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学/学什么?》
发布于 2022-05-19 22:13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做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是一定要科学方法论的做题。从小学到中考,到高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最终的中考高考的题目,尤其是高考的题目还是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的,现在及未来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就是出题越来越灵活,没有多少固定的题型和套路的。
怎么办?
所以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做题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做题加深对数学抽象概念体系的理解和构建做题思维模式才是目的。
如果缺乏对数学概念体系的理解,没有构建优质的做题思维模式,做不到以不变应万变,单纯的靠大量做题训练,很有可能在某个节点就开始溃败了,而且劳而无功。
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发现:
小学阶段,不论数学题做得多好,数学成绩多优秀,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太多太多的小学数学优等生,升入初中之后很快就溃败了。许多的初中数学优等生,升入高中之后很快就溃败了。
在现实中,存在有这么一个普遍性现象:
有不少老师家长认为数学成绩高低就是数学水平高低,所以他们很热衷为孩子收集数学试卷,每周或每几天练一套,以为练熟了,数学成绩就会提高,数学成绩提高了数学水平就提高了。
还有的家长认为小学试卷的附加题才是数学水平高低的标杆,所以他们就给孩子搞什么附加题专项训练,以为会做附加题孩子的数学水平就会提升。校外培训老师也喜欢用这种专项训练吸引家长。
这些都是典型的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行为对长期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力培养和思维模式优化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小学数学如何学/学什么呢?
要侧重从以下三个学习习惯能力方面下功夫:
小低年级,多练习读题。
读懂题,是做对的前提,人家问的是什么,考察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怎么能做对呢。
应该怎么做呢?
③让小学中高孩子多接触各种练习题,见得多了,就会拓展孩子的审题视野,提升经验能力,不管什么弯弯绕、陷阱,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模式构建。
先把课本里的题目、题型彻底研究明白,弄得滚瓜烂熟,榨干了、吃透了,再去做其它辅导书,更能事半功倍。
但是,很多家长、孩子都看不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觉得简单没难度,然后去大量刷课外辅导书上的题。
别看简单,其实课本里的题型都是最最经典、最最普世的,其它拓展的、难度高一些的题都是在这些经典题型基础上延展的。
第二,进行错题研究是对思维模式的不断优化。
三年级开始一定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其实一二年级就可以开始,其它科目也可以准备),分析错题,自己要清楚是哪个知识点还留有死角,一个个击破。
其实很多孩子把错题整理下来,但不知道到底是错在哪了。比如,大多数家长孩子都只有肤浅的认知,简单认为是“马虎了”“算漏了”“看串行了”“抄错数了”……
但是,一道题考察的到底是什么知识点,从头到尾捋顺一遍,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是什么原因,怎么去改进?许多家长老师孩子根本不重视。
错题本对考试之前的复习也特别有帮助,有的放矢、节省时间。
第三,进行专项查漏补缺优化思维。
数学思维要贯穿整个小学,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数学;
计算问题一定要重视,每天一页计算题,刷起来;
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提升读题能力、善用错题本、吃透课本例题习题、学会讲题、提前预习。
以上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进行查漏补缺,定期/定量/定任务/定目标逐一过关。
这是费曼学习法的学以致用。
其实,考察孩子学没学明白,最好的手段就是让他讲一讲。能思路清晰、有条理地讲明白一道题,那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爸爸妈妈可以主动当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角色扮演这种事,孩子是很乐意的。
中高年级,知识点多了,时间少了,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给家长讲一遍。
那就从两个关键点入手——预习中不会的知识点;错题本上的错题。
让孩子的日常学习形成课前预习、上课听讲、回家复习、做题巩固这样一个闭环,在预习中,孩子没太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上课听讲,问老师之后,回家给家长讲一讲。
错题本上的错题,弄懂之后,再给家长讲一讲。
这两个关键点堵住了,基本就没有疏漏了。
数学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步没扎实,后面步步都吃力,所以一定要在中低年级打好基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但习惯都是靠时间积累和沉淀的,千万别一股脑把这些问题都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立刻马上都做到、做好,这不现实。
文章来源:慧桥专家库研究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