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看到这本书会怎么样?
发布于 2022-06-04 15:06
新手父母看到这本书会怎么样?——滕燕青
前些天有朋友发了一本书的部分内容,问我的看法。
今天有时间拿出来,刚开始看时,感觉这是给专业人员的。学术味挺浓的,再加上《婴儿心理学》的书名,非专业的人是否愿意看或者能不能看得进去吗?
结果翻过两页文字内容后,映入眼帘的是我们小时候就熟悉的“连环画”,书中标题是“照片故事”。我细看下去,里面是不同场景处理婴儿啼哭的方法,很有意思;认真而轻松地把几个“照片故事”看完。
“熟悉早期的不安信号”
“出现不安的个体信号:漾奶”
“洗澡”
“避免困难的情况的出现”
“盖点东西减轻不安情绪”
“不安与自我安慰”
“帮助婴儿自我平静”
“减少刺激”
“一本好书能起到安抚作用”
“水平抱住并摇晃”
“竖直抱住并摇晃”
“熟悉日常程序能帮助婴儿预判,参与并应对延迟1、2”
想想这基本可以覆盖新出生婴儿家庭中的大多数生活场景,如果有些具体差异,但能掌握上述方式方法,加入活学活用也是可以应对的。在一般家庭多见的情况是新手父母不知所措,举“轻”若重,累的腰酸背痛,甚至进一步导致产后抑郁;或拿捏不好尺寸,有时会造成婴儿的不适甚至伤害到婴儿。或者老人抢了新手父母亲身养育的机会,造成婴儿与父母的连接没有建立起来,以及和老人经常有养育偏差的矛盾等等。
我跟孩子的故事
Another happy life
说到养育孩子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经验:还要从小时候说起。
前些天老妈发来一个视频,是一个3、4岁的小女孩努力抱婴儿的视频,很是好玩。老妈补充一句:“你小时候就这么抱你弟弟”。我看了觉得挺温馨的,只是这场景我是不记得了。只是隐约记得我3岁,弟弟刚出生时,跟着姥姥去医院看妈妈和弟弟。当时特想表现,拿着剥好皮的煮鸡蛋要给弟弟吃。
再到小学一、二年级时,同楼层的邻居家有刚出生的婴儿,我就特喜欢去抱那婴儿,现在还能记忆当时喜欢的感受。老妈当时揶揄我,说不好好学习,总抱人家孩子,长大了只会抱孩子。心中虽有点不爽,但是还是经常去抱着。现在那个被我抱的邻居小孩子也有40多岁了,失联多年,不知现在好不好。
还有件事,发生在大学时的儿科临床实习时。为了让护士能方便观察所有病房的孩子情况,当时的病房下面是墙,上面是玻璃。我们作为临床实习的医生,傍晚没事的时候喜欢呆在病房里观察孩子,经常也会有值班医生带我们巡视病房。有一个住院的男孩子,1、2岁的样子,很敏感,十分爱哭,不让别人抱。我们几个穿白大衣的人只能从旁边观察这个孩子。不知怎么开始的,就打赌谁能把那个孩子抱起来还不哭。几个同学去了一伸手,那个孩子就哭了,于是就退出房间。外面的人就笑。轮到我了,我若无其事地进入房间,和那个孩子对面的病床家长和妈妈聊起天了,那个警惕性很高的孩子也盯着我看,我没有去看他。和那个妈妈聊了几句后,我看有妈妈在的孩子很放松,就慢慢地逗他,伸手,那个孩子也张开手臂让我抱了,不太会说话,但很开心的样子。然后我抱着这个孩子,再转向那个爱哭的孩子,开始和他说话,那个孩子有点放松了。过一会儿,我见时机成熟,也向他伸手,结果他没有哭,也张开手臂让我抱了。于是我一只手一个抱着两个孩子转向旁边房间的同学,展示我的胜利。两个小孩子也很高兴,那个孩子妈妈也笑出声来。
因为打赌我赢了什么东西已经记不得了。这件事估计大家也很快忘记了,我只是感到我天然与孩子能合得来。
后来自己两个女儿接连出生,我自认为抱的得心应手。因为自己在医院工作,最先接触到孩子,所以我不象其它很多刚做爸爸的人那样,被女性家人给扒拉到一边,没机会抱孩子。连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都让位于我,由我主要抱孩子,特别是孩子刚出生,剖宫产的太太还没法久抱孩子。
再后来,我接触到婴儿心理健康的课题,顿时感到自己的原始和可笑。比如,两个女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早产,常规的医学操作都是放进保温箱;这对婴儿来说意味着缺乏与父母的肌肤接触。而当今加拿大婴儿心理健康促进会所倡导的“袋鼠式养育”“用手拥抱”等方式我就没有靠自己悟出来。多年后看到这些方式的时候,遗憾地直拍大腿。可是孩子已经长大了,每每想起还是遗憾的有些心痛。
