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学方法”专题讲座

发布于 2022-05-19 16:49

 我们

5月16日下午,教务处线上组织“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共有214名教师报名参加。

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教育部高校国培项目全国优秀专家”王珏老师主讲。他从学习科学的内在规律出发,解析认知主义思维的信息加工模型,揭示了学习和理解的本质就是在信息之间创建联接,突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信息整合困难、知识组织困难、学习者注意力不足和不主动思维、不深入思维的难题。

王老师指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核心能力是创造新知识,作为教育者的核心能力是转换知识表达形式,“教师的作用就是将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联接,必须讲学生愿意听、能听懂、有共鸣的话”。他通过与参加教师的多组线上互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包含类比、可视化、体验式、故事化、具体化在内的5种“语义情境化”方法,通过借鉴原有经验、创设情境、构建关系进而形成新经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通过拆解“思维信息加工模型”揭示信息背后的内在关联性。他指出“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的本质,不理解关系,就是不理解知识”,而语言文字是“碎片式”的表达方式,不能胜任复杂关系的表达。高效的教学需要善用知识图表,将每一个知识元素紧密联接,进行结构化表达,避免各种杂乱无章信息的无脑堆砌,以达到将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关键和实质信息的终极学习目标。

面对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足的难题,王老师从“三脑理论”出发,结合建构主义的情境性、主动性和协作性,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新异信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用情绪和情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讲座的最后,王老师基于思维耗脑力、有套路、隐形性的特点,介绍了输出式学习模型和提取式学习原理。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需要主动激活原有知识经验,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开展反思和检验,使隐性思维显性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本次讲座是学校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基础班“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的内容,旨在指导青年教师从思维和学习的本质入手,深入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备课,优化教学形式,从而完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务处

2022年5月19日

文字 | 邸琳子 房雨竺

编辑 | 刘明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