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经济解释》之二
发布于 2022-05-19 23:21
“小胖茶馆”文字
我们~
《经济解释》读完第二卷了,435页,大约完成了2/5吧。
第二卷是《收入与成本》,共有八章,分别是《市场概论》、《利息理论》、《宏观分析的失误》、《财富积累的仓库理论》、《成本、租值与盈利》、《生产的成本》、《从出版与专业看成本》、《制度的费用》。
下面还是沿用“引用+思考”的方式来做为读书笔记。
要优先享受,我们愿意出一个价,也是价高者得,这个优先享受之价,就是利息。
在落后之邦,民不聊生,生命短促,利息率会比较高。就是不管通胀或交易费用,穷人愿意付较高的利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前路茫茫,来日无多,于是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早一点享受之价,虽然那享受可能微不足道。
为什么在贫困之邦,卖笑的少女比较多。利率高,或借不到钱,来的早的高收入会有较高的财富,因而使平生的消费有较高的水平。
思考与解读:资产是有时间价值的,但是一个穷苦潦倒的人可能不这么认为,把未来收入提前支取,在其看来更有价值。也就会发生用一个肾去换取苹果手机的事情,就会发生前些年的学生贷、美容贷的事情。在一个富人看来,上面这些行为完全没有吸引力,提早享受价值非常之小,相反,他们更愿意延迟自己的消费,让资产不断的产生复利。
我曾经花了第一个月工资的1/4左右买过一件衬衫,第一年花了半个月左右的工资买过一块手表。后来还花1/4个月左右的工资买过阿迪的鞋子。反倒是这些年,对于衣着基本没有消费欲望了,原来以为是自己变得节俭了,品德高尚了,其实并不是。经济学上说,这是因为消费这些“产品”所带来”财富“减少了。
财富乘以利率是(年金)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概念。另一方面财富乘以利率是利息,于是利息与收入相等,这就是费雪的有名格言: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收入的全部。
凡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而收入折现后的现值是资本也是资产的市价。
投资是放弃今天的消费,来换明天的消费。
思考与解读: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的,利息=收入。我们存了一点钱在银行,当然收入就是利息,利息就是收入。看上去浅显的知识我们拔高到了格言的高度,主要是希望我们用来解释更广泛的现象,比如重新理解企业收入。理解了这个,就能理解投资上的现金流折现法了。
有单一利率的借贷市场,消费的均衡点是利率与个人的”边际时间替换意图“相等,而投资的均衡是利率与回报率相等。
思考与解读:读起来比较拗口,主要是我们可以用于理解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愿意消费,什么时候愿意投资。
一位仁兄花巨资购买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是消费呢,是储蓄呢,还是投资?储蓄与投资是一回事。购画既是消费又是投资,购画是投资,欣赏画是消费。
思考与解读:其实我们对房屋价值的衡量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买了房屋是投资,其价值是未来房租的现金流折现,当然,你不认可的话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直接点的十年后的房价预期。其次,我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是消费,要衡量其房租市价水平和自己住在房屋所产生的”效用“是否匹配。
工厂工人的薪酬以个人产出的件数算,每件之价可以看为市价,而如果整间工厂公司的所有产出活动皆以件数算工资,老板只是中间人,”公司“与市场明显地是同一回事。
思考与解读:市场是一种组织,公司也是一种组织。如果其制度类似,那制度费用也类似,完全可以说”公司“是小号的”市场“。
房地产的市值是任何国家的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日本与中国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财富是收入以利率折现所得,而收入是将来的收入,无可避免地牵涉到大家看不到的预期。无从观察的预期是经济分析的大麻烦,我们只能从看得到的局限转变衡量。2010年中国内地的住宅租金的每年回报率只约楼房之价的2%,非住宅约5%强,皆低于6%以上的银行借贷利率。这显示着中国预期收入或通胀或二者的合并会上升。这预期上升,加上经济稳定,外资涌进中国不难理解,可能是内地楼价政府总是打不死的一个原因。
思考与解读:大多数我国的房子价值长期脱离其租金的价值,是因为二手房的出售市场明显小于出租市场,所以出租价格接近于市价,而出售价格由于很多持有者预期较高,缺乏出售的意愿,所以市价有所偏离。
以我国GDP的增长率来看,不少三四线的城市的房价看上去涨了不少,可能算下来,并没有跑赢GDP的增加。
