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先进黑科技?

发布于 2022-06-03 23:17

苏联并没有留下什么黑科技,看看现在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武器装备,就可以看出,即便是在苏联的巅峰时期,其军工科技也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状态中。除了核武器技术相对来说不算落后之外,常规军工科技还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如果苏联在军工科技上有留下关键的军工黑科技,现在的俄罗斯绝对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大家不要想到曾经的苏联有多强大,就觉得其科技也非常发达。前苏联在军工科技的积累上偏向于战略武器,在常规武器领域长期落后才是导致今天俄罗斯常规军力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苏联军工科研领先的领域有哪些?落后的领域又有哪些?

苏联在二战之后迅速和美国进入了冷战的军备竞赛之中。双方刚开始在武器装备的技术层面还算差距不大,至少在机械时代的战机,军舰等领域,苏联不是那么落后。最典型的米格15战机就是例子,在当时美国研发的几款战机中,没有一款可以跟其一战的。朝鲜战场上空的米格走廊之所以能够站得住,主要就是米格15的功劳。当世界进入了核武器争霸的时代之后,苏联在核武器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确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了对美国的技术领先,但是在常规军工科技领域,却一直落后美国一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冷战彻底铺开,基于核战争导向的美苏双方,立足于打大仗,打核战争进行战争准备。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成为了双方竞争的焦点。前苏联发展出了第一个人造卫星,第一枚战略洲际导弹。美国技术也不落后,也紧追不舍地追上了苏联的脚步。双方在战略武器上的竞争是双方投入最大的领域。最后双方的核弹头发展到数万枚,洲际导弹的部署数量高达几千枚。不过随着双方的战略均势形成,防御和二次核打击又成为了重中之重,因为必须保障在第一波核攻击中生存下来足够的核武器,才能保障在战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所以以超加固洲际导弹发射井的竞争再次上演。这场竞争中,苏联率先胜出,发展出了可以抵御核弹直接攻击的洲际导弹发射井。美国则因为导弹发射井的坚固程度不如苏联,开始在洲际弹道领域落后于苏联。美国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的拆除,除了有条约的限制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这些陆基洲际导弹的抗打击能力差劲。不过苏联的核力量强在陆上,美国则强在水下!

核潜艇出现之后,双方不约而同地将科技研发的重心放在了洲际导弹核潜艇上。苏联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技术相对于美国是落后的,所造出的战略核潜艇相对来说噪音比较大,而且洲际导弹的性能不如美国。苏联战略核潜艇的标志,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以几万吨的排水量,仅仅搭载了20枚P20洲际导弹。苏联解体之后,因为台风级落后的性能,俄罗斯直接选择了退役。目前现役唯一一艘台风级核潜艇,已经不再执行战略任务,而是作为导弹试验平台,在俄罗斯战略海军中服役。

美国在核潜艇领域则要比苏联先进得多。潜射洲际导弹出现之后,美国也曾经紧急发展出了一些战略核潜艇,在满足了基本威慑任务之后,并没有像苏联一样将不成熟,性能不算先进的核潜艇大规模建造,而是集中精力,发展出了一代堪称经典之作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款核潜艇直到现在,依然是美国战略为何力量的核心,14艘俄亥俄级的核打击能力,甚至超越了美国全部陆基核打击能力!苏联直到解体,其可用的,大规模部署的也仅仅是德尔塔级核潜艇,性能上跟俄亥俄存在代差。现在俄罗斯的北风之神及战略核潜艇,其实是苏联没有完成的设计,如果苏联不接替,或许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赶上美国的水平!

相比较于核力量,常规军事领域,苏联则是全面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前苏联武器强在机械领域,弱在电子科技领域。强在地面弱在空中。这种强弱对比构成了苏联军事武器装备的不均衡发展态势。比如苏联在战机发展上落后于美国,但是却依靠地面防空导弹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衡,这或许也是一种军工发展的策略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苏联在军工电子科技领域长期落后导致的。

我们以前介绍过我国和苏联在军工电子科技领域事实上是一起在七十年代起步的。苏联在这方面的落后是非常显著的。就好比咱们从苏联进口的苏27战机,其机载雷达NO01的重量高达1吨,性能只达到美国F15上世纪70年代研发的APG63的70%。要知道,后者的重量只有250公斤级别的存在。军工电子科技领域的落后,导致前苏联要想获得先进探测能力的雷达,必须将雷达的体积做得非常大,这对于战机的研发存在极大的限制。而在地面部署地空导弹,这种限制则不是那么大,所以苏联时代研发的防空导弹的作战性能非常先进,至少在我看来,在上世纪80年代,以S300PU2为代表的苏联防空导弹还是世界作战能力最强大的防空系统。

