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基石——企业家精神与财富增长的源泉

发布于 2022-05-20 12:23


创新是什么?这是一种组合的能力,它可以采用新颖的、独特的、无限的、不断变化的方式将事物、事件、思想和概念组合起来……它可以洞察我们周围看不见的世界,那是科学世界。

——奥古斯塔·埃达·洛夫莱斯夫人

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是在大公司中工作并步步高升。做员工的好处是,自有他人来承担创业风险,让你带薪休假,帮你买健康保险。为他人工作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很多人都会选这条路。另一条路径荆棘密布,但往往更激动人心,那就是成为一名企业家。

经济学家是最早研究“企业家”这个群体的人,企业家即通过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并进行创新来追求利润的人。企业家是所有生产要素里面最重要的一项。

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市场经济的真正“英雄”。生产要素只有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才会真正成为财富的源泉。

企业家精神是支撑一家企业存在的精神力量,企业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生存,当失去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就如同行尸走肉,应该被淘汰。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无关。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非科技企业都可以有企业家,都可以具备企业家精神,所以即使是小老板,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家。同时,企业家精神也是一种易逝的特质,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很难保证长期拥有这种特质。

根据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成果,我们总结出普遍认可的三点:创新、冒险、敬业精神。这三点可以作为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标准,企业家的好与坏,不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纯粹主观认识。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首要内涵,很多人具备其他要素,但如果不具有创新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家。熊彼特说,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组合,一种产品或技术从无到有一定是组合而来的。组合是什么?组合就是一种想象力。斯蒂文森把轨道马车和蒸汽机想象在一起就有了蒸汽火车。

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资本就是专为以实现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家而存在的。

马云说“汽车诞生后,马车夫就没了生意”,从创新角度上讲,马云应该比其他很多企业家伟大。创新的力度越大,颠覆性越强,企业就越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像乔布斯说的,“活着就要改变世界”,企业家的价值就是不断创新。

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处于一种“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变化,这种数量关系无论如何积累,本身并不能创造出具有质的飞跃的“经济发展”。

比如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之前,几千年的文明只不过是不断重复过去的历史,生产力并没有大幅度的进步。

在工业革命以后,企业家进行创新,“创造性”地破坏了经济循环的惯行轨道,推动经济结构从内部进行革命性的破坏,才有了经济发展。创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垄断,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繁荣。

当创新扩展到相当多的企业之后,盈利机会趋于消失,经济开始衰退,期待新的创新行为出现。在创新的驱动下,整个经济体系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前进。

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企业家:斯密循环的驱动者


德鲁克承继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他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创新是指“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不是只要标新立异、开创一门生意就叫作创新,也就是说,创新的内容必须有市场,能满足客户需求。

比如有些牛人非常厉害,自己在家用锤子、电焊造出一辆汽车,在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闭门造车”并没有价值。

“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他们凭借创新,将变化看作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

当企业家失去了创新精神,或者换个角度讲,企业刚诞生的时候还是引领潮流的,但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慢慢地就被时代淘汰了。今天还是明星企业,过几天就破产倒闭,这都是正常的,现在好并不代表会一直好下去,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有的企业产品老化,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慢慢失去了竞争力,企业效益越来越差,老板却总是回忆自己的辉煌过去,躲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有的企业投资随大流,看什么热门就投资什么,听别人说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盲目跟风凑热闹,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失败的概率最大。

有的企业学着别人的样子,整天喊着“颠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之处,都是在照着葫芦画瓢;有的企业一窝蜂地涌进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整天都是互联网、新能源、半导体、集成电路、区块链、元宇宙,这些最时髦的词挂在嘴边,成为投资界的时尚达人。

这些“伪创新”并不能创造新的生产力,白白浪费社会资源。

即使是一家新公司,但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也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有的企业在行业最热的时候跟风进入这个行业,当行业变冷的时候,最先被淘汰的往往就是它们。

“企业家”这个词,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如果人们都不愿冒风险,那么就不会押上全部身家去借钱,银行也就没有生意可做。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既具有创新精神,也具有敬业精神,却当不了企业家呢?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个个足智多谋、智商超群,却当不了枭雄,一辈子过着“为主谋天下,为自己谋三餐”的日子。

差别只有一点,就是是否具有冒险精神。

冒险精神

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之所以被推举为首领,不是因为他威望高,而是因为萧何和曹参怕起事失败后被诛杀九族。在社会剧烈变化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砸锅卖铁、为孩子铺一条竞争的泥泞小路,而是有胆量去边缘市场发掘机会。

理查德·坎蒂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第三条道路。

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亲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什么也别干。

今天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企业,它们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的。

企业家虽然冒险,但他们并非赌徒,他们有前瞻性地冒险,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在冒险,可在他们看来,却是成竹在胸。就像跳伞运动员,愿意冒点险,但是在决定冒险时,他们会仔细而周全地计算风险的大小,并且尽一切可能让各种可能事件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熊彼特说,企业家应具备对商机的警觉性。

企业家应具有“尽管在当时不能肯定而以后则证明为正确的方式去观察事情的能力,以及尽管不能说明这样做所根据的原则,却能掌握主要的事实、抛弃非主要的事实的能力”,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地方,能够看到机会,这是企业家与众不同之处。能抓住眼前的机会,挖掘出市场中存在的潜在利润。

成功的企业家会精确计算自己的预期风险,小心翼翼。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让别人一起分担风险、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最小化,来影响成功的概率。他们不会故意承担更多的风险,不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当风险不可避免时,也不会羞涩地退缩。

俗话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二字是考量企业家时的两个品质。实际上不光是“小富由勤,大富由天”,大富也靠勤劳,因为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很多跻身财富多少强的企业家,身家已经有几百亿了,几辈子也花不完,可是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有的已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坚持在一线。

这种敬业的精神,我们普通人似乎很难理解。被誉为中国台湾地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在过世的前一天下午,还亲自从中国台北到美国新泽西的公司与高层开会。

这种层次的企业家显然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利己,也不会“小富即安”,企业家是有自己的情怀的。企业家不是不劳而获的,他们的境界也与普通人不一样,有些企业家追求“死在办公室里”,和追求“30岁退休”的人显然有很大不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稀里糊涂的衰败。所有的高收入,背后都是玩命地付出和不懈地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越厉害的人,反而越努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金钱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巅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企业走向衰落,并不是因为市场衰退了,而是因为当初的创业者后来飘飘然了。有些企业在取得了小成功之后,老板不再是创业时那副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而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整天喝酒打牌、贪图享乐、奢侈挥霍、纸醉金迷。

真正有修为的企业家,哪怕是财富再多,也不会这样,这样做也守不住财。一旦老板出现了这些行为,往往是一个家庭、一家企业走向衰败的标志。在小微企业分布最广的零售业、服务业,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可以创新,能够赚钱的最大秘密就是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比别人的服务做得好一点。

总之,企业家精神是一家企业的灵魂,是维持一家企业存续的精神力量。当企业家精神旺盛的时候,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企业家精神逐渐衰退,就意味着企业越来越老了。

企业的寿命不在于成立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家精神是否一直发挥作用。一家企业在三个方面都可以得高分的时候,竞争力就非常强;如果仅在一两个方面做得好,竞争力就差一些;如果一个也不具备,那就将要被淘汰了。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工作具备这三个条件,也能获得高薪。一般来说,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收入高于体力劳动者,因为脑力工作需要更多的创新能力。一线市场人员的工资也会高于二线人员,因为一线市场人员的工作冒的风险比较大。

同样,业精于勤,敬业的员工肯定要比不敬业的员工平均收入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