未来我国GDP的增速会下降,房价的支撑将回归基本的供需面。一二线城市因为其稀缺性,要控房价很难;而三四线城市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人口流失等,要控房价也很难。割裂的房地产市场很有可能我们未来就能看到。
如果某国把房地产的供应量减半,需求弹性系数低于一,房地产的总财富会上升,租金收入的总值也会上升,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思考与解读:我想说的是香港吧,虽说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但是其土地供给实在是看不出”自由“何在。
消费者盈余这回事,不同地方的变化可以很大。这些变化,国民收入或国家财富一般没有算进去。从经济科学衡量,人与人之间的财富相比没有多大意思,何况国与国之间。
思考与解读:国与国的GDP对比意义不大,这个指标仅能用于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政府花钱多少无所谓,问题是社会效益的回报是否足以抵偿花去了的钱而有余,即是要问政府花钱的社会回报率是否高于欠债的利率。
思考与解读:这是对于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理解,有些政府大搞花园城市、棚户改造,有些政府大力修桥修路,不同的政府,不同的用处,花钱的效益也不同。
成本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
今天是周末,你没有工作,时间的价值下降,于是你最高代价下降,理发的成本就下降了。理发店在周末生意特别好,这是原因。需求定律使然也。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妇,身无长物,没有其他职业可干,于是在路旁卖咖啡。因为不能找到其他职业,这老妇卖咖啡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卖咖啡的人低。
思考与解读:哪怕是做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成本都不尽相同,所以才会有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职业,形象的解释了成本不是历史成本,是机会成本。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市场的利率是由投资或做生意的回报率决定的。有人因为意外而发达,也有人因为意外而破产。整体而言,如果真实的回报率与利率有别,借钱投资或会增加,或会减少,从而使这二率相等。
思考与解读:曾经有几年,民间借贷的利率是银行借款利率的好几倍,其实并不是因为民间借贷没有抵押品。而是大家都要借银行的钱,银行的钱不愁借,当然是优先”靠得住的“,轮到民营企业了,就无钱可借了。
工会操作的关键(先进之邦的工会,不是目前中国的),是阻碍工人自由参与竞争,因为工人自由竞争不容易蚕食企业的租值。
可以阻碍工人自由竞争的工会今天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可能因为大有租值的企业目前在中国还不多。
思考与解读:大意是原本企业可以自由分配的一部分利润被工会侵占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价值。
不过这方面,还得多听听反方的意见,工会肯定也是解决了一些问题才会存于世的。只不过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问题(也是指交易费用)哪个更多一点要细细思量。
容许所有生产要素变动,一个产出者产量上升其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会带来“自然垄断”。然而,在真实世界中我们不容易找到这种垄断的实例。
思考与解读:这是解释边际产量下降定律。
不是先有租值然后将这摊分,而是把每种产品所能赚取到的、高于直接成本的那部分加起来而成租值。企业的市值,是预期的川流租值以利率折为现值,减除那些在合约上不生产也要承租的负债现值,这就是企业的资产净值了。
思考和解读:现金流折现法的另一种表述。
上头成本是先让市场厘定每种产品之价,减除有关的直接成本,然后加起来的租值。
上头成本是由市场拟定由市场维护,由市场摊分。
思考和解读:上头成本、租值都可以理解成一个东西。
市场是协助专业生产的一种安排。不是唯一可行的安排,而是其中一种。历史的经验说,以市场处理专业生产,同样产出水平市场的交易费用比其他安排的低很多。由政府分配工作,指导专业生产,不是不可以,但因为缺少了市价的指引,在比例上其交易费用(包括讯息费用)高多了。不是说市场的交易费用低:大约的估计市场的交易费用占物价的一半以上。但专业生产而交易所得的利益,动不动以千、万倍计,减除了庞大的交易费用,余下来的交易利益也惊人。
专业生产不可能自给自足,要以自己的产品换取他人的。市场,是一种安排,我们说过了。一市如是,一省如是,一国如是,多国也如是。那些主张生产多元化或支持保护主义的是自费武功,但可以维护特权利益。
