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线】洪艳 l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发布于 2022-06-04 11:29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安康高新区第一小学  洪艳
 
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嬉闹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句、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大意,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但是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对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稍加引导。本首诗内容比较简单易懂,所以学起来相对容易。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山居秋暝》,理解暝、喧、歇的意思,指导书写“孙”。
2.借助插图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乐于归隐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大家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师佛王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师佛王维,感受他笔下的的动静之美!
【设计意图】由对联引出诗人王维,自然导入《山居秋暝》,并且为理解王维诗作特点及诗人情感做好铺垫。板书课题,解诗题。
1.联系发现猜题之“暝”
教师板书“暝”,指名读,正音,猜义。
2.逐步解题说诗之“意”。
(1)“秋暝”为何意?(秋天的黄昏或者秋天的傍晚,日落时分)
(2)“山居秋暝”又是何意?读起来又有何感?
3.再次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富有诗意的现代白话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感受诗的意境,是为理解整首诗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二、初读古诗,检查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个别学生展示读。
3.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4.指导书写“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为背诵诗文做铺垫。


三、想象画面,研读古诗
(一)想象画面,体会静态之美。
1.课件出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指导朗读一二句。
(二)学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学生朗读这四句。
2.引导学生想象,从这四句中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
3.学生交流,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学生交流第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这幅画中作者写了哪些事物呢?学生梳理并板书:明月、松林、清泉、山石。
(2)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想象画面,体会环境的清幽。
(3)带着理解和想象读,读出环境的清幽静谧。
5.交流第二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幅图中作者又抓住了哪些事物呢?学生交流并板书:竹林、浣女、莲叶、渔舟。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学生交流,师引导:先听到喧闹声再看到浣女归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看到莲动,再看到渔夫划着渔舟归来了 ,这两句是倒装的手法,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看莲动,后见渔夫,写得真美。
(3)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两句。
6.体会画面美,品动静。
师:这两幅画面你觉得哪一幅美?美在哪里?引导说出静态美和动态美,抓动词“喧”“归”“动”“下”,体会动态美。
7.师小结:多么美的画面呀,王维就是通过一静一动、一景一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居秋暝图,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女生读三四句、男生读五六句。
【设计意图】动景的精髓就在动词,这两句诗最典型的动词就是“喧”“动”“下”“归”,让学生想象画面,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动态描写的感知,体会以动衬静的妙处。
(三)学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引读第四句。
过渡语:你愿意住在这幅画里吗?那王维呢?读——“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借助注释交流诗意。
3.理解“随意”和“歇”,感受作者愿意留在这空山之中
4.引用《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师生对吟,感受王维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师:“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补充作者资料拓展诗句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寄情山水、乐于归隐的情感。
师引导:王维寄情山水,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在他的很多首诗里都有体现,如——
中岁颇好道,晚年南山陲。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让学生体会王维想留在山中的想法很坚定,又用王维自己的诗句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王维奇景山水,乐于归隐的情感,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配乐吟诵。
2.跟着视频吟唱《山居秋暝》。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吟诵,吟唱《山居秋暝》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优秀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激起孩子们对优秀诗文的热爱,从而乐于积累和传诵。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背诵《山居秋暝》。
2.拓展学习《鸟鸣涧》,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选做题:擅长唱歌的同学可以把《山居秋暝》唱给爸爸妈妈听;擅长画画的同学给《山居秋暝》配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同学把《山居秋暝》中想象到画面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扎实朗读,熟读成诵

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初读感知时采用自由读、展示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品读诗歌时,通过想象画面,在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感悟诗情时采用配乐朗读,一步步将读落到实处,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二、想象为翼,体会动静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时我抓住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引导学生提取诗中描写的意象,然后抓住诗中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中的画面灵动起来,学生走进诗文充分感受到诗歌营造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将学生的主观感受引入到诗歌意境中,学生“披文入境”想象美读,从而感受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乡村居民的淳朴风尚。

三、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反思自己整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想象画面这一板块,教师没有做好预设,致使学生没有打开思维,想象到诗歌以外的情景,诗歌的画面不够丰富;其次是教育机智不够灵活,教学掌控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中没有更好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让课堂更加灵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更新理念,潜心钻研教材,通过不同渠道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且思且行且实践。


图文:洪艳

编辑:胡进宝

审核:刘远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