提到苏联的科技,大多数同学会谈到什么地效飞行器,巨型运输机,还有什么超级核弹之类的。实际上这些装备的出现,本质上都依赖一项关键的军工技术,就是发动机。氢弹属于技术层级并不高的存在,只要愿意,五大国随时都可以做出比苏联大伊万大得多的氢弹,所以不能算是什么黑科技。真正难的,是各类发动机,包括航空,航天以及舰船用的燃气轮机等等。苏联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至少到现在,国际空间站往返主要依靠的都是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这个是必须肯定的。而大型运输机的基础是航空发动机,确切地说是战机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前苏联虽然材料存在落后,但是在有限的寿命内保障可靠运行的航空发动机还是有很多的,乌克兰马达西奇的存在,就是苏联动力工业曾经强大的代表。

我对苏联军工科技的看法是这样的,整体上拥有较全面的体系,强在机械领域,强在战略导弹领域。而关乎武器装备性能的电子科技领域则是一只弱鸡。在地面和军舰上还可以,因为对于重量的要求不大,但是在空军用战机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长期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直到现在,俄罗斯战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也只能用堪忧来注释,说明苏联在这方面是长期落后的!

苏联遗留技术,主要在中国开花结果。俄罗斯现在所保留的,只是前苏联技术的一小部分而已!

现在的俄罗斯,在军工领域已经残缺不全。其军队规模相对较小,武器装备规模大概只相当于我国的三分之一的样子。长期研发投入不足,加上苏联遗留的先天不足,导致俄罗斯在军工科技领域长期停滞不前。相对于前苏联时期,仅仅在几个关键项目上有所进展。例如战略导弹白杨M及其潜射型导弹布拉瓦。北风之神核潜艇,以及基于苏联时期苏27M研发的苏35战机等等。

在更全面广泛的军工科技领域,俄罗斯则存在相比苏联时期更加落后的局面,例如因为航母建造工业遗留在乌克兰的原因,导致俄罗斯无法维系庞大的舰队,尤其连航母维修都需要印度注资才能完成。T90坦克不过是苏联时期T72的底色,性能提升非常有限。舰用动力也因为没有分到,现在想建造个大型军舰,都找不到发动机可以用!

俄罗斯在新世纪前后大规模出口的先进装备,基本上都是前苏联时期的遗留。例如S300防空导弹,苏27/30系列战斗机等等。新世纪前后正是全世界大范围二代装备换装三代装备的时期,尤其像我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的购买,才显得俄罗斯的武器还是那么的受欢迎。不过在今天,又过了20年之后,俄罗斯潜艇没有AIP,战机性能也只有格斗能力比较出色,坦克更是迟迟拿不出比肩世界先进水准的东西。其武器装备性能落后,明显出口乏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苏联所遗留的军工科技,实际上并不多,而且也算不上先进。大家试想,前苏联都处于追赶阶段,俄罗斯几十年来财政状况恶化,军工科研经费持续短缺,怎么可能有什么大的进步呢?

其实苏联时期全面的军工研发,对我国的研发帮助比较大。苏联解体之后,我国成为了苏联军工最大的受益者,在苏联解体之后,我国引入了大量苏联先进科技和科研人才,逐步充实完善了我国军工科技的研发工作。对于武器装备比较完善的几个领域,我国武器装备都有苏联科技的影子。首先是动力方面,我国现在用的海军舰船燃气轮机是苏联产品的国内仿制版本。346海之星相控阵雷达助力我国海军盾舰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之初,也有来自苏联尚未完善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加盟,虽然苏联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依然在和乌克兰的合作中获益匪浅。我国常规潜艇技术突飞猛进,主要的技术来源就是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在基洛级潜艇之前,我们最高科技水平仅仅是039G潜艇,噪音大,武器性能落后,基洛级潜艇的加盟对我国水下舰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还有苏27战机,现代级驱逐舰等等先进武器的购进,共同助力我国军工科技的发展。我们通过技术交流和人才引进,技术购买等方法,获得了船用动力,机载动力,舰载机还有雷达,运输机等多方面的技术。通过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装备,获得了前苏联的防空导弹,战斗机以及各种机载,舰载导弹设备。加上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欧洲和美国引进,吸收的技术,共同组成了我国现在军工科技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我们的军工科技,虽然大部分出于自主研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了非常多的苏联技术,西方技术,虽然这些技术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国军工科研人员的钻研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最终还是将各个关键技术都做到了极致,这才是我国军工今日成就取得的关键!

还是那句话,前苏联军工科技,因为过渡偏向于战略武器,导致常规装备的技术实力并不强大。所谓的黑科技,并没有多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战略武器领域。如果您对于苏联科技依然抱有自信,那么深入研究一下俄罗斯的科技,基本上就能理解我上面所说的了!千足之虫,死而不僵,前苏联之所以可以保持强大的军力,主要在于全面发展各类型的军工科技,即便某方面落后,只要经过整合,还是可以保障武器装备的先进性的。不过全面的军工科技,只是大国发展的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国已经在全部军工科技领域获得起步的机会,未来只有持之以恒,长此以往的寻求突破,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领先。科技探索需要的不仅仅是经费投入,还有逆水行舟的恒心和毅力。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基础,才能保障科技领域持续获得突破,前苏联殷鉴不远,我们应该引以为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