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最准确?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发布于 2022-05-20 02:03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社会高速发展,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样也带来了很多弊端。美食种类的增多使得营养摄入过多,交通的便捷使得运动量降低,从而造成营养过剩集聚于身体之中。近些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在这些慢性病中,高血糖患者的数量是庞大的,身边很多同事的家人,朋友都是糖尿病患者。近些年糖尿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糖尿病不是一种会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持续的血糖升高状态,对人体各器官的危害是严重的。

为了身体健康,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还不能使血糖有过大波动,准确测量血糖意义重大。生活中要及时、准确做好血糖动态监测和记录,为医生后续调治提供依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测量血糖的事。


一、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的代谢障碍性疾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意味着十个正常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从卫健委的统计数据中可知,近些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增无减。

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造成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超重和肥胖人数的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时间不规律,晚睡晚起,加班熬夜,不良情绪,运动量大幅下降,造成的内分泌的紊乱,都会导致糖尿病发病。


糖尿病的发生跟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往往子女患此病的风险比没有遗传因素的人要大。所以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做好糖尿病的风险监测,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为了早晨能多睡一会儿,或纯粹由于自己懒,干脆将早饭与午饭合并在一起吃,表面上是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却严重损伤了身体健康。有的人喜欢吃夜宵,甚至喜欢在晚上吃甜食,这样做会让血糖产生大幅度波动,忽高忽低的血糖导致胰岛素代谢紊乱,就会诱发糖尿病。


有人虽然吃的多,却没有得糖尿病,有人吃的少却患有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外,跟长期缺乏运动是有直接关联的。虽然吃得多,但通过运动可以将食物进行分解,将过多的能量消耗掉,同时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反之长期不运动会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出现胰岛素抵抗,都会引发糖尿病的患病

糖尿病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不容忽视。健康的人也应该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知,如果身体出现糖尿病症状,要做到能够尽早发现,尽快治疗。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血糖偏高,会通过尿液方式将糖分排出,表现出尿频;由于排尿次数的增加,患者经常会有口干口喝的感觉,需要不停地喝水。


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刻意减肥,但体重出现持续下降;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模糊、下降;身体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觉疲乏异常,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脚部出现疼痛或麻痹;当出现皮肤瘙痒、腹泻、感染难以痊愈等症状时,都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糖较高导致的,一定不能忽视。

二、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难缠的疾病,会造成全身代谢功能紊乱,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一旦身体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糖尿病排查。糖尿病患者不仅生活中要养成规律进食的良好习惯,不要摄入糖分过高的食物,还要坚持控糖,使血糖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中。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判断糖尿病患者的具体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口服药降糖为主,常见的有磺脲类降糖药和双胍类降糖药。


对于药物控糖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结合胰岛素疗法进行控糖。注射胰岛素前要了解注射指证,严格执行医嘱的注射剂量,并做好血糖监测和记录。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和注射方法,及时更换注射针头,防止感染,轮换注射部位,防止出现局部硬结。


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都属于医疗方法,一定要选择专业医院并严格遵医嘱使用。每个城市的三甲医院都设有糖尿病门诊,许多糖尿病专科医院的医疗技术也十分先进,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老年人一定要对骗术有基本的认知,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被骗了钱财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在用药的基础上,仍然需要结合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进行控糖治疗。不要错误以为,服用了降糖药或注射过胰岛素,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生活中,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要做到科学合理,还要营养充足,需要下一番心思,并长久坚持。


坚持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运动可以起到有效降低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理状态等诸多功效。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持之以恒的坚持是重要的。


无论用何种方式治疗糖尿病,目的都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对血管、细胞、脏器造成危害。使用降糖药物期间,对血糖值的监测是检测控糖效果的最佳指标。只有通过对血糖值的观察,才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血糖是否控制得力。

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如何测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有过这样的经历,被要求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血糖检测。有时需要一天检测一次,有时需要一天检测多次。或测空腹血糖,或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或测餐前血糖,或测睡前血糖。其中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测量居多。那么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呢?到底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最准确呢?

