管理革命,这是工业革命的 软实力,如果说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模式,那么管理就是另外一种方式,而且是更高级和重要的方式,在工业革命展开之后,我们的系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公共机构管理方面就需要一场变革,对产业,生产环节,各个流通领域都要有升级和创新,越发展就越要抓住细节,一开始可能会发展的比较粗犷,但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就要开始抠细节了。其实这也是企业家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一开始都是做点小买卖,谈不上管理,企业做大了,就需要更多地调配资源的能力。
最近几年我们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但其实不是只有技术创新和让大众去创业的意思,而是要让大众参与对生产环节,和政府管理机制的反馈,如果大家都不能参与这个闭环,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反馈,那么就会让社会资源形成巨大的浪费,对于管理的需求,老齐认为,其实也是市场需求的一部分,这个需求的范围越广泛,管理也就会变得越精准,资源调配的也就会越有效率。比如我们在教育领域,和在医疗领域,还是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空间,我们的福利这块,也明显不够,未来还会在高福利上面,增加资源的配给。作者说,在未来我们要处理好私人资本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不能完全都推给市场,也不能公权力干涉的过多。所谓管理,就是管好资源分配,理顺激励机制,建好责任追究制度。市场价格机制,只不过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一个不完美的工具而已。口碑和信任既可以成为市场竞争的产物,也可以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妙方,比如医生和教师,就不应该通过财富来受到尊重。所以有些部门,是不能完全以利润和价格为导向的。要让所有的商业活动,市场交易,都在阳光下运行。不能用物质作为唯一的市场化手段。如果大家都只认钱的话,那这个社会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下面我们来看,本书的最后一节,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作者说,我们有超越美国的潜力,这个潜力的根源,并不在于其后发优势本身,而在于政府牢牢掌控着顶层设计的主动权,能够不断地为企业创造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开辟安全,诚信的全球市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那么中国的潜在国内市场,也肯定是美国的好几倍,再加上我们正在有意的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我们的工业品不但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还在大量的对发达国家出口。海外庞大的市场,也是我们重要的增长潜力。市场大,需求大,就会反哺工业化本身。
作者也强调,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年一直在进行量化宽松,不停的印刷钞票,但是没有造成高通胀,甚至通胀率极低,基本都要归功于中国的崛起,我们用极低的出口价格,在压制着世界的通胀。目前,其实这种模式还在继续,东南亚这些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依旧很低,所以只要美国从这些地方进口生活必需品,那么整个国家的通胀,就依旧会被压低。现在世界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消费国,另一部分为生产国,消费国提供更多地创新,技术,信息革命,而生产国则提供更多地劳动力。其实本质上,还是原来那一套,富人剥削穷人的游戏,现在只是富国剥削穷国,但穷国自身也愿意,他们在剥削中,就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和需求,逐渐的也发展壮大了,其实我们也是在被反复剥削中发展而来。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其实作者就论述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需求创造市场,市场创造工业化的基础,我们之所以发生了经济奇迹,是因为改革开放,启动了市场需求,而之前的工业化尝试全都失败了,主要也是因为没有将需求激发出来,也没有重视商业的作用,所以重商主义的政府导向,是我们崛起,并在日后依旧能够发展壮大的关键。这点老齐也是非常认同,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化程度,商人并不都是投机倒把,不劳而获,商人在整个市场经济当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所以我们不应该去仇富,更不要仇视商人,也不要听某些经济学家瞎忽悠,动不动就是要发展中国制造业,这都是屁话,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一种民粹主义而已。没有商人,没有资本市场,制造业发展的起来吗?这些错误我们在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已经让我们伤痕累累,代价足够惨痛了,现在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要通过商业发现需求,通过需求带动生产制造,而不能只是为了空喊口号。创新这种东西,也大多都是商人来完成的,企业才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不一定产生革命性的技术,但是一定会经常产生革命性的产品。相反如果没有企业家,那么牛顿力学,相对论,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科学家固然伟大,但企业家才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善待商人,善待商业,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创业,敢于创新。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重商主义才是根基,而工业化繁荣,其实只是那个结果而已,我们要更广泛的发展商业,让全体老百姓,参与到整个经济的循环当中,参与的需求越多,市场的反馈就会越全面,市场调配资源的效率自然也就会越高,中国制造业才能够真正强大。才能在高科技领域突围,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所以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杀鸡取卵,营商环境,才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根本。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