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日历一页页掀过去,距离高考只有几天了,很多考生和家长这时候可能非常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或者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那就来参考一下前辈的“冲刺指南”吧!
6.1/距离高考6天
保证睡眠质量
考前一周,大家可能会表现出诸如烦躁、做题时出现无谓失误等状况,这些都是由长时间身心疲惫造成的。
要改变这些状况,高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从作息时间上调整。
原来晚上12点或者说1点睡觉,现在开始提前一个或一个半小时入睡,蓄积能力和精力。
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从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应该把调整睡眠放在重要位置上。
有些同学由于紧张、生物钟紊乱等原因,考前会失眠,这里有一些小建议: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根据自己的情况计划出符合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一定按时作息,这样生物钟才能正常工作。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床次数,影响睡眠质量。个别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同学,容易感冒、发烧的,一定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到医院去咨询大夫。如果真到考试时感冒、发烧,不仅仅影响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心理状态。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坚持到考试前。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散步、做操、慢跑等,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还可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看的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自己情绪放松。不要看有强烈刺激的武打、枪战等情节的影视作品,否则容易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兴奋,干扰复习。如果同学们是在家复习,还要注意调整家庭关系。有问题一定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避免矛盾的发生,否则真的很影响心情。要能做到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不然就会临阵慌乱。从作息时间上说,要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在帮助你消化,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你们在考场上发挥。午饭后不要马上睡觉,稍微活动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时间安排30分钟到40分钟即可。告诉家人一定要提醒你起床,以免考试迟到。从复习方面说,考前不要再心急火燎乱翻书,先不说是不是真有许多地方没有复习到,这种慌张状态就难出好成绩。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要对答案,这样有利于以稳定的情绪再战。高考所用的铅笔、钢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确定高考当天要穿的衣服,并单独放置,别到了7日早晨,因为挑选衣服而耽误时间。准备好乘车和生活所需要的零钱,并放入准备好的衣服口袋或书包里。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确定去考场的方式,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警察。一定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并要留出富余。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造成慌乱的感觉,直接影响进入考场后的心理状态。早晨还是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上午可以看书学习,但时间不要太长。下午记得去看考场哦,进入考场后不要马上离开,最好在座位上坐一会儿,感受一下桌椅的舒适程度,望一望窗外风景,找找感觉。这一天一般都领到准考证了,准考证拿到后,仔细核对一下信息是否有误,一定要妥善保管好你的准考证。晚上最好别看书,可以适当放松一下,听些笑话或看些喜剧片。临睡前要整理好明天考试需要的工具和证件,工具要尽量用自己熟悉的物品。
高考在即,考前孩子最担心的是什么?有哪些压力?家长又要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冲刺复习呢?以下几条需注意。
许多孩子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在学校考试中出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一般说来孩子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不要总是问“复习得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没把握。而如果他实事求是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吗?基本上学生都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首先请家长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的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此时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地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有一个年轻老师讲述了她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惨痛经历: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结果被她妈妈发现了。她妈妈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晚上不睡明天将如何晕头涨脑、考不好试等等。最后她妈妈整晚一直守在她旁边等她睡着。结果,她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也真的是昏昏沉沉,那一年的高考失利了!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家长们看着急在心里,又不知怎样劝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更容易入睡。注意睡眠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入睡后不要超过半小时,在他进入深睡眠以前一定要叫醒他。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的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自责。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稍稍好受一些。当然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孩子在考完自己弱项学科后,
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经常有孩子考完试出来,神色凝重地说:“我好像没涂答题卡?”“记不清是不是在卷子上答的,好像只是在草稿纸上做的?”家长每每听到大惊失色,努力帮助孩子回忆到底涂没涂答题卡。其实,老师在考场监考时,几乎没有发生过交空白答题卡的情况,在考场上会来回督促同学们进行检查。个别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安,与他的考试压力有关。考生都很容易产生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因此,当孩子下考回来告诉你他的担忧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要安慰他,帮他尽快调整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并且,要想上好大学和好专业,其实不止看高考分数,也要看考生志愿填报时所提交的志愿填报表格。但考后志愿填报的时间往往很短,志愿填报的政策和规则以及方法却不少,要想在全国1000多所本科大学和700多个本科专业中选出最适合孩子的大学和专业,而孩子又在积极备考没时间了解,就需要家长提前准备起来,帮助解决好孩子的后顾之忧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