思考和解读:只能说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是协助专业生产最好的安排。
不过有趣的是,很多高举“市场”大旗的国家,搞起保护主义来,丝毫不含糊。
最终来看,全球化,市场化受益最大的是我们。
以局限转变来解释行为或现象,这转变需要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简化容许,但一定要与真实世界的有关局限大致吻合。无从观察的局限转变或现象是实证科学之外的话题,涉及的理论只是描述一些听来可信的故事,但无从观察,于是无从验证,是对是错只有天晓得。
思考和解读:比如说,我说明天如果老板心情好,中午必定会请我们吃大餐。这个“心情好”该如何衡量?同样的东西还有“市场情绪”、“主力”等等。
基本上,量度是以数字排列次序,而量度的精确性只能从不同观察者的认同性衡量。说成本或费用可以量度,甚或说可以量度得精确,意思不是说可以用金钱来量度的。如果我们可以说,其他情况不变,某种交易费用在甲情况下不会比乙情况为高,而不同的观察者会做出同样的排列,交易费用是被量度了——起码在边际上。可以验证的假说于是可以推出。
思考和解读:我比你高,是一个事实,不一定非得说“我比你高5.32厘米”才算是事实。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香港的电影院的座位分等级,有两层。下层分前座、后座,后座较优,票价也较高。上层为超等、特等,特等较优,票价也较高。上层一律界定比下层为优,即是上层较差的超等票价高于下层的后座票价。
说优座票价偏低,是指上层的特等与下层的后座通常先满,而如果不满,座位票沽出的百分率永远是每层的价高座位较高。这是说,每层的优质座位的票价显然是偏低了。我提出的解释是,一层之内,如果优质座位不是先满,购买了票价较低的“劣”座票的观众,在开场后会跳到空置的优座那边去。换言之,让优座先满是让顾客保护着自己的座位,从而减少了监管或防止跳座的行为的费用。以查票方式监管的费用是交易费用,略把优座票价偏低,先满,利用顾客自己保护座位,会减少电影院的监管或交易费用。
思考和解读:这个例子非常的有趣,也可以从总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分析。电影院肯定会最大限度的榨取消费者盈余,如果优座票价定价不合理,会减少电影院的收入。我是电影院管理人员,会先定“劣”座的票价,然后再定优座的票价(优座票价应该是即将座满,还未满为最佳)。
租值全部消散很不容易,海洋共有,如果捕钓者的本领不同,或时间成本不同,只有在边际上的赚取不到租值,在边际内好些捕钓者会获得一点租值甜头。如果捕钓的人数受到约束,参与的会有更多的租值分享,这使我想到公海的渔业会鼓励工会出现,限制会员人数;或通过政府约束渔船的牌照数量。换言之,在非私产的情况下,减少租值消散的行为或政策会出现,渔船的牌照在市场有价是反映着公海的租值。
思考和解读:景色优美之地会开发成景区,交通便利的地方房价会比较贵,优质的教育提供着“人”这种宝贵的生产要素。
如果一件物品市价值七元,政府管制只准卖五元,那两元的差额没有清楚的权利界定,在竞争下租值消散会出现。这消散会通过市价之外的其他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出现,例如排队轮购,但排队的时间成本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只在边际上替代了那两元的所值,所以是租值消散的浪费。
租值的消散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而私产的界定与市场的出现是协助减少租值消散。
思考和解读:竞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一种竞争方式被限制,竞争本身不会消失,只会换作另一种形式。
吃自助餐要付一个固定的人头价,然后自助,吃多吃少随君便。这样顾客当然是吃到最后一口的边际用值为零,甚至有吃不完的弃于台上。餐馆提供自助餐的食品的边际成本可不是零,边际成本高于边际用值是浪费,而所有前者高于后者的每口浪费加起来就是总浪费了。
为什么会有自助餐这种收费安排呢?答案显然是减少了交易费用:量度客户食量的费用,顾客点餐的麻烦,结账时多了手续费,等等,都是交易费用。原则上,餐馆提供的自助餐要基于交易费用的节省高于顾客大吃一通的浪费。
思考和解读:很多年前不明白自助餐是怎么赚钱的,因为我那相好的朋友食量超大,总觉得能吃回来。后来慢慢明白了,这种形式减少了费用,提高了周转,降低了浪费。付出的代价就是把毛利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为什么圣经会有“十诫”?中国的圣人为什么教仁义道德?我们的父母为什么教孩子要诚实,要以礼待人?为什么地球上所有的风俗都有礼节这回事?我的答案是这一切都是为了减低交易或制度费用。
人类的自私带来的制度费用提升或局限转变,可使个别的人或机构没有退出或不参与的机会,婴儿可能导致很大的损害。
思考和解读:人类极致的自私会带来费用的提升,甚至是价值的毁灭,我们必须把这些竞争框定在一个范围内,让其利大于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