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呢?

发布于 2022-05-19 18:09

教有道”,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孩子的要求应该及时满足吗?很多家长肯定觉得孩子当然不能满足,会惯坏的。

       那我来举个例子,你家孩子第一次给你要东西,可能是很小的贴纸,几块钱,你不给他买,他可能会哭。第二次他看上一个东西,你又不给买,他可能会哭的更大声,你招架不住啦,毕竟外面那么多人,可能会给他买,第三次你们出门,他又看上一个玩具,央求你买给他,你心想,上次都给你买啦,这次不买啦,再哭也不买啦,孩子看你铁石心肠的样子,哭的不管用啦,可能躺在地上耍无赖,撒泼打滚,你很难堪,可能会买给他,也可能会打骂一顿,拽着孩子赶紧离开,无论哪种结果,都给孩子造成啦伤害。


         很多父母总是担心给孩子爱太多,尊重太多,会成为一种“溺爱”,把孩子“惯坏”。首先我不认为有爱太多一说。“溺爱”表面上看是对孩子需要的纵容,本质是父母对自己的放纵,满足的是自己的想象和需求,不是爱孩子太多,而是不爱或没有能力爱孩子的父母宽慰和感动自己的一种说辞。


      溺爱,是父母看不见孩子真实感受、动机和需求,不能给予孩子积极及时的回应,而总是把自己的想象和需求投射给孩子的一种表现。父母通过不断的越界干涉、包办替代,来刷自己的存在感、掌控感和价值感,而对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的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无视孩子作为一个“人”试图靠自己努力走向独立、做自己的渴望。实质上是另一种控制,没把孩子当“人”来尊重,而是把孩子当宠物一样娇纵和驯化。

      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呢?一个内在感受和真实需求能被父母看见并积极及时回应,精神上独立、情感上丰盈、思想上自由,拥有安全感、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孩子,物质上如何满足都是惯不坏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在于父母用物质上的满足,来逃避和弥补对孩子在精神、情感、时间、思想上的滋养、交流和陪伴。导致孩子问题的,不是物质上给予多了,而是精神和情感给予太少了。

      对于孩子的需求,父母能满足就满足,不想满足或没能力满足就直接告诉孩子,而不要去否定孩子提出需求和愿望的权利,指责孩子的要求和愿望是错的。需求和愿望本身是没有对错的,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都不敢表达的人,是没有勇气和能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父母要做的只是要教会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愿望,而不是去否定和压制。即便不能及时积极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至少我们要秉持同理心,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接纳,感受上的认同。情不通,则理不达。

      那些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的父母,可以静心问问自己到底在恐惧什么,是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和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被触动,还是内在的匮乏感和自我禁锢让自己无法承受生命的丰盈和自由?马斯洛提出了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孩子成长中每个阶段的身心需求是不同的,而此一阶段的充分满足,是下一阶段得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恰恰说明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生命力不足,真正需要完善、提升和丰富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 END ——

喜欢

图文转自网络,我们只是搬运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任何问题也可以留言!



                识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