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给我国造成3亿损失,福寿螺为何成印度美食?还顿顿当饭吃
发布于 2022-05-20 05:30
如今不管哪个国家出现物种入侵现象,网络上总会戏言派遣中国网友把该物种吃光。但有一种外来物种,不仅中国人看了直摇头,更让我国的农业每年都损失3个亿。
它就是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但就是这样一种在我国不受待见的物种,却成了印度人香饽饽,甚至每天被当做饭吃。
那么福寿螺为什么会被我国吃货拒绝?印度人又为何把它当饭吃呢?
❶
福寿螺在中国的发展
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由于其个头硕大,含肉量是一般田螺的好几倍
所以在1979年被阿根廷华侨,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台湾养殖。到了1981年,福寿螺又被视为“高蛋白水产食品”,被巴西华侨引入我国广东中山沙溪镇。
之后浙江、福建、四川、重庆等省份,在嗅到商机之后也纷纷将其引入。一时间,福寿螺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但是在福寿螺走上餐桌后,人们发现它的肉虽然多,但是口感却很差,完全不及田螺鲜美。所以慢慢地人们便不再对它垂爱,养殖户也逐渐了减少了对它的养殖。
至于那些销售不出去的福寿螺,要么被投喂给了鸡鸭等家禽,要么被流放到了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中去。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截止到2020年,福寿螺在短短已扩散至全国13个省市共246县市,长江流域基本上被“感染”,并且每年还在以8—10公里的速度向北方地区扩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❷
为什么福寿螺在中国泛滥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意思是任何生物都有它的天敌。而福寿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作为福寿螺的死对头,蜗鸢主要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古巴、南美洲北部和中部。
这也就是说当福寿螺进入中国后,没有天敌,它就会肆意妄为地生长,而福寿螺繁殖能力也是真的强悍。它的繁殖周期从每年的3月一直持续到11月,并且5-8月是繁殖旺盛期。
据统计,雌性福寿螺每次产卵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则高达3-5万粒。而且福寿螺食性广且食性杂,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
据现代研究,福寿螺主要以荷叶、浮萍芋头以及菱角等水生农作物杆茎为食,对水稻的危害尤为明显,福寿螺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其中幼苗到分蘖期为主害期。
在此期间,幼螺和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使水稻因为分蘖降低而减少了有效穗进而造成减产。数据显示,每年因为福寿螺造成的农业损失高达3亿元,因此福寿螺又被称为“农作物杀手”。
而一旦福寿螺以压倒性的数目成为一片生态环境的霸主,它势必会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最终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正因为福寿螺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2003年环保总局在制定《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时,便将其列为16种外来物种中的其中一种。
❸
为什么中国人不吃福寿螺
虽然福寿螺对生态环境有害,它本身的口感也并不鲜美,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是有这道菜出现在餐桌上的,毕竟口感上不足,可以通过烹调方法上的改变进行弥补。
直到2006年的一场出现的一场感染性疾病,彻彻底底地让福寿螺再也不能翻身。
时间回到2006年6月中旬,北京各大医院陆续接到了一些零星的“怪病”患者,他们不仅发烧呕吐,而且头部以及身上极其疼痛,严重者还会发生抽搐甚至昏迷,即便吃了常规退烧药 但也没任何效果。
最后经过询问,医生发现这些病患都曾去过北京的同一家餐厅,吃了同一道菜——“凉拌螺肉”,而这里的螺肉就是福寿螺。
福寿螺之所以能危害人体是因为,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其中的后圆线虫能引起致命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携带的吸虫能导致皮肤过敏。
所以如果不小心吃了处理不当的福寿螺,人体就会很容易患上相关疾病。正是因为这两起事件的发生,福寿螺终于被人们抛弃。
那么印度人为何会把福寿螺当饭吃呢?难道他们就不会被寄生虫侵袭吗?
❹
为什么印度不怕寄生虫
其实福寿螺并不是绝对有害的,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寄生虫,只要用开水煮够足够长的时间就都会被杀死。
但是我们中国人吃螺肉的时候喜欢爆炒,爆炒的温度虽然够,但是由于炒的时间短,所以不能杀死其中的寄生虫,这才导致了前面寄生虫感染的病例发生。
而印度人的做法就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了,印度平民以前能够得到的食材非常差,为了能够吃下去和便于保存,所以他们会将其制作成糊状。
而烹饪福寿螺时,印度人会在锅里放入各种佐料炒制,然后再加入咖喱充分熬制。
而长时间的高温熬制自然能,把福寿螺中的寄生虫杀死,这才是印度人不受福寿螺伤害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