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说“上”厕所,却说“下”厨房?

发布于 2022-05-20 09:07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上厕所”“下厨房”这样的说法呢?这个说法的缘由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法一:和早期人类的穴居生活有关


早期的人类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因为厕所的味道总是向上走,为了不影响居住环境,所以把厕所放在洞穴的上面;而为了解决洞内取暖,厨房和餐厅就放在下面。




说法二:和古代人的建造布局有关


古代建筑经常把厕所建造在东北位置,厨房在南边。因为地图上北下南的说法,于是衍生出了“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





说法三:和古代厕所的构造有关


古代农耕时期,为了积肥,厕所和猪圈是结合在一起的。上层是厕所,下层是猪圈和粪坑。因此有了“上厕所”的说法。






说法四:和古代人的阶级观念有关


在古代,与厨房相关的事务都是由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承担,因此称作“下厨房”;而厕所和社会等级的高低并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叫作“上厕所”。






那么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

“上厕所”和“下厨房”的说法呢

下面两个观点可供参考


观点一

汉语口语中“上”本来就有“去”的意思。比方说“上学”“上街”“上屋子里去”“上外面去”。“上厕所”的“上”字即源于此


“下”也有“去”的意思,譬如“下地干活儿”等。但跟“上”不同的是,“下”除了表地理、方位一类的意思的义项以外,还经常含有去做卑微的事情的义项


这里的“上厕所”是口语中的高频习语,使用“上”这一无感情色彩的口语词比较正常。“下厨房”是去干活儿的。在古代,劳动在人们心里并非像现在主流宣传得这么光荣。而且厨房那是女同志们去的地方。古代在文化上是歧视女性的,我们可以在语言上找到多得不可胜数的直接证据(譬如说女字旁的字中有很相当大一部分都表贬义)。在古人眼中,女性做的工作,自然也不是士大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样光荣的事情,而是琐屑的、低贱的、没有水平的事情,所以“厅堂”是“上”,“厨房”则是“下”了。


观点二

北大中文论坛有一篇文章《关于“上厕所”及为何不说“下厕所”》,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下厨房”可能有一种从上到下、从享用到劳作,“与普通、自然的状态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义。而“上厕所”共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从共时角度看


“上厕所”有低频关联、高频关联两种说法:


(1)“上厕所去看看”(“上厕所”与“去看看”是低频关联)


(2)“上厕所去方便一下”→“上厕所”(“上厕所”与“去方便”是高频关联;因为是高频关联所以“去方便”并入“上厕所”)


二、从历时角度看


《史记》有“如厕”的说法:


(3)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白话小说有“登东”的说法:


(4)原来那汉子是他方客人,因登东,解脱了裹肚,失了银子,找寻不见。只道卸下茅坑,唤几个泼皮来,正要下去淘摸。(《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5)一日挑了油担出门,中途因里急,走上茅厕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6)荆公见屋旁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词源》第三册)


关于“登东”的“登”,有的解释为“蹲、呆”,理由不充足。应是含有“向上”语义成分的“去”。“登东”就是“上厕所”的意思,而不是“蹲厕所”。如:


(7)登东:上厕。(《宋元语言词典》)


(8)例句(4)的“卸下茅坑”也说明在坑之上一定建筑有什么高于坑的东西。


(9)厠,杂也。言人杂厠在上非一也。(《释名·释宫室》)


可见“上厕所”表示的是“去”中含“上”的行为。即:


“上厕所”=“如厕”+“登东”


三、为何不说“下厕所”


近代汉语说法的影响,如“登东”。“厕所”不同于“水、河、地道”之类。“上厕所”无特殊含义。而“下”在如下用例中具有特殊含义:


(12)三下江南(从上到下)


(13)下馆子(从大到小)


(14)下食堂(从家庭灶到公共灶即从好到差)


(15)下厨房(从享用到劳作)


(16)下连队(从上级到下级)


上例均具有“与普通、自然的状态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义。


而“上厕所”是一种自然行为,非常普通,不值得注意,也无高低上下的特殊含义。所以不能说“下厕所”。


四、公共汽车上的对话


长途公共汽车。


美国学生:“老师,可以下厕所吗?”

老师:“可以。上厕所。下车、上厕所。下车、去上厕所。”


这个学生也许是把“下车”与“上厕所”搭在一块儿了。对于这种“下厕所”须拆开示范解释,与上述有所不同。如果他再进一步问及为什么不说“下”,就得视程度用上前面的分析了。


 本文来源:语言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