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关部门的领导都不太喜欢博士公务员?

发布于 2022-05-19 13:48

                                                                                                                                                                                                                                                                                                                                                                                                                                                                                                                                                                                                                   


以我在体制内的工作经验,不少机关单位领导确实不太喜欢博士。至于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着分析:

1)年龄方面。

博士毕业一般已经28岁,这还是建立在硕博无缝衔接,论文进展顺利的理想情况下。就我接触的选调生而言,29、30岁毕业的博士不在少数,最大甚至有33岁的。那么年龄意味着哪些劣势呢?

a.精力体力。一般来讲,博士的体力和精力是肯定比不过21、22的本科生,或者24、25岁的硕士生。不要以为体制的岗位都是非常轻松的,两办、组织部等等部门,都是出了名的996甚至于007(我在组织部的时候,单位免费帮你置办一个行军床,加班太晚了就将就睡了,第二天起来继续干活儿)。没有一个好体格,你是支撑不下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定向选调生中,两办很少要博士,更青睐于硕士。

b.个人问题。正如上面所说,不少博士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尤其是女生,基本工作一到两年就要进入到结婚生娃的阶段。不论是谈情说爱组建家庭,还是结婚生娃休产假,还是哺乳喂奶带娃,重心肯定会往家庭方面转移,工作上难免无法全力投入。各位,体制内也是有绩效考核的!也是有KPI的!虽然不如企业执行那么严格,但是一个科室的工作量在那里摆着,你不做或者少做,别人就得多做。而体制内又没有裁人的选项,也不可能随便要求进人或者换人。所以很多科室领导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干脆从源头上就杜绝,直接不要博士。

而年轻的本科和硕士就不说了——年轻,精力旺盛,又没有家庭牵挂,短时间内也不会结婚生子,完美的工具人。同样年龄的本科生,乃至于专科生,大部分早已经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有的孩子甚至都读幼儿园了,家庭生活基本进入正轨。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年龄,领导宁愿选一个低学历的人也不要博士——省事儿啊,要你来是干活儿的,不是要来等你谈恋爱和生孩子的。这点上,体制内外倒是如出一辙。

c.可塑性。虽然我也认识很多情商智商双高的博士生,但不得不说,越早接触社会的人,往往待人处事会做的更好。而博士在大学这个象牙塔中呆了整整10年,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一些处事方式早已定型,学校科研环境又和体制内环境相差甚远,所以许多博士迈入体制内后,感觉难以适应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这也造成一些领导对于博士人才“智商高、情商低”、“学历高、能力低”甚至于“假清高”的错误印象。也直接导致了领导更喜欢一些早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比如军转干部。专业技能上,确实很缺乏;但是为人处世,看领导眼色,那确实是一流的。

2)工作方面。

体制内博士还有一个难点——难以发挥长处。体制内的职责主要管理、组织和协调,也有人总结成“办文、办会、办事”。绝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除Word、Excel、PowerPoint之外的专业技能。写领导讲话稿不需要你去知网查文献,准备XX年终考核也不需要你会过柱子。而作为博士,你的学校和学历背景往往只代表了你的学习能力,但是体制内没有那么多所谓高深的专业的事情让你来体现自己。大多数都是一个中专生就能干的活儿,你是博士、硕士、本科生,根本没有太大区别。

3)人脉方面。

博士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脉,就是你的同学。但遗憾的是,不管你读的清北还是蓝翔,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的同学。假如你的同学毕业后没有进入体制内,或者即便进入体制内,不在一个省或者一个系统,这个所谓“人脉”作用几乎等于零。

什么叫体制内的人脉?1、要在体制内;2、要在同一地区;3、同一系统最佳。

那么,体制内怎么积累人脉?最优先的就是和你同批入职的公务员/选调生,另外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培训、递进班、中青班、党校研究生的同学,但前提都是你要先进体制。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大专生都比博士混得好——同样的年龄,和他同一批进来的,都当副县长了,你的同学还在试用期哼哧哼哧给人干活呢,那人脉的影响力能够一样吗?

另外,说到军转干部也是一个道理,同一批转业的战友,那可是比大学同学铁不知道多少倍关系。而这些战友转业后全部都在体制内,有不少还会成为领导,这才是体制内真正紧密有用的人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转业干部专业能力不行,但是领导还是不敢轻视,因为体制内要解决问题,有时候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关系。

4)期待可能性方面。

博士进入体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往往远高于硕士和本科生——比如放弃了高校教职,放弃了国企民企的高薪岗位,放弃了科研院所的机会。再加上,部分人才引进/定向选调,大饼画的大,落实起来困难。比如去年四川定向选调生中就有港校博士被分到三圈层,后来愤然辞职的事儿。这样导致博士对于工作的态度——“我凭本事来的,给我是应该的”和单位领导的态度——“能进体制内来算你的造化,要知道感恩”,这两种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最终造成单位领导认为:本科生“姿态低”(好洗脑),博士生“姿态高”(不好忽悠)。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