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只有3万兵马,为何能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呢?

发布于 2022-05-19 09:46

“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这是刘璋在开城投降刘备的时候说的话,从此,益州还是益州,益州还姓刘,但此刘非彼刘。说起来,刘备能占据益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璋的引狼入室。

乱世就在一个乱字,你攻我打,战火不断,一个地方今天属于你,说不定明天就易主了,争夺地盘是主旋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自己笑得最灿烂。

而在众多的乱世中,似乎人们对于三国更情有独钟,枭雄明主、文臣谋士、猛将武士,一个个轮番登场,给后世奉献了一个饕餮盛宴。

当然在这样的乱世中,也有人只想着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这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在乱世中据一块土地龟缩,其结果一般就是失去这块土地,刘璋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璋对争夺地盘不感兴趣,他想据守益州,但是刘备、孙权和曹操,都盯上了益州这个好地方,都想占为己有,就看谁动作快,谁占有先机,谁先得到益州了,当然我们都知道结果,那就是刘备最终占有了益州,而刘备最初是被刘璋“请”来的。

刘璋为什么请刘备助阵呢?要知道刘璋的势力在当时是胜过刘备的,这就要说到益州的情况。刘璋能成为益州的老大实际上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父亲刘焉益州的上一任老大,正是这样的身份得到了益州人的“认可”。

虽然刘璋既不是刘焉的嫡长子,相反还是幼子,又不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但是架不住益州人觉得刘璋“温仁”好控制,于是将刘璋推上了益州牧的位子。

当然,刘璋也的确仁慈懦弱,虽然在继位的前几年将益州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但是政权并不十分稳固,而他本人又没有太大的野心,并不想参与中原的地盘争夺,本身益州内部就已经让刘璋心力交瘁。

益州的情况比较复杂,刘璋也仅仅是将局势稳定了部分,内里还是四分五裂,尤其是益州豪强和东州兵之间势同水火,而后来刘璋还树立了汉中张鲁这个敌人,眼看着曹操对益州有了兴趣,刘璋不免有捉襟见肘之感,就被劝说着引刘备来帮忙。

刘备在收到了刘璋的邀请后,自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带兵前往,当然带的兵并没有三万那么多,顶多就是万余人,到了涪城,刘璋当时带了大约三万人欢迎刘备。

他们推杯换盏达百余日,然后刘备领着大约三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刘璋的人)驻扎在葭萌,刘璋给刘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的就是让刘备打张鲁。

那么问题来了,刘璋真的不怕引狼入室吗?他还真不怕,他本身是有办法稳住刘备的,比如说刘备本身带的兵力就不多,有一大部分都是益州兵;再比如刘备到益州去,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粮草供应,这些全靠刘璋支持。所以仅靠这两点就能难道很多英雄好汉,但是刘备不包括在这里面。

刘备太擅长抓住机会了,既然益州就在眼前,不干点什么都对不起他的长途跋涉,他为什么要帮着刘璋打张鲁,难道还真的为那点宗亲关系?还是他刘备就是喜欢助人为乐?

所以当刘璋回去静等消息的时候,刘备并没有急着攻打张鲁,而是以张鲁势大,不宜冒进的理由拒绝了刘璋要求他进攻汉中的要求,很快两人兵戎相见,兵戎相见之后,实际上刘璋是有机会除掉刘备的,毕竟刘备有一个的弱点,即供给。但是刘璋错失了机会。

而反观刘备在三年中的表现,他到了益州之后迅速摸清了益州的情况,然后就开始结交益州的豪强,收买人心。我们都知道,刘备收买人心是一把好手,说起话来情真意切,那叫一个仁德,让人忍不住归顺,而刘备确实在益州收买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和士兵。

许多刘璋手下的谋臣都暗中投靠了刘备,并为刘备送去了许多的情报,这也是刘备能够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益州内部本就不平静,这个时候刘璋的处境就是内忧外患,所以即便刘璋的总的兵力远胜于刘备,但实际上能调动的兵力未必比刘备多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璋性格上的软弱仁慈又没给他留活路,所以败给刘备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说起来,刘备也是以“仁德”自称,不过这种仁德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需要,虽然不能完全将其归之为作秀,但是也差不离。如果刘备真的实实在在仁德的话,在靠拳头说话的三国,他不可能走很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