在孩子的养育中,凭我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引以为豪的与孩子合得来的天性,孩子也在健康成长。但回头看也有些是有遗憾和错失的一些机会。
“照书养还是照猪养?”:专业经验的重要性
Another happy life
今天再回头看孩子的养育过程,一幕幕画面却更加清晰了。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原因,更多是专业经验的累积,正是因为专业经验的累积才有的透彻感悟。
看到这本书里面不同场景照顾婴儿“连环画”,是那么亲切和温暖。不禁在想,如果我在有孩子之前或刚有孩子的时候看到这些“连环画”,那该多好。不敢保证把孩子养出花来,但肯定会有更轻松自信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新生婴儿的父母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体验。
临床咨询时,讨论先天与后天学习关系的话题,比如如何照顾新生婴儿;如何养育孩子;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等等。是凭天然的本能?听老一辈的经验?还是后天与时俱进学习这个领域的最新知识?
我会问一个问题:“如果你天资聪明,但从来不学数学,只靠自己的经验。到现在你的数学水平能达到几年级的水平?加减乘除,平方开方,整数小数分数虚数,方程几何函数?得到答案多是二、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大家都被这个答案惊到了,因为如果只凭自身的直觉判断行事,都是只能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阶段。所以处理亲密关系、养育孩子甚至自己的个人成长都是一样,都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
我自认为与孩子相处经验还算丰富,也不失专业性;但在近十多年的专业经验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我们每个人都面对个人经验与专业经验的巨大反差,如果仅以个人自发的经验去面对人生的重大课题,情况会怎么样?其中就包括养育孩子这个人生“最大的赌注”(约翰.鲍比语)。
即使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养育个人经验不那么多;只要有学习,很容易就会碾压不学习的人,我的经验及上面讨论的数学学习经验就是例子。
再回到这本书的标题,假如新父母看到这本书会怎么样?我很羡慕现在的新手父母,能看到这本书的准爸妈和新手父母都是幸运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婴儿、进行科学地养育,也会更能感受到为人父母以及养育孩子的乐趣!
我们依恋项目的第八期“依恋关系指导师培训”在2022年8月既将开始,具体消息敬请我们的内容。关于我们的项目活动及学员故事可以从既往的文章中看到。
如果想了解这本书更多的内容,扫面下方即可。
✦
(后记:文章,放置了两天,作为冷静期。碰巧一个老同学联系我。我顺便问她处理婴儿哭闹的经验与这本书所谈的怎么样。因为她在加拿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与新生儿打交道,有专业的处理经验。她看了我发给她的内容后的第一句话:“对实践经验的完整理论总结”。随后进行了具体的分享,我们很多看法是相近的,也感叹这样的内容如果让新父母看到会收益很大。说不定我们可以搞个“大家谈”的谈话节目来分享和解读书中传递的信息,或者可以邀请中国相同领域工作的其它专业人员一起分享和探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