人体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测量出的血糖值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功能会根据人体的进食情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将血糖测得准确,就需要提前了解,在不同时间段测量出的血糖值所代表的意义。


空腹血糖是测量早晨起床后未进食的血糖水平,需要在晚饭后的10小时之内测量。因为食物已经经过一晚上的消化吸收,所以此时血糖受到影响是最小的。正常情况下,血糖在3.89mmol/L-6.11 mmol/L之间是属于正常血糖值。为了初步监测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可以选择测量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并不能完全排除血糖存在代谢问题,糖尿病患者在日常仍需要注意餐后血糖的重要性。餐后血糖通常以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取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可以帮助糖尿病早期患者,及时判断是否具有高血糖倾向,有利于完善病情。


正常的餐后血糖值为4.4mmol/L-7.8mmol/L,如果高于7.8mmol/L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如果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就表示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要重视;如果已经超过11.1mmol/L,即便空腹测量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也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数值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确诊糖尿病的准确依据,两者缺一不可。不仅如此,两种测量方式需要相互结合,才能监测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到底具体需要在哪个时间段进行血糖值的测量,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医嘱,遵守即可。


测量血糖时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将准确度提高。测量空腹血糖时,要做到真正的空腹,至少保证8小时空腹时间,不能为了使血糖值低,而选择在前一日的晚间不吃饭,这样测得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真正体现疾病的控制情况,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身体耍小聪明。空腹血糖最好在8点之前测量完毕,这样的结果才有参考价值。

测血糖前洗净双手,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指腹两侧采血不仅可以减少疼痛,结果也会准确,每个手指轮换进行采血。采血前充分温暖双手,让末梢血液循环加速,保证采血过程的通畅,切忌不要用力过度。采血前用酒精消毒,自然待干,中间不要甩手,也不要用嘴吹干,防止污染已消毒部位。如果未待干就进行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会偏低。


采血针头为一次性用品,要避免重复使用。如果是一瓶新开的试纸,记得要与机子核对成相同的测试型号,这一小细节不要忽略。定期清洁血糖仪,避免不洁物进入血液造成血液污染,出现血糖值不准现象。虽然家用血糖仪十分方便,但糖尿病患者仍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静脉抽血监测血糖,与医生进行及时沟通,调治病情和药物。

四、疾病的预防大于治疗

血糖持续升高状态会使身体各器官均受到损伤,并发症随之相继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都要做好对血糖的监测工作,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想要远离糖尿病,就要将好习惯坚持下去。


1、饮食方面。要想血糖保持平稳,忌口很重要。大多数的血糖升高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过多,容易让血糖波动过大。血糖波动过大对脏器的损伤甚至高于高血糖对身体的损伤,千万不要觉得偶尔一次的味蕾畅快是无关紧要的。

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吃夜宵等都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使血糖出现波动;糖尿病患者进食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清淡为主,不仅要保证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足够,还要使血糖不要有大幅波动,在一日三餐的食谱上需要下一番功夫。


2、坚持运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少吃、多动,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胰岛素分泌,还能将多余的能量进行分解代谢。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长久的运动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要盲目追求治疗效果。

3、严格控糖和控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科学、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不要逃避现实。明确所患糖尿病类型,根据病情的进展速度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不盲从,也不要过度依赖。严格执行控糖方案,并做好控糖监测。


小结

预防疾病的发生远大于对疾病的治疗。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对血糖的监测,以积极行动,防止并发症出现。健康人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存有侥幸心理,认为糖尿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目前并没有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办法,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规避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素,阻隔开自己与糖尿病的距离。


生活中当身体出现乏力,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或家中有糖尿病遗传史,或自己本身属于肥胖一族,还喜欢吃甜食,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了。可以定期监测空腹血糖,以便能尽早发现糖尿病的苗头,将它遏制在萌芽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