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修行 做父母是一场恒久而弥新的修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父母的精神高度,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用行动影响孩子,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自己的格局大了,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4篇原创内容
作者:三土不缺水
本文由: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这是一段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视频,视频中,正在写作业的女孩因为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遭到了父亲的质问:“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子?” 谁知,女孩神回复,大哭着喊道:“我没有个好爸爸!” 爸爸显然也没料到女儿会这么回答,无奈地说:“你有个好妈妈就行了。” 女孩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她的情绪还没有平复,委屈巴巴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他觉得别的小朋友好去当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别的小朋友是要家长的努力和陪伴才能这么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学习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会的!” 小女孩的眼泪让我们心疼,听起来像是气话,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看着看着就心酸了!别人家的孩子真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我小时候也想这样质问我父母,后来忍住了,被比较真的很难过。” 每一个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提到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或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比较会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变成一场噩梦,永远都挥之不去。 无论怎么努力都超不过别人,无论多么优秀父母都不满意。 这种无力感令人抓狂,久而久之,就会催生出许多问题。 亲爱的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原来,天天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写作业的时候,爸爸总是拿他和其他同学比较,因为受不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压力太大的天天,一气之下选择了离家出走。 “他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他不喜欢我,我就走。” 找回孩子之后,天天父亲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民警劝说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成绩差一点就差一点,慢慢来,一定不能打也不能骂。” 不要将一个孩子与其兄弟姐妹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任何人比较,这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并且是令人沮丧的。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脆弱”,因为一句“别人家的孩子”崩溃大哭。 这是因为孩子的年纪太小,他们对待问题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往往没有办法正确解读父母的用意。 如果父母长时间拿孩子和其他家的孩子作比较,孩子们就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在这种负面情绪的长期侵蚀下,孩子们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轻者会和父母产生间隙,严重的就会像天天一样选择离家出走。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比较,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高期许,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这种高期待,就选择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打击孩子,希望能激励孩子成长。 女儿小葵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她偏科,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 有一次开家长会,英语老师当着全班家长的面,念了一份“英语后进生”的名单,上面就有小葵的名字。我羞愧不已,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 回家之后,我恨铁不成钢地冲小葵吼:“你被英语老师批评了知道吗?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你们班第一名,人家就不偏科,语数外门门拔尖!” 小葵被我骂懵了,她瞪大眼睛,泪水凝聚在眼眶中,哽咽地说: “那你怎么不能学学别人家的妈妈?人家的妈妈是英语老师,周末带着她去英语角,你呢?” 那一刹那,我的心情五味杂陈:震撼、失望、难过、不可置信…… 我骤然清醒,原来被比较的感觉是那么痛苦,当小葵给我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妈妈”时,我没有感觉到被激励,扑面而来的都是负面情绪。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无法从“别人家的父母”中砥砺前行,那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能够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中茁壮成长呢? 冷静下来之后,我给小葵道歉,并保证也会陪同她去英语角学习,我还给她报了外教亲子班,陪同她一起学习英语。后来,她的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每一个父母,都要了解正确的沟通方式。 你的每一句鼓励,都是孩子向前的最大动力;
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应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去奔跑,而不是活在家长的期许和打压之下。 就像是《银河补习班》中马飞的父亲,不管旁人如何评价马飞,说他这辈子都没救了,他仍旧温柔且坚定地告诉马飞:“儿子,你一定能考进年纪前十名。” 在这种鼓励下,马飞渐渐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到,他带着父亲的期许,在改变中成长,最终成长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世界上,一些父母总在不经意间,拿自己的孩子的短处去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做对比。 这种对比方式,不仅伤了孩子的心,也扰乱了自己的情绪。 与其总是给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也可以”。 不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无须否定,无须对比,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作者:三土不缺水,我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写出更深刻的观点,给我一支笔,陪你闯天涯。本文转载于微信:凯叔讲故事(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原标题:《女孩哭喊“我没有个好爸爸”:每一个爱比较的父母,背后都是心碎的孩子》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修行 做父母是一场恒久而弥新的修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父母的精神高度,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用行动影响孩子,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自己的格局大了,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4篇原创内容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