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 德化端午习俗知多少?

发布于 2022-06-02 20:01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德化多数地方的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杨梅葛坑一带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南埕镇望洋村等地方没有固定日子,春播插秧结束,犁耙等农具洗净收藏,便备办粽、肉等敬土地公,把“端午”与“洗土”一起做。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便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的《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出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慢慢就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朝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有相关记载:“端午食襄角黍,饮葛雄黄酒,沿门插蒲艾以避邪。”
吃粽子 端午节的一大习俗。旧时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程序有:
选择粽叶。粽叶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箬叶,农村阴凉水池边都长满箬苇,在端午节前四五天就要采撷回家,采箬叶有讲究,要选叶片舒展、颜色翠绿的中叶,不老不嫩,老叶没有韧性,嫩叶没有香味又不经煮。采回的箬叶分成十个或二十个一捆,用细绳分别捆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桶里浸泡,清水一天一换,既要保持箬叶的新鲜,又要让箬叶在浸泡之后变得更有韧性。另外一种是外表有层黄色茸毛、里层光滑毛竹笋衣,也一样要经过浸泡。
浸泡糯米。糯米要经过竹筛筛选,采用颗粒细长、饱满的,然后放进清水里浸泡,端午节的前两天就要开始浸泡。
包粽子。初四或初五早上,家里的妇女都在忙着动手包粽子。包时,先将两片箬叶交叉重叠,然后手婉转动,扎成圆锥形,将糯米放进去,摇荡几下使糯米铺平,把粽叶卷好,再用细绳扎好,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旧时,一般只有纯粹的糯米粽子,煮熟后蘸着红糖或白砂糖吃。后来发展成有馅的粽子,常见的是烧肉粽子,一般烧肉粽用竹衣包。
煮粽子。先将水煮沸,再把粽子放进去,水要浸过粽子,先是用大火伺候,半熟后改用文火,直到粽香弥漫开来便可起锅食用。民间习惯把捆了粽子的细绳两个一对打成结,或一串一起挂在窗前的挂钩上,使粽子通风,延长保存时间,吃的时候再取几个下来。
德化民间习俗,家中如有长辈或成年人于当年或前年去世,该户不能包粽过节,此家出嫁的女儿要送粽子给娘家。近两年有丧事的人家,其戚友及至亲族人要送粽子给他们,受粽者要煮点心并回赠白粿或干面条以表谢意。
旧时端午节庆筵,必定在初五(或初四)午时开宴。无钟表的人家,在门口插一支竹竿,至竹竿无影时(有的看日正中)才吃,桌上必备五样水果,五样蔬菜,再加粽子、面条、肉、鸡等。家长边吃边向家人说:“吃粽——永远纪念;吃面——长寿;吃肉——有福;吃田螺——眼睛会亮;吃杨梅——不会生疮;吃腊叶葱——会面白、变聪明。”每一样食品都有具体的含意。
挂艾枝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浓烈香气,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调湿的功能,将艾草叶加工成“艾绒”,是针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香气,是提神通窍、健胃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古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
旧时,德化乡村家家户户在初五时到溪边割溪菖蒲和到野外采艾草。初五上午,将菖蒲叶三支用红纸扎成一束,插在大厅右边廊柱;艾叶二支一束,插在左边廊柱,同时贴上一副对联,左曰:“艾旗招百福”,右曰:“蒲剑斩千邪”。厝中各卧房各插蒲叶、艾草一束(以红纸条卷束),挽书联文。中午,用黄纸书朱砂粉字:“五月五日午时书,四海龙王进宝珠,孔子笔头千斤重,打死蚂蚁永无踪。”放在蚂蚁出入之处,据传如此该厝将终年无蚁侵入。

端午节上山采药。乡下村镇的村民在端午节前后,到戴云山麓、九仙山麓等山中采掘一种当地人叫“香薷”的野生草药。“香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的功效,用这种香薷煮水煎汤,或饮或浴,均可以祛毒除病。
喝雄黄酒 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白酒或自酿的红酒里加入微量雄黄就可制成雄黄酒。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可以祛毒解痒,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旧时,端午节庆筵桌上要放一碗红酒,加一点雄黄末在酒中,饭后每人用汤匙盛一点喝下,儿童用筷子沾一点放口中,或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有的在儿童额头上写个“王”字,意在驱邪祛毒,虫豸不叮。把雄黄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除虫蚁,清洁环境。

古代,中药铺老板会从五月初一起碾制五香末,有的是沉香、朱砂、樟脑丸,有的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细粉,装在以彩色丝线结识而成的三角形、球形或棱形的香囊里,让儿童佩戴,清香四溢,用以祛秽逐疫。
吃腊叶葱和田螺 乡下家家农户会在菜园里、地瓜埂边套种腊叶葱,腊叶葱叶子像葱,根茎像蒜头,叶、茎均能食用。端午时节,腊叶葱叶茂茎肥,人们将它挖回洗净煮食,可驱毒祛邪、治腹胀,有益健康,传说,妇女吃多了还可以美白皮肤。端午前后,乡下正是田螺长成时,人们在午后四、五点时到农田里去捡田螺。端午节筵上,田螺是乡下必备的一道美味佳肴,相传端午吃田螺会明目。


来源:《德化民俗》

编辑:黄蔚南

审核:许琼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