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假消息?
发布于 2022-06-03 12:07
俄乌战争第一天起,中文网上充斥着各种假消息。当天下午,我老舅连着给我发了俄罗斯一小时二十二分拿下基辅、乌克兰总统已经被炸身亡的消息。过两天,他又给我发来一条视频,说是乌克兰国防部大楼被炸。我一看,那是2021年以色列攻打哈马斯时候的事。
每次我老舅给我发来假新闻,我都要耐心给他揭穿一下。但是我揭穿了一百条,他发来的第一百零一条,还是假消息。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猎人上山打猎,遇到了一只熊,没打倒熊,反而被熊强暴了。猎人又羞又怒,第二天又上山猎熊,又被强暴了。几天后他再次上山找熊,结果又被熊给那个了……完事后熊靠在树上说:你丫是来卖银的吧??
讲这样粗俗的笑话,不好。那么我们再换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一个人如果错了一次,那是错误。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错了几十次,那么错误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动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接受假消息呢?
第一个原因,假消息使人快乐。假消息往往让人感觉刺激,过瘾,爽。
应该说,对很多人来说,新闻的第一大功能不是接收真实信息,而是娱乐。所以咱们把看新闻说成是“吃瓜”。
新闻传播的规律是“人咬狗”才是新闻。真材实料不加调味品的新闻不好吃。往往是越假,添加剂越多的“瓜”,吃起来越过瘾。
传播力强的信息有典型特征:思路简单、信息量密集、有故事性、冲击性强。符合这样条件的真新闻不多,但是假新闻可以精准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追求刺激,过瘾,所以更受欢迎。
第二个原因,人们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
不得不说,很多人的判断力是非常低下的。有研究者发现,不论多假的新闻,只要在标题上加一个谣言作者的自我评价“真事儿!”传播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
不久前我发了一篇公号,写泽连斯基的,这篇文章中,我说泽连斯基还在基辅。读者的评论中,至少有二十人质问我:不是已经跑了吗?我回复了几位读者:看一条新闻,首先要看信息源是什么。泽连斯基逃跑的原始信息源出自俄罗斯网站。
结果,我发现,有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信息源”是什么意思。确实,很多人看新闻时,从来不会注意来源是哪个媒体。很多人往往认为,只要是媒体发布的,都是真的。
所以,培养最基本的分析能力是在网络时代生活的必须。在信息量过载的今天,人们往往有新闻极大丰富,选择权在我,获得消息极度自由的错觉。
事实上
,很多人一直是被假消息精准投喂的。
分析真假新闻,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一个消息源发布的东西总是那么可你的心,让你感觉刺激,过瘾,爽,你就应该对它高度警惕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提高了辨别力,生活中就丧失了很多快乐。对很多生活中没有别的快乐的人,这是致命的伤害。这也是一个悖论。
第三个原因,在于你的朋友圈。你身边的朋友们是什么观点,你往往也是什么观点。
你交的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你接受的信息的质量。因为从众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弱化了独立判断。丹尼斯·库恩说: “生活在强调 ‘集体合作’的文化中的人们可能更容易从众。”
今天的假消息制造者因此总是要控制评论,制造氛围,无论文章写得多么离谱,只要评论里一大片赞同声,就能让更多的人相信。因此,如果你看到一个媒体的评论总是很整齐,你就要警惕了。
强调“群体”价值的社会,最容易被假新闻左右。
古斯塔夫·勒庞说:群体心理容易表现出智力低下、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易受到暗示和轻信、性格偏执、情绪夸张等。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我对我老舅深表忧心。我统计了一下,他分享在家人群里的消息,有百分之八十八是假的。
当一个人头脑中装了百分之八十假货的时候,这个人再怎么红光满面,也让人感觉忧心忡忡了。
作者:
张宏杰(历史学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卡通问号与小人
鞋子 详情页 京东
招募招